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开卷 | 子聪:开卷闲话(2018.3)

辛亥革命网 2018-03-27 14:37 来源:总二一六期·开卷·2018年第3期 作者: 子聪(南京) 查看:

薄薄的诗稿,阳光下闪烁的真金。


  •  

      刘绪源:《我之所思》,董宁文:《开卷书坊》第三辑,辞书出版社,2014年

  2017年11月13日,李世骥从北京来信:“南开大学是我的母校(我系南大外文系五四届毕业生,李霁野先生是我们的系主任),《钓台随笔》卷六文章中不少涉及我当年在南大学习的情况。因此,我决定将《钓台随笔》赠送给南大图书馆一本纪念并存阅,这样南大的师生似都有机会看到《钓台随笔》了,现将这个赠书活动的照片寄给你,将来或会有点用处。”

  12月1日,收到周实所写的由扬子鳄书坊印行《我的心思》自印本一册,本书无版权页。周实在扉页写了几句话:两年多前的文字了。为什么会写,开头的话说明了。这只是一些随感的文字,也就是看看而已了。

  周实所说的“开头的话”这样写道:

  锺叔河先生对我说,弄完手头的事情之后,他要写自己的自传了,书名就叫《我的故事》。我说好,我的心里同时说,那我也来写一本,书名就叫《我的心思》。于是,我就写了起来,一个人在书房里,任自己的心思流动,流成了下面这个样子,这个不成样子的样子。

  这本书写了两百段“心思”,在书的最后一页《结尾的话》中写道:

  好了,就写到这里。不然,就没有结尾了。不然,就只能写呀写的,一直这样写下去了,一直写到我不能写的也就是我死的那一天。每天,我的脑壳里呀正像开头说的那样“好大一堆胡言乱语在脑子里窜动着,似要撞破我的颅壁”。呵,我的可怜的颅壁呀!

  12月6日,沈培金从杭州寄赠《四合信札》自印本一册。这本集子为沈培金与张进的往来信札,书前冯芸短序有云:

  张进写给沈先生的信,多由我寄。将信投入邮筒那一刻,我也会想象香港那边,不高的老培头正乐颠颠地把信塞进邮筒的情景。

  今天,通信显得缓慢与怀旧,可是,“尺牍书疏,千里面目”,见其字,感其人。敲出来的字传递的是速度,而不是温度。单看八十多岁先生在信中带及“二马、好亦好”,就深感先生的平易可亲。平日,沈先生喜欢把一些朋友的相片、图画印在纸上,做成有意思的信笺,这信读来图文并茂,近人心意,所以也成了我们的藏品。沈先生曾居北京,是《中国少年报》连载漫画“小虎子”的作者,这独特的书信,也许与此有关吧。

  沈先生年长张进二十多岁,属忘年交。两人信中以“进师哥”、“老帮头”等相称,这看似无长无尊的称呼,却见二人意对缘投。缘起是荣宝斋的萨先生拉沈先生看张进画展,先生观后只说“好看”二字。从此见张进连带家属都是眉开眼顺,视为友人。在我眼中,他们的友情是建立在一个“真”字上,待人以真,从艺以真。

  沈先生爱写信,写短信,如同他的《散叶集》,每篇寥寥数语,却别有味道。两人信中所谈,内容颇丰,既有艺术古今,也有生活百态。从前张进以画代记,所见所感,尽在画中,现在与先生的通信也是一种记录。“吾生须臾”,留下只言片语,留下些许慰藉。

  本书题记为:此书送给好玩的老头——沈培金先生

  12月22日,子张从杭州寄赠诗集《此刻》(北京燕山出版社二○一六年八月版)题签本一册,扉页上题“树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本书收入子张自上个世纪到二○一五年底所作的全部语体诗。子张在后记中说:“诗应该就是诗,不能只是像诗。就如菠菜就是菠菜,而不是像菠菜;钻石就是钻石,而不是像钻石一样。”

  12月30日,徐兆淮面赠《编余琐忆——我的编辑之路》(中国书籍出版社二○一六年五月版)签名本一册。作者曾在《钟山》杂志当了二十五年编辑,从一名普通编辑一直到执行主编,在编刊的二十余年间,见证了大量的文坛事件与文坛名家故事。本书写到的作家、诗人有王蒙、李国文、邵燕祥、从维熙、刘绍棠、汪曾祺、林斤澜、宗璞、袁鹰、柳萌、阎纲、林希、艾煊、高晓声、陆文夫、张弦、戴厚英、杨苡、忆明珠、史铁生、王安忆、何士光、梁晓声、阎连科、贾平凹、刘坪、章品镇、陈辽、叶子铭等。

