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 队:九乡河水
集合时间:2016年10月4日星期二上午9时,活动时间约三小时左右
集合地点:明故宫午朝门北门口
交 通:地铁2号线明故宫站、公交明故宫站
2016年10月4日,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寻访大明遗迹,来到明故宫里。今天参与人数最多时有30余人,感谢放弃休息而参加活动的人。许多是第一次参与团队活动的,使得团队充满了活力。(九乡河水)
●午朝门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408期午朝门前合影 摄影 九乡河水
正式名称为午门,是明南京故宫的正南门,此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
现位于南京午朝门公园内,午门前为御道街,是明代南京故宫南北中轴线御街和御道。
探访午朝门公园 摄影 烟过无痕
午门为三孔门券两边有双阕建筑,上部木构仪凤楼现已经存,石柱础保存完好,两侧双阙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营造明故宫机场遭到拆除,汉白玉须弥座和三孔券门均保存完好。
历史沿革
午门作为明故宫宫城南大门(正门),俗称午朝门。
中门只走帝后銮驾,左右侧门也只有公、侯、驸马、文官三品和武官四品以上的官员才准许出入,其他品级只能走两阙门入,两掖门出。
午门除了是官员出入之门外,还是传达圣旨及朝廷告书的地方,也是皇帝处罚大臣“廷杖”之地。
南京故宫午门在营建之初并无双阙,明洪武八年(1375年)因朱元璋下诏放弃营建明中都,集中力量修建南京都城,增设两阙(包括左右阙门)及左右掖门。
午门是宫城的正大门,是一座三孔门卷两边有双阕的雄伟建筑。楼顶有漂亮奢华的仪凤楼,整个午门平面呈一个倒写的“凹”字型,两边是伸长出去的双阕,双阕源自秦汉时期的建筑形式,到了明故宫时期的午门双阕已经是这种建筑形式的最后残余了。
民国十三年(1924年)午门双阕因建明故宫机场被拆除,只留下了一座三孔门洞,午门之上的五凤楼也早已毁圮。从午门上精美的缠枝如意纹须弥座来看,这种简约但唯美的装饰代表了明初最高规格的建筑风格,也永久的影响了后来的风格,楼顶残留的百余座宽大的柱础,还能管窥原来上面仪凤楼的辉煌。午门遗址以及后面的奉天门遗址现在已经一起被开辟为午朝门公园,为政府公益性的公园。
交谈于楼顶残留的百余座宽大的柱础上 摄影 烟过无痕
如今的午门本色,汉白玉须弥座和三孔券门均保存完好,站在午门之上还可以远眺御道街。在南京民间还传有“午朝门”和“五朝门”之名,皆因午门的三门加左右两掖门,合计五门,且均为上朝之门,故有此名。
金陵胜迹
清同治《上江两县志》卷五引《大政记》云:“午门外建亭立碑,刻国家政事可为定式及政令之善者,著为法。”
午门是传达皇帝圣旨及朝廷文告的地方,同时也是皇帝处罚大臣“廷杖”的地方。据说,朱元璋时代的“廷杖”还算比较文明,受此惩罚的大臣不脱衣、裤,但受罚后,也需卧床数月而后得愈。至于判决死罪斩首,则一般是在太平门外的刑部天牢或闹市区执行,所谓“推出午门外斩首”,在南京明故宫实属罕见,惟一的一次是朱棣杀方孝孺于午门之内。
方孝孺是建文帝的老师,因助其削藩而得罪燕王朱棣。朱棣攻陷南京后,命方孝孺草拟诏书,昭告天下,方孝孺忠于建文帝,誓不受命。朱棣大怒,将其斩于午门内,灭其十族(九族外加学生)。相传午朝门内丹墀上的血迹石,即为方孝孺颈血溅染所致。后人为褒扬方孝孺的刚正不阿,将血迹石刻成石碑,立于午门之侧。今午朝门公园内尚存一段残碑。
方孝孺 “血迹石”一 摄影:烟过无痕
方孝孺 “血迹石”二 摄影:烟过无痕
