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江苏英杰与辛亥革命(2)

辛亥革命网 2021-06-21 09:42 来源:《辛亥革命时期江苏社会研究》 作者:周新国 查看:

上海、江苏和东南的相继独立光复,就是给了清政府致命一击,最终形成清政府土崩瓦解、九庙震惊。它是江苏和东南各种进步势力与全国各方面进步力量的共同“合力”所致。

  而在这中间主要的就是革命党和立宪党人及开明士绅,他们在革命洪流中可谓殊途同归,异彩纷呈,成为“历史的合力”中的最重要力量。

  其中:江苏革命党人赵声最早联络新军,领导反清武装斗争,并成为广州起义领导人;熊成基曾领导安庆新军起义后谋刺载洵等人被捕后英勇就义;此外,还有一大批志士,如林述庆、秦毓鎏,李竟成以及柏文蔚等。

  同时,还有张謇等人是全国著名实业家,也是立宪党人中的领袖人物,曾领导三次立宪请愿运动,并与赵凤昌等人先后谋划南北和谈,并为“催产”民国起了重要作用。

  他们有的参与了江苏的光复斗争,有的则直接领导了江苏的光复;有些人还较早地参与训练新军、运动会党、发动农民抗租抗粮以及从事宣传反清排满的舆论工作;也有的长期从事举办新式学堂、新式农会,参与了地方自治和地方立宪活动,甚至参与组织秘密团体,领导江苏光复斗争和攻克南京的战斗等,有的还在筹划南北和谈,谋建共和政府和策动清廷退位中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贡献,概括起来,辛亥革命中的江苏先烈至少对辛亥革命有十大贡献。

  其一,为报刊杂志,宣传新思想,在20世纪的初年的报刊杂志中,早在1900年,扬廷栋、杨荫杭等人创办了留日学生中最早的期刊《译书汇编》,秦毓鎏等人在日本1903年编辑出版《江苏》;同年,高旭等人在金山、张堰出版《觉民》月刊,刘师培等人出版《中国民族志》、《攘书》、《中国民约精义》等,其中名气最大的是陈范所办的《苏报》和汪文溥所办的《东方杂志》无疑是最著名的二大著名报刊,前者是因为“苏报案”而名扬海内外,是为宣传革命的喉舌,而后者则几乎影响旧中国长达数十年。此外,还有南社所办的《复报》以及《江苏白话报》、《苏州白话报》、《无锡白话报》等。陈撷芬等人所办的《女子报》《女子世界》以及《太平洋报》等,这些报刊杂志或宣传报革命或揭露黑暗宣传新思想都对辛亥革命起到直接和间接的促进作用。

  其二,举办新式学堂与海外留学、江苏英杰中不少就是早期“海归”,他们或为公费或为自费或为游学,其中赵声、秦毓鎏、杨荫杭和吴稚晖、屠元博等都曾是留学日本的公派学生,有的还留学欧洲,江苏的一批英杰还曾较早在国内开办新式学堂,其中张謇在南通所办的通州师范是国内第一所中等师范学校,此外还有沙元炳所办如皋师范学校、屠元博举办常州中学堂等,都是各地新式学堂的创办人。在这中间尤其是张謇不仅创办通州师范学堂,参与举办两江师范学堂、震旦学堂、河海专门工程学校以及东南大学等;常州的庄蕴宽不仅在家乡办了立矣实学堂,还曾在广西筹办陆军学堂、边防学堂等,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新式人才,他们中许多人成为辛亥革命的精英。

  其三,举办各类学会和社团组织,其中著名有:杨荫杭在无锡建立的“励志会”,赵声等人在水师学堂建立的“知耻学社”、“强国会”等,秦毓鎏在日本建立的江苏同乡会,并发起建立的“对俄同志会”、“军国民教会”等,以及朱稚竹办的“武进农会”、“武阳教育会”,陈撷芬等人举办的“女子共爱会”、张謇、蒋维乔等人举办的“中国教育会”等。这些新式社团组织在清末出现,并从中酝酿了部分秘密团体,并有了纲领,如:先打倒官绅,再推翻清廷等,是清末社会的一股新的力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11年在苏州出现的南社,它是清末知识分子最大的文学团体,其以“南社”为名与北面清廷相对,显示了其明确的政治主张。