  12月31日,收到周音莹寄来的陈侃章所著《古往今来说西施》(浙江古籍出版社二○一七年十月版)一本。.陈侃章,浙江诸暨人,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历史系一九七七级本科毕业。先后在诸暨县(市)市委办、史志办、组织部等任职。上世纪九十年代辞职下海,从事实业投资开发。曾出版《苎萝西施志》、《飞将军蒋鼎文》、《远去归来的昨天》、《吴江年谱》等。本刊曾发表过钟桂松所写的《飞将军蒋鼎文》一书的书评。

  2018年1月8日,钱锺书、杨绛先生一批旧藏手迹、书信出现在孔夫子拍卖网,内有“《开卷》杂志执行主编董宁文二○一五年致杨绛信札一通一页”,内容为请杨绛为《开卷》创刊十五周年题字事,全文如下:

  杨绛先生:
  《开卷》创刊十五周年,恳请您写几个字,以期这份小刊能向前走下去。作为一本民刊,十五年来着实不易,正是在大家的支持与帮助下,一期一期出了一百八十多期,未曾有丝毫的懈怠。衷心地感谢您十余年来对小刊的厚爱与鼓励。余不一一,恭请

撰祺!

董宁文谨上

2015年3月22日

  此信不知因何流出。记得当时信寄出不久,就收到一百零四岁杨绛先生题写的“稳步前进”墨迹,后来这幅墨迹收入为纪念《开卷》创刊十五周年而制作的名为《纸香墨润》笔记本中。这封信对于《开卷》来说,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本想自行拍下留作纪念,奈何阴差阳错,最终失之交臂。一月十一日晚,该信以440元的成交价,被网友“清白家风”拍去。

  1月10日中午,学者、文学评论家、儿童文学理论家、编辑家刘绪源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六十七岁。五日后的下午,刘绪源追悼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银河厅举行,本刊委托上海友人代献了花圈表达了哀思。

  刘绪源曾任《文汇月刊》编辑、《文汇读书周报》副主编、《文汇报》“笔会”副刊主编。一九七○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中长篇小说《“阿戆”出海》、《过去的好时光》,长篇随笔《逃出“怪圈”》、《人生的滋味》、《体面的人生》、《苦茶与红烛》,散文随笔集《隐秘的快乐》、《冬夜小札》、《桥畔杂记》、《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我之所思》,学术理论著作《解读周作人》、《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文心雕虎》、《今文渊源》、《美与幼童——从婴幼儿看审美发生》等。

  二〇一四年八月,刘绪源携应邀加盟“开卷书坊”第三辑的《我之所思》(上海辞书出版社二〇一四年八月版)参加了上海书展的首发式。

  1月12日,韦泱从上海寄来吴钧陶先生《剪影》(花城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版,印数:4480册)签名本一册。吴先生在扉页写道:“这是我的第一本诗集九十一岁吴钧陶二○一八、元月九日。”本书是“诗人丛书”第五辑之一种,本辑共出版十本诗集,另九本为:《屠岸十四行诗》(屠岸)、《花神和雨神》(刘征)、《酔石》(蔡其矫)、《天鹅之死》(叶文福)、《黑色戈壁石》(章德益)、《从这里开始》(江河)、《眼睛和橄榄》(岑桑)、《空白》(贾平凹)、《诗人之恋》(张烨)。

  吴钧陶在该书后记的最后写道:“我把这本书谨献给巴金先生。三十多年前他吸收我进了平明出版社。我是一个初中未毕业生,当时只送交了中英文自传各一篇和一本薄薄的诗稿请他审阅,也许是因此他大胆‘起用’了我。我的第一本英汉翻译的小书,也是在他的大力帮助之下,得以出版的。这些事,在他金子一样的心里,可能早已忘记;但是我铭记在心,总想用一些实际的成绩来证明我没有辜负他当年对我的关怀和好意。惭愧的是隔了这么多年才有这么一份小小的礼物请他笑纳。”

  本书的前勒口印有作者的一幅照片和这样一个简介:

  吴钧陶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从青少年时代起开始写诗。一九五八年被划为“右派”以后,基本上搁笔了。现在重新写诗,这是数十年来的诗作的选编本。多年来从事翻译,已出版了汉译英的鲁迅和杜甫诗歌等作品。

  韦泱同时还赠送了《藏书票11家》(陆家嘴金融城藏书票艺术馆编)画册一本。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