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406期 | 南京城市记忆团-:古镇土桥巡考

辛亥革命网 2016-10-18 14:35 来源:未知 作者:袋袋 查看:

本次在古镇土桥的巡考,“南京城市记忆团队”有17位队友参与。其中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5岁,这位“小队友”的加入,打破了上期6岁队友的最小岁数记录:)

  时间:2016年9月10日周六

  地点:江宁区淳化街道所属地域

  人物:南京城市记忆团队17位队友。本次寻访活动者,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5岁,这位“小队友”的加入,打破了上期6岁队友的最小岁数记录。

  活动内容:寻考千年古镇土桥。完成了对古镇土桥六朝历史遗迹“周郎桥”、“吴帅墩”、“昭明院”、“拗月池”、“无痕井”的寻考,同时还探访了现代建筑“十字桥”以及“土桥烈士碑”和“管头水库”等景点。



在周郎桥前   
 
周郎桥的传说
 
  江宁淳化街道有座周郎桥,据讲是三国时候周瑜造的。

  周瑜是东吴名将,年纪轻轻,学识渊博。时年五月,周瑜带着人马,沿江东下攻打建邺(今南京),转向湖熟。到了土桥,一条河横在前头挡住去路,前哨赶紧向周瑜报告。周瑜马不停蹄地赶到河边,一看,河又深,水又急,连一座小桥都没有,人马全都堵在河这边过不去。周瑜急了,就叫来地方官问:“怎么没有桥?”地方官结结巴巴地回答不上来,周瑜眼一瞪:“这块是江防要地,怎能没有桥?”周瑜鞭稍一指:“马上就造!”并下令地方官和部下:“一天之内把桥造起来!”

  地方官和部下一听,都吓呆了,心想:“你说的比唱的好听,这一天功夫,怎么能造起一座桥来呢?”

  其实周瑜心里有底,当日他亲自指挥,拆掉周边一座没有用场的大石桥,把材料运到这边来造新桥。拆的拆,造的造,不到一天功夫,桥果真造好了。后人就把周瑜造的这座桥叫做“周郎桥”。

  据说桥造好以后周郎举目四望,大喜,河西万倾平地荒滩,河东数里山峦连绵,叹道:“此乃养军练兵之地也。”于是号令三军安营扎寨,筑台演兵半月有余。为此现在这里还留下系列遗存:周郎桥向南2公里处有一土筑高台叫吴帅登,传说是周瑜的点将台;向东三公里处山峦起伏的小山丘为周瑜军队牧场,取名马长山;老的周郎桥桥面上还留有周瑜坐骑踩过的清晰的马蹄印。

  周郎桥历经沧桑,从建桥到现在,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桥的形式由小到大,结构由土石桥到钢筋水泥桥,数经周折但桥名如初。

  2008年周郎桥的故事被江宁区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江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桥毁于抗日战争,马蹄印石,也许沉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周郎桥虽历经沧桑,数经周折,但桥址桥名如初。


十字桥   


吴帅墩上 
 
  吴帅墩小资料

  现为一个椭圆土墩,现东西直径长109米,南北直径长75米,墩高15.5米,墩坡长21.5米,墩上面积约为6500平方米,高墩虽经历了1800多年的风雨陷塌,但依然屹立于此,此墩传说就叫“吴帅墩。相传五城圩旧时称“雾震圩”,三国时期这里是东吴周瑜选择的一处军事训练重地,当时此处虽云雾环坡,荇草野花遍地,凹处河塘溪水潺涟,清风徐来,具有夺人心魄的魅力,但地势高低不平,地面积水甚多,经周瑜率众兵,开沟泄水、整地平洼半月有余,遂成为一处极为宽大的练兵演阵、点将之地。为让吴帅居高临下,指挥自如,阅兵点将更显威风,在地势高处的“雾水墩”坡上,取土堆筑高墩,又在高墩上建一高台。后人便把此墩称为“吴帅墩”,墩上的高台称之“点将台”。墩上的点将台年久风残被毁,而今在墩土中还能见到残留的瓦砾碎片。


吴帅墩文保碑前    
 

昭明太子之“昭明院”及其读书台的“拗月池”……    

  土桥中心街区花园,相传是梁昭明太子的行宫花园,园内花草争芳斗艳,尤为桂树为佳。入秋金桂飘香,故桂花园由此得名,园东数十米为昭明院,此院为昭明太子读书处。院内有“拗月池”、“无痕井”古文人雅士多在月白风清之夜,在此赏月吟诗。

  昭明太子名萧统,两岁时立为皇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萧统对文学颇有研究,招集文人学士,广集古今书籍3万卷,编集成《文选》30卷。《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种文体代表作品。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