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泰(1942-2018)
学泰先生一九四一年三月十二日生于北京,一九六四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一九六五年至一九七〇年,学泰先生先后在北京南口农场二分场、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劳动和工作,一九七〇年至一九八〇年在北京房山县文教局下属中学工作,一九八〇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二〇〇二年十月退休。 先生自幼喜好读书,学问广博深厚,尤其偏重古典文学、古代文化和诗学的交叉研究,关注通俗小说及通俗戏曲在民间的影响,以游民与流民文化问题研究见长,为当代重要的文史学者。著有《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中国流民》、《水浒与江湖》、《重读江湖》、《监狱琐记》、《幽默中的人世百态》、《中国人的幽默》、《中国饮食文化史》、《中国人的饮食世界》、《华夏饮食文化》、《中国古典诗歌要籍丛谈》、《清词丽句细评量》、《燕谭集》、《多梦楼随笔》、《偷闲杂说》等。主持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华文学通史》、《中国古籍总目提要》、《唐代文学史》的编篡工作,成绩卓著。 家属哀告 妻:管小敏 女儿:王婧一、女婿:李倪 二〇一八年一月十五日 1月14日,收到陈舒从浙江玉环寄赠的《书影留踪》自印本一册。这本版权页标注出版于二〇一七年十月十八日的自印本只印行了一百册。本书影印了作者收藏的八十余本名家签名本的书影与题签页,另外还收入了作者所写的三十余篇有关签名本的文章。
1月16日,收到陆三强从西安寄赠的《唐才子传选译》(张萍、陆三强译注,黄永年审阅,凤凰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一月版)签名本一册。
1月17日,收到潘方尔寄赠的新著《思想的颗粒与颗粒的思想》(光明日报出版社二〇一七年十一月版)签名本一部。这部图文集处处呈现出作者日常的所思所想,所谓思想的颗粒与颗粒的思想弥漫全书。作者在本书的后记中写道: 大凡每个人年龄大了,往往会回忆往事。我家老爷子便是这样一个人。他常常十分惋惜地向我唠叨:咱家也算是“书香世家”吧,可惜“诗书画印”就是缺少一个会画画的。听着父亲每次唠叨伴着十分遗憾的样子,心里不免酸楚,便悄悄地信笔涂鸦,渐渐地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每看见听到或思考一下时,都会试着用画面的形式来表现。父亲是历史学教授。“文革”中历经不幸,但始终没有在物质上产生过任何欲望。我真的不忍心,哪一天他带着遗憾而去。 成仿吾先生曾经断之曰:“有闲,即是有钱!”。诚然,当一个人物质富裕了,精神便有所欲求。“闲暇”恐怕也确会变成一种“穷”,于是乎满足父亲心愿的画画便成了我自娱自乐消遣的新玩具且乐此不疲。偶尔嘲笑别人时常嘲讽自己。我们身在红尘,世间总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你又无法改变世界,何不如把这些闪念涂鸦下来并配以短句的形式当做自己与自己对话。算是一吐为快吧,累了便投床呼呼,仅此而已。
1月18日,开卷艺坊新书《古今集锲》(余新伟录,出品人,江鸿敏,开卷书坊二〇一八年一月印行)刚刚印出样书,即快递一百本样书到北京,二十日、二十一日两天,余新伟在北京大学耕读书法讲堂讲授《兰亭序》正好可以用上。作者为本书所作跋语如下: 兰亭修稧,因为书圣王羲之的一篇诗序而千年流芳,令人向往。《古文观止》所收的版本,文字与传为冯承素模写的墨迹有几处出入。虞世南、褚遂良临本文字上也与冯摹不尽一致。刻石拓本的情况复杂,除了源于冯摹,传为欧、虞、褚的临本,其他历代名家写本更多。 传为冯承素钩勒添模的墨迹本《兰亭集序》,有缺描、加笔、减省、涂改,“每”字的“一”部与其他点画甚至清晰地分出了浓淡。着墨浓重的字和用笔纤细的字在分行布白中表达了“镜深”,前四行的疏朗娴雅随着文章的推进波澜起伏,书写速度明显的由沉稳而激越。字势纵横与腔音平仄交替行进,墨色浓淡、底纸(麻竹)上历代收藏印章的深浅不一的古雅朱红,行与列的交错呼吸,自然书写的每一个单字大小粗细轻重向背繁简曲直方圆……几乎是天籁般的交响。开篇永和九年的“永”,无疑是书法别称“八法”的最佳例字。与通篇二十个不同姿态的“之”字,成为孙过庭《书谱》“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的极好例证。
临写王羲之《兰亭集序》书体而成就的大家固然代不乏人,写成俗体的当然更多。缘因并不是人人都有“恨二王无臣法”的见地与底气,绕道走而取法秦汉篆隶艺术书写的名人自然聪明。二王一系的格调源远流长,可资借鉴的历代法书面目实在也是多,几乎一人有一人的长相。要找到心仪的临仿对象,应该不会让人失望啊。《怀仁集王圣教序》选书圣的字,唐太宗文,赞玄奘之功终成为三绝而流传至今。圣教序选用冯摹兰亭单字,与上下文能相容无间不显突兀,一方面说明怀仁集字摹写的协调能力非凡,再者也说明王字构造的兼容性相当优异。于是乎集稧序字为联句成为文人之间酬应交流的一种时尚,也就顺理成章。 目前能够找到的古今兰亭集联大概有数千副。符合对联平仄对仗语义相对较好的至少有五六百对。集稧数量最多质量最优的当数何绍基。集齐以王羲之兰亭序不重的二百零四字为上联领字的工具书,目前市面上没有发现。所缺的若干,编者请恩师金陵耆宿诗人书画家俞律先生补全。《开卷》董宁文先生认为此编可供同好参考,于是有此小书。
2月4日,叶小沫发来微信:“我的哥哥三午生前是一个青年诗人,至少在他的那个年代很有一些人是这样认为的,尽管在诗人的名录里从来就没有过他的名字。三午写的诗一共也不过百多首,但是受了外国诗人,尤其是普希金的影响,他的诗有节奏有韵律,充满了活力和激情,尽管大多数诗都是忧郁的,悲愤的,满是灰色的情调,但是你依然可以诵读,有的要轻轻的读,有的要慢慢的读,有的会让你想放声大吼,有的会让你泪满衣襟……我想这就是我认可三午是诗人的原因。我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还会不会喜欢已经过去了四五十年了 三午的诗,但是我相信,和三午同时代的人看了会回想起那个年代,因为那个时候我们都还年轻。我知道,直到今天仍有许多人在怀念三午,在怀念他的那些诗。在朋友们的热心帮助下,精致的《三午的诗》终于摆在了大家面前,我这个做妹妹的也终于了却一桩压在心底的心愿。今年恰逢三午逝世三十周年,献上这本书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也送给那些喜欢三午的诗的朋友。”
2月9日,收到叶小沫从深圳寄赠的《三午的诗》(叶三午著,叶小沫编,武汉出版社二〇一七年十二月版)编者签名本一册。该诗集收入三午的诗“作品一至九十”,书前收录了叶小沫所写的《我和三午的诗》(本看近期将会刊发),书中还收入回忆三午的四篇文章,分别是《人、诗、音乐》(叶兆言)、《文学少年》(叶兆言)、《三午印象》(叶永和)、《三午的沙龙,三午的诗》(庞旸)。同时还收到《诗人的心》(叶至善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二〇一七年六月版)一册。本书集结了叶至善在一九四五年筹办的《开明少年》中所刊载的诗歌评论。
千林风雨莺求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