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开卷 | 唐晓渡:偏向红尘惹梦长

辛亥革命网 2018-02-09 15:36 来源:开卷第十九卷,总第215期 作者:唐晓渡(北京) 查看:

同一个复杂又纯粹、既深邃又亲和的情智空间。


 
  若以成就论身份,忆明珠可兼及诗人、散文家、书画家和文论家;然在我看来,必结穴于“哲人”,以上四者方能凝于一而各得其所。当然,就这个展览而言,还要更多出一重,那就是“游子”。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认为这个展览是忆明珠阔别故园七十余载后,首次托付于作品的“还乡之旅”,由此既可见出主办者青岛出版集团的识荆眼光,亦可见出他本人反哺桑梓之地的深厚情义。

  作为诗人的忆明珠成名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作为“哲人”的忆明珠则大悟于八十年代。长诗《书空》(一九八五)既总结了此前他历经人生和艺术的磨难,备尝酸甜苦辣的曲折心路,又预示了他于痛苦的反省中“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开阔前景。其中一节谓:风景入目最佳处,/不在此岸,/不在彼岸。/向前走,/走过桥去;/再回头,/回到桥中间。小说家林斤澜读到,曾叹为“石破天惊”之语;所惊者,当不只是其间化沧桑为风景的极高智慧,也包括这种智慧所蕴含的灵魂新生的巨大能量。

  诗文书画历来被认为是风雅之事,然而,若没有灵魂的内在充盈,所谓“风雅”所系,就只不过是些雕虫小技而已。孟子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所指正是灵魂。必于世道人心的变化中参悟天地,有所持修,且又能融会贯通者,方可面“空”而称“美”向“大”。此人人意欲“诗意地栖居”,却难以企及的“窄门”所在,传统所谓诗书画“同品”或“一律”的根据所在,也是我以“哲人”概括忆明珠诸多身份的结虑所在。哲人者,才情高迈、智慧卓越之人也;忆明珠的诗文书画向我们综合呈现的,乃是同一个既复杂又纯粹、既深邃又亲和的情智空间。

  彻悟后的忆明珠尝有诗句云:放却青山不独往,偏向红尘惹梦长。本展览尽管仅限于忆明珠晚年的部分书画,相信也能揭示他长长梦境的一角。忆明珠精研书法稍早于他散文之名正炽时的突然立志学画,六十五岁后则重心落于绘事,字画相拥相济,汇其诗文,如江河入海,同趋阔大平远。忆明珠的书法出入王、郑、欧而自成一家,其特质可谓“于妍丽中见骨力,于潇洒中透峭拔”(诗人沙白语);他的画虽未离注重性灵抒发的传统“文人画”一路,却也每每以其造型、布局或用笔着色的独出机杼,令人文精神和自然魂魄彼此激荡,焕发出当代新意。还必须特别提请读者注意他那些看似随心所欲的题画诗。这些诗既是其画作的一部分,又卓然独立,自成一体;其无论庄谐的精妙处,谓之“情往似赠,兴来如答”犹显不足,只能喻以“石头开花”。我甚至觉得,有时它们更能呈现忆明珠技进乎道,臻于化境的哲人风范。

  本文行不及半,忽传来忆明珠于病榻上驾鹤西去的消息,遂令此次匆匆策划的书画展,顿成其遗作展;亦令这短短的文字,顿成我作为后学弟子一次战栗难禁的执礼。呜乎,哲人其萎,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未必!因为忆明珠必永生在他的作品中。近日心头总也萦绕着他那些眼睑低垂、神情清肃,疑似自画像的“罗汉图”;然最挥之不去的,竟是唯一一张画背影的。仿佛画中那舒缓灵动的身形,那“折得黄花詠而归”的题句,以及二者呼应间透出的寸心得意,正于渐行渐远的足音中,被深化成某种悠长的欣悦。想先生得大解脱后,在天上必也怀有类似的欣悦吧。“罗汉图”的题诗之一堪称先生提前为自己写下的墓志铭,此刻正可用以收束。

  诗曰:一瞬光中我暂住,/一朵花前我长埋。/面壁人去还留壁,/此心非镜焉生埃。
二〇一七年十月二十九日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