  其四,主张立宪,推动地方自治。江苏英杰中不少人是立宪的鼓吹者和立宪运动的领导人,他们积极投身立宪运动。如:张謇、杨廷栋、孟森、许鼎霖、沙元炳、屠寄、朱稚竹等人,他们本身是江苏咨议局领导人或成员,既领导江苏咨议局活动,推动江苏地方自治,同时又积极领导和推动全国立宪和请愿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力图与地方政府分权,客观有利革命。

  其五,组织商团和农民自卫团,参与训练新军等。据现有史料看,早在1902年,常州人秦毓鎏、何海樵即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特别是在苏州早已出现商团、常州建农民自卫团、商团,购枪支弹药,客观上为辛亥江苏光复做了一定准备。

  其六,领导武装起义,并领导了攻克南京的战斗。从现有的史料看,熊成基参与领导安徽新军起义,赵声领导了黄花岗起义,杨秉铨曾参加武昌起义,徐绍桢、林述庆等人领导攻克南京的战斗等,就是其中的典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江苏地方光复中如秦毓鎏领导的无锡光复,屠寄、朱稚竹等直接领导了常州光复,林述庆领导的镇江光复,徐宝山领导扬州光复,何锋钰领导的淮安光复等等,为江苏辛亥革命做出了贡献。

  其七,筹划南北和谈和催产民国。赵凤昌的“惜阴堂”在当时的上海南阳路10号的洋楼,是当时辛亥武昌首义后革命党与江浙政要、士绅等运筹帷幄之地。其所拟订的政见五条:保全全国旧有疆土,以巩固国家地位;消融一切种族界限,以弥永久的竞争;发挥人道主义,以图国民之幸福;缩减战争时地,以速和平之恢复;联络全国军民,以促其共和之实行”。正是其南北和谈讨论“将来国体政体根本”的基础,也是革命中心从武汉向沪宁转移的反映。他们以“惜阴堂”为枢纽,江浙士绅与孙中山、黄兴等磋商运筹并和袁世凯派遣的代表以及湖北军政府的代表相互磋商,同时还与外国代表团沟通,终促成清帝退位,这些对于当时中国时局产生巨大影响,并最终协调折冲了民国的诞生,其功莫大矣。目前所见的《赵凤昌藏札》既有其折冲于北京袁世凯和南京孙中山、黄兴的信札,亦有与东南士绅张謇等人折冲樽俎、运筹帷幄的大量信函;既有策动洪述祖所拟清廷的退位诏书,亦有其请张謇起草的清廷诏书。就这个意义说,惜阴堂革命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八,筹建共和临时政府。江苏英杰不但有张謇、赵凤昌、庄蕴宽为代表在策划南北和谈,更重要的还有一批活跃在江苏大地上的革命派人士,如孙中山、宋教仁、谭人凤、陈其美、秦毓鎏等直接谋划斗争,在迫促清廷退位的同时,谋划筹建临时政府并领导制定《临时政府约法》。从《赵凤昌藏札》可以见到的,其与孙中山、黄兴等南京方革命派提出的临时政府内阁名单的记录,亦有其与北方袁世凯方面磋商的内阁人员记录等,尽管双方互有变动调整,但常州赵氏庄氏等人的谋划、磋商、协调之功功不可没。就这方面而言,说赵凤昌等人是“催产民国”也是很有道理的。当然,我们更应注意的是,以秦毓鎏等人为代表的江苏革命党人既领导了无锡等地光复,还积极在上海迎接孙中山,并出任临时大总秘书等,为共和临时政府作出了一定贡献。

