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开卷》2017年第九期 | 端木恺:一位政治家、律师、教育家的风范

辛亥革命网 2017-09-22 09:20 来源:总二一○期·开卷 2017,9 作者:方怀银(合肥) 查看:

社会的进步必定在安定的秩序中得到,唯有保守过去良好的习惯,才能产生安定秩序。良好习惯的保守力量是伟大的潜在的。在安定中培育和保持一种更大的力量,即民主的习惯。(端木恺)


端木先生像
 
  “自前岁吾家遭难,老身而外,逮吾儿女若婿若在襁褓中之外孙,皆牵连入狱。乃端木先生挺身为吾两子及婿任辩护,不特不受费,而往来于京、沪、吴间行旅所资,亦由自出。”这是一九四七年龙榆生为汪精卫妻子陈璧君手写《双照楼诗词稿》的一段跋文。文中记述了陈璧君手写诗词稿的缘由,是为了一位挺身免费为汪精卫儿女、女婿做辩护的律师。此人名叫端木恺,安徽当涂人。

  端木恺,一九〇三年生,亦名端木铁恺,字铸秋。父亲端木璜生是同盟会会员、国民党早期党员,追随孙中山革命,陆军少将军衔。端木恺自幼读书,聪明过人。童年是在当涂度过的,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一九二〇年六月入复旦大学,一九二五年七月获复旦大学文学士学位(社会科政治学门)。一九二二年六月入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法学院,一九二五年七月获法学士学位。一九二五年八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说密西根大学)留学,因财政困难,九月改入纽约大学。一九二七年六月获纽约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家庭背景和求学经历,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其后来的多方面成就。

  端木璜生暮年虽身居台湾,而落叶归根、思乡之情甚切。他联络寓居海外的当涂县老乡,经过多年的酝酿和筹措,于一九七九年五月,以乾隆十五年《当涂县志》为蓝本,作了断句、标点、补正工作,历时八个月出版。全书分上下两部,约六十余万字,端木恺为之题签。一九八七年五月三十日,在台北因病逝世,终年八十四岁。

  二〇〇四年五月六日,台湾东吴大学举办“一位政治家、律师、教育家的风范——端木恺先生纪念座谈会”,邀请故旧贤达、校友、社会人士齐聚一堂,追念端木恺的志业及事绩。座谈会对这位东吴大学的前校长,给予相当高的评价,也可以说是盖棺论定:他对于当代中国的贡献卓著,总在国家需要他时担负重责却在事成后辞官;在律师一职上总是不遗余力地为国家为正义奋斗;教育志业上,他将自己辞世前最宝贵的十八年及身后的财产家当都给了东吴大学。

官场飘零:文人从政的典范

  一九三四年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参事。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国民政府行政院由南京迁往汉口,他临危受命出任安徽省民政厅厅长。一九三八年去职随国民政府迁重庆,后赴汉口仍任行政院参事。一九四一年任行政院会计长,一九四二年后任国家总动员会议副秘书长、代理秘书长。一九四五年四月为第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一九四六年八月至一九四七年十月,任行政院粮食部政务次长。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以国大代表身份出席制宪国民大会。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再次复出,任立法院立法委员,一九四八年七月,任司法院秘书长,同年十二月任行政院秘书长。一九四九年任孙科内阁秘书长。一九四九年四月全家迁到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一九六二至一九六三年任台湾斐陶斐荣誉学会会长。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六年为国民党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评议委员。

  在大陆为官期间,正处日本侵华战争的动荡时期。为了国家利益,他出任过许多职务,不论位置高低、有无职权,都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可以说是文人从政的典范。《陈克文日记》记载,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十日,国民政府改组苏皖地方政府,端木恺被任命为安徽省民政厅厅长。次日“铸秋于今晨与蒋雨岩赴皖就职。”
律师经历:伸公道而重人权
 