典礼场所
午门也是明初举行大典的重地。明初大典盛仪多在天刚亮时举行,仪仗旗幡、驯象、仗马等从午门开始,一直排到承天门,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半夜就在宫外等候,由执事依次引入午门内,各按品级大小就位,另有宫廷乐队在一旁奏乐,真是威仪赫赫,盛况空前。
午门形制十分奇特,由南望去呈凹字形,门洞开在凹字的底部,南北向一排开有三个门洞,凹字内部左右两侧分开东西向两个相对的门洞,即为左、右掖门,现午门两侧的掖门早已被拆除,留下的只是五个门洞并列的形势了,但左右掖门的闸门槽如今还留在墙壁上。午门南北向中间的门洞阴森宽畅,地面均用打磨光滑的巨大青石铺就,只供皇帝一人通行;两侧的两座旁门中,左供文武百官出入,右供宗室王公们出入。而东西向的两座掖门平日并不开放,只在举行重大典礼和殿试后召见新科进士时才启用,由此也可见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遗迹凭吊
历六百余年之后,午门主要部分劫后余生,至今仍然矗立在御道街北端。午门城台雄伟壮观,下宽上窄,古朴稳重,四周用红大理石砌成须弥座,台基之上当年所雕图案花纹,至今仍清晰如故。城台之上,当年曾有五座黄瓦金顶、重檐彤饰的五道彩楼,俗称“五凤楼”,楼与楼之间有阁道相连。正中为主体楼,两边为阙楼,另有钟楼、鼓楼各一,每日正午时刻,午门之上钟鼓齐鸣,声闻全城。赫赫威武,犹能想见。如今,五凤楼早已随着宫殿而销沉了,只留下排列有序的巨大石础供后人作慨叹之观了
●东华门
摄影:烟过无痕
东华门,是现在南京明代宫城仅存的一座城门。东华门过去长期被南京冶金器材厂圈占,成了一个垃圾堆,一般人根本无从知道。随着东华门遗址公园的建成,大家终于可以一睹东华门的雄姿。
东华门 摄影:烟过无痕
东华门和西安门的大小,形制相似,但和西安门最大的区别是,其须弥座都为素面,没有卷叶纹的雕饰,使得东华门的风格显得比较简朴。这一点到真实的反映了当年朱元璋要求简朴建宫殿的命令。东华门南北两面有明显的城墙拆断痕迹,城楼顶上的仪凤楼早已无存,而且以前曾有很糟糕的破坏。
现在,东华门被修复开放,为东华门遗址公园,其最南面的门券内仍保留着明代的路面,城楼顶有明代仪凤楼遗迹石础,能明显看出廊庑遗迹。
●南航太庙遗址
洪武元年(1368年),按左祖右社之制,太祖定四亲庙之祭于南京,其制为每庙一主,庙皆南向,缭以周垣;洪武九年(1376年)改建太庙,恢复了前庙后寝制度。正殿几座止设衣冠而不奉神主,又以亲王配享于东壁,功臣配享于西壁。寝殿九间,分间奉藏神主,为同堂异室之制。“几席床榻、衾褥军施、筐笥帷慢器皿之属,皆如事生之仪”,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北京太庙,规制与南京同。
《大明会典》载明初“南京太庙图”
北京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团员游记窗口小略——
带队:烟过无痕
2016年10月4日"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的朋友寻访午朝门、东华门及南航文庙遗址活动纪实。另。今天南京电视台的朋友也来跟着录像。在此非常感谢。
团友王志琴:
今天的活动收获非常大,参加的人数也非常多,一大早就有好几位新人在城记网看到活动通知而赶过来的,特别让我高兴的是我的几位老同学又回归到城记的团队来了。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 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