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悲剧的诞生》,我就想把这本书买来收藏。奇怪的是那时只想找北岳文艺出版社的这个版本。那个周末,我在河大周边所有的书店都没有找到这本书。我读大学期间南京有一个书商在河大西门附近开了一家特价书店,叫“淘书乐”,也没有找到这本书。我在那家书店买了很多库存特价书,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杜拉斯文集》就是那里买的。可见我很早就知道有库存特价书的说法。
河大西门外有一条街叫豆芽街,可能是因为周围的人运煤掉煤屑的缘故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它黑不溜秋的。就是这么一条看似脏兮兮的街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旧书,它成为我大学期间光顾最多的一条街。我从街头走到街尾,也没有找到这本书。
平时只要有时间我就在这里逛。我的美学启蒙书丹纳的《艺术哲学》,傅雷翻译,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那本,就是这书摊上买的。那个时候我就注意到这本书的责任编辑叫江奇勇,他还做了傅雷的很多书。我在这里还买了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美的历程》,很薄的一本书,好像是五块钱买的。而我读大学那会儿在图书馆借阅的《美的历程》则是厚厚一大本,精美铜版纸全彩印刷,定价八十八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贝贝特公司出版(理想国前身)。
学校周边没有,我就骑着我的破旧自行车到了开封书店街。那是一条很有特色的书店一条街,设计讲究,门窗都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我们仿佛进入到了大宋王朝。书店街除了书店还有很多古玩店、文具店、绘画用品店之类的,但主要是书店。我没有看过整条街都是书店的,估计在中国范围内都是很特别的吧。那时有一个名噪一时的书店叫作席殊书屋,全国连锁,但仿佛几年之内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在这些书店翻了个底朝天,依然没有找到我要的这本书。
那天不知道怎么回事,一根筋上来了,我非得买到这本书不可,我骑着破单车在开封古城转悠,整个上午、整个中午、整个下午……我把开封所有能看到的书店都找遍了,依然找不到这本书。我最起码走进了几十家书店!开封一个巴掌大的小城市,书店还真是不少,在那个时候拥有这么多书店的城市大概也不多吧?
傍晚时分,我扶着破自行车走在古旧的开封城,看到的都是破旧的老城墙和自然古旧的老建筑,我发现那时候自己隐约喜欢上这种破败、苍老。我放慢脚步,欣赏着七朝古都黄昏的苍老与陈旧,慢慢我感受开封破旧的味道和值得反复回味的破旧建筑中的夕阳西下。于是索性漫无目的地走走停停,让自己的心在那一刻宁静下来。破单车后面坐着一个姑娘该有多好……
这样不知不觉走了很长一段路,天都要暗下来了。我偶然间往旁边一扭头,看到一扇店门开着,走进一看,原来是一个书城!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书城模样,我想那应该是一个仓库一样的场所。书城极不起眼,因为我甚至没有看到书店的名字,好像是叫什么书城。里面却很壮观,是我那个时候看到的最大的书店!这个时候其实书店都已经准备打烊了,我对书店的阿姨说我想找一本书,她还真的就答应了,给我开灯。这是一个两层楼的书城,密密麻麻摆满了书架,空间逼仄,书架和书架之间只能容纳一个人进出。于是我又开始了寻找。我就一排一排书架地找,找了很久很久,后来终于找到了!我记得很清楚,我在二楼最东边的那排书架上找到了这本书!
为了找这本书我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这在我的生命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在那个前网络时代,找一本书其实是很难的,那时书店没有电脑可以查询图书信息。我记得那时候想买几本穆旦和痖弦的诗集,在开封也找不到,我是托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的高中同学肖林生买的。
逛旧书摊似乎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后来到桂林念研究生时,我也经常去找散落在桂林的各处旧书店旧书摊,七星公园旁边的六合市场,城北的花鸟市场以及学校周边的旧书摊。到后来在长沙去的旧书店就更多了,述古人文书店、淘宝书店、星星书店、师达古旧书店……我做编辑也许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但让我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上面提到的广西师大出版社北京贝贝特,我在大学期间读过好几十本这家出版公司的书,研究生毕业,我竟然在这里担任过学生艺术馆编辑!
这次购书距今已经有十五六年的时间了,现在每年有那么几次网店打折,每当这时我还是会选购一些图书。大学期间看过的那些商务印书馆的哲学汉译名著,我都是在当当网打折的时候买的。现在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都会去看看这个城市的书店,每次都会买一两本书。也依然会经常去特价书店淘书,但是回想过往,这一次购书经历让我尤其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