  一九四六年,因政见不同和派系斗争,辞职移住上海,开办了“端木恺律师事务所”。随后,义务为汪精卫子、婿等辩护。当时这些人背负“汉奸”叛国罪名,为其做辩护律师,是需要一定勇气的。也许,端木恺对汪精卫的才情是赞赏的,与其也有一定的交往。一九七二年七月,香港出版的《掌故》杂志刊发了署名“用五”的《汪精卫脱离重庆始末记》一文,其中写道,“二十七年九月七日:汪先生邀晚饭,客人多外交职员,行政院秘书处仅余及端木恺两人,席间谈到最近国际联盟大会,及其他有关抗战问题,汪先生酒量好,意兴亦甚豪。”为感念这份情谊,汪精卫妻子陈璧君在狮子口监狱中手抄《双照楼诗词稿》赠送,颂扬他“伸公道而重人权,明是非而雪冤抑”。在那个年代中,此举正表现出“人权律师”的时代先锋。

  台湾期间他离开公职之后,仍然重拾律师本行,办理民、刑重要讼案无数。如一九六五年洪炎秋、徐复观、余纪忠被李敖控诽谤案;一九六六年,琼瑶小说改拍电影未履约追究案等。淡泊名利的他将执业律师的收入捐给学校。

治校生涯:永远的校长
 
  留学归来,他先后担任安徽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央政校、中央大学、复旦大学、东吴大学教授。后一直在政府任职。一九五一年东吴校友倡议在台复校,他便把他的私人住宅作抵押。从一九六九年担任东吴校长后,即将其住宅立据捐赠给东吴大学,任内增设十二个学系、七个研究所、三个博士班,图书馆、哲生楼、音乐馆及教师研究大楼等校舍相继建成。成立音乐系之初因缺钢琴,就把家中钢琴搬到系上使用。在任内公开宣布不支领校内任何薪俸,座车自备,在各单位未装冷气前,校长室不装冷气。任内十四年间,擘划经营,不遗余力,在筚路篮缕的年代中,因为他艰苦卓绝,牺牲奉献的精神,为东吴大学的规模奠定良好的基础。他培育英才无数,缔造了办学佳绩,赢得社会的认同与支持。蒋孝严在回忆录《蒋家门外的孩子》中提及,“孝慈学成后,回到母校东吴教书,没几年即出任法律系系主任,表现不错,另外受到端木恺校长的提携,逐步升任法学院院长,最后出任东吴大学校长。”东吴大学前校长刘源俊教授认为,他以无私的奉献,留给后代一所务实、开明而臻于完整的学府。

  一九九四年,东吴大学特将城中校区第二大楼命名为“铸秋大楼”,以示纪念,后来还专门设立了“端木恺讲座”、“端木恺比较法学奖”、“端木铸秋法学研究基金”。



端木校长

朋友情谊:无声处有情怀
 
  一九四六年储安平创办《观察》,共有款项两百四十股,每股五万元,端木恺入股十股。储安平在一九三〇年代编辑《中央日报·副刊》时与端木恺相识。一九三六年储安平出国,端木恺曾亲自到码头相送。抗战期间,在陪都的储安平经常到端木恺家中做客。在台湾东大出版公司出版的《端木恺校长纪念集——纪念先生一百晋一岁冥诞》中,端木恺的女儿提到,其父为储安平的抱负所感动,拿出了十根金条资助其办刊,并且不算投资,只算赠送。这十根金条对《观察》的筹办以及顺利运营,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

  一九六〇年蒋梦麟认识了徐贤乐,不久就互相论及婚嫁。这事在他们亲友中有“赞成”与“反对”两派,而在北大同学会的师友中,几乎都是不赞成,就连胡适也持反对意见。蒋梦麟坚持要与徐贤乐再婚。不便举行公开婚礼,便改为家庭式秘密婚礼。一九六一年年七月十八日,婚礼由端木恺证婚,郑曼青、居浩然分任双方介绍人,双方在结婚证书上用了印,婚礼就算完成了。蒋梦麟时年七十五岁,而徐贤乐也已五十四岁了。在二人结婚一年多后,他们的婚姻亮起红灯。一九六三年一月二十三日,蒋梦麟委托他致信徐贤乐,表示“由于两人的生活习惯、思想志趣无一相同,相处愈久,隔阂愈深,此次折骨就医,彼此意见更多不合”,经多日考虑后“决定分居”。


蒋碧薇致端木恺信件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