  其九,反对袁世凯称帝与参与二次革命。江苏英杰捍卫辛亥革命的集中表现就是反对袁世凯称帝。对袁氏称帝这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为,秦毓鎏、何海鸣、柏文蔚、章梓等人直接参与领导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二次革命和南京保卫战;而柳亚子和赵凤昌、庄蕴宽等人拒绝与袁世凯合作,或辞官,或通电,或上书,或沉默,即表达了这一态度。其中:庄蕴宽任民国肃政使期间,曾上书反对称帝,并要求对鼓吹称帝者予以惩处,此后挂印返乡,正反映了江苏英杰反对袁世凯称帝的鲜明立场。与此同时,江苏英杰中以章梓、何海樵为代表的还积极投身到以武装斗争形式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二次革命中,担任南京守军临时司令,表达了不屈不挠的临危授命的斗争精神。

  其十,革除陋习等,推动社会文明进步。长期以来尤其是辛亥前后的江苏的一批先进人物即在当时江苏等地报刊宣传革除封建陋习,如反对女子缠足,鼓吹妇女解放等,其中赵声曾在家倡导女子放足,鼓励其妹不缠足,刘师培、何震等人鼓吹女子解放,陈撷芬等人所办的《女子报》等时可见之。武昌起义后,无论是革命派还是立宪派,甚至其他方面进步人士皆剪辫,这中间尤其是张謇、庄蕴宽等人又率先剪除辫子,对当时解除人民疑虑,促进社会风气进步具有明显的示范引领作用。而革命派、立宪派和其他各界人士等人在所办的中小学堂中所倡导的各种新的文明举措,不一一枚举,则直接对江苏当地社会起了推动作用。特别应指出的是:江苏巡抚程德全作为清朝封疆大吏中反正的第一人,其能顺应历史潮流宣布光复也是值得肯定的,而此后庄蕴宽和吴瀛曾任故宫博物院首任主席和顾问,对保护故宫和中华传统文化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江苏辛亥英杰的历史贡献是多方面的,这里仅仅是列举部分,还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挖掘。当然就同其他历史人物一样,他们的历史局限应当从历史角度予以说明,不可苛求于前人。

  江苏辛亥英烈的群体出现不是偶然的,从历史深处的考察,至少有三:

  1.江苏人文荟萃并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据不完全统计,自明代以来至清末的500年间,江苏有状元66人,占全国总数204人中的近32%,人才之众,被时人赞叹为“儒风蔚然为东南之冠”。清代更是人才辈出,清代全国状元总共104人,江苏状元49人,占总数44%;同时著名学者洪亮吉、李兆洛,首开边疆史研究之先。目录学家孙星衍、训诂大师段玉裁、小说家李伯元、近代实业家张謇,尤其是今文经学派的庄存与等人上承公羊学说,下启龚自珍、魏源改革思想,直至戊戌前康有为以此为旗帜,使之成为近代变法思潮一大源流。而在这中间赵声、熊成基等辛亥先烈长期从事革命活动,冲锋陷阵,百折不挠,是江苏辛亥革命志士的一面光辉旗帜。而辛亥江苏英杰正是上承传统文化中的“近经致用”的改革求变的精神,下开时代召唤之风,顺应时代巨变,为社会进步、民国创立这一历史大转机作出贡献,可以说是有深厚文化传承基因。

  2.江苏地处长江中下游,是长三角中心地区之一,自明清以来,实为江南富庶之地,工商业发达,曾涌现了张謇、盛宣怀以及荣德生等一批近代实业家,并引领全国一大批绅商;也出现一大批如:刘师培、陈去病、柳亚子等著名的宣传家;也产生过如:赵声等人为代表的军事家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反映了历史进步的潮流,而江苏英杰正是这种时代潮流的代表者和引领者。

  3.个人的机遇,长期的人脉资源,个人丰富的人生阅历与政治智慧等,以及个人不屈不挠的努力也是江苏英烈的过人之处。他们在重大的历史关头,心忧天下,大处着眼,运筹帷幄,始终与历史前进潮流合拍,从而在辛亥首义、民国创立的这一历史关头,成为“历史合力”中的重要力量,为辛亥革命作出杰出贡献,这是我们应当肯定的。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