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张著:《人在字里行间》,董宁文:《开卷书坊》第六辑,文汇出版社二〇一七年八月版
现在正是四月中。四围山色皆明媚,窗外市声亦纷纭。在这样的时刻翻完这本新书的校样,自然忍不住说几句好天气的话。
说完关于好天气的话,也还有几句话关乎本书,也一并说说。
从较新较近言之,写孙犁的几篇短文或许表达了我阅读现代文学不同以往的一些感觉。我从事现代文学教学三十年有余,一向是做正面文章,也即是多从正面看,如此看到的自然也就多是光鲜的一面。不料前年为某会准备论文,又翻了手头所存孙犁文集,竟接二连三写了几则别样短文,分别对应孙犁名作《铁木前传》和他对鲁迅、周作人表里不那么一致的态度,以及文学史对他本人的记载与评述。大概是短文的立论过于“别样”了些,以至于投给媒体后令编辑朋友犯了难。其实照我看,所谓“别样”,倒也算不上纯然的反面文章,最多是“侧面”一些罢了。
比如孙犁对鲁迅、周作人的态度,我之所以用“外鲁内周”加以表述,是因为看了孙的文字,的确发现了原先不曾注意的一面,即孙对鲁对周表现于其言行的某种“表里不一”的矛盾态度。先说对鲁迅,在孙犁笔下,鲁迅绝对处于其精神偶像的位置,可联系孙犁自己的文学写作,却实在谈不上得鲁迅“真传”,《铁木前传》就更是与鲁迅的文学精神南辕北辙。次说对周作人,此老在孙犁文字中自是一幅民族罪人的形象,可奇怪的是,孙犁自己的文字风格尤其是晚年文学意趣,竟不期然而然地像极了周作人……
此余所谓“外鲁内周”之要点。
我指出孙犁这一矛盾态度,毫无贬低孙犁的意思,而是由孙犁,我感觉到自鲁迅、周作人成为现代文人两个不同的精神原型以来,的确存在着文学界、文化界对鲁、周不同态度的选择,也的确普遍存在这种外在态度和内在接受的不同步、不对应性。现在,这种不同步、不对应、不统一的矛盾态度所构成的现当代文人人格面具的轻度分裂现象,引起了我的好奇。
孙犁其实并非最极端的例证,在他自己无法意识到的层面,旁观者或有替他作出一些分析的可能。无妨这么说,就孙犁而言,他对鲁迅的尊崇和对周作人的贬斥也是发自内心的,至于他自己的文学之达不到鲁迅而较近乎周作人,则除了本人性情因素,似乎也还有时势的左右,盖在某些特别背景下,孙之达不到鲁迅而悄悄贴近周作人,或许实在有不得已的苦衷在也。
孙犁如此,更多的当代文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更不必说那些人格真正分裂而完全把鲁迅、周作人当虎皮用或当枪使的人了。
自然,也还有外鲁内亦鲁、外周内亦周的内外一致者,或者一身而兼周、鲁者。细说起来,怕也很是复杂。因为人格、个性的构成,原本就复杂,加之近现代政治时势的重压和干预,自然是更加不宜简单视之了。
作为一种现代文人人格现象,不是一两篇短文、更不是片言只语就说得清的,在此略说几句,无非对收入本书的几篇“别样”短文之产生做点解释,以使读者了解。至于我自己,倒愿意接着此一话题,陆续再找几位面熟且较为有趣的人物做些观察,不敢言“精神分析”,更不敢言“诛心”,只是觉得好玩而已。
本书还收入其他不少短文,不赘述,希望听到书友们的批评。
二〇一七年四月廿四日,于杭州午山
(《人在字里行间》,子张著,文汇出版社二〇一七年八月版,“开卷书坊”第六辑之一种,定价:三十八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