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409期 | 南京城市记忆团-回访浦口

辛亥革命网 2016-10-24 08:33 来源:未知 作者:袋袋 查看:

带 队: 九乡河水 集合时间: 2016年10月15日周六上午9时30分,活动时间一天 集合地点: 地铁S8终点站泰山新村二号出口 交 通: 地铁3号线至冯泰路站,转乘S8号线,乘坐1站至终点站泰山新村站


  带   队:九乡河水
  集合时间:2016年10月15日周六上午9时30分,活动时间一天
  集合地点:地铁S8终点站泰山新村二号出口
  交   通:地铁3号线至冯泰路站,转乘S8号线,乘坐1站至终点站——泰山新村站。
  活动内容:回访记录泰山寺、左所大街、东门大街等。


  2016年10月15日,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第409期活动,回访浦口。一夜的雨阻挡不住成员们的热情,九点半不到,雨渐止,一行人踏上了寻访的路。先上宝塔山,寻晋王塔旧址,然后,泰山庙、左所后街吴武壮公祠,左所大街,碧泉、东门染坊、东门遗址、韩信点将台、浦口火车站等,最后多种方式,有乘轮渡、地铁、自驾、公交等返回。感谢参与活动的版友们!(九乡河水)

  晋王塔
  南京长江大桥北边、大桥北路北端的泰山新村,有一座并不太高却很陡峭的山,名叫宝塔山。古时,宝塔山上确实有一座宝塔。

晋王塔(明清时期的宝塔山之宝塔)   来源 网络

  宝塔山原名桃叶山,后来更名晋王山。据地方志记载,山名的变更与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有密切关系。公元588年,隋文帝杨坚命其子晋王杨广率精兵50万南下进攻陈朝,大军至江边,杨广屯兵桃叶山,并率众将登上桃叶山巅,隔江眺望陈朝都城建康。第二年正月,隋军渡江攻下建康,结束了分裂局面,恢复了中国的统一。后人为了纪念晋王杨广,便将他屯兵并登临过的桃叶山改名为晋王山,又在山顶建造了晋王祠和晋王塔。而山下江渡仍名为桃叶渡。

  清朝咸丰三年以前,晋王祠和晋王塔保存完好。因为山上的这座塔,当地人习惯性地称之为宝塔山,这个称呼一直沿用至今。这里临近江边,景色怡人,倘若登塔南眺,江天水色及古城尽收眼底,曾是清代有名的“六合十二景”之一。

  可惜,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与清军多次在此激战,晋王祠毁于战火,晋王塔也遭到破坏。到1949年年初,蒋家王朝崩溃前夕,国民党军队怕这一制高点暴露城内目标,便将晋王塔炸毁,从此宝塔山上无宝塔了。时至今日,在宝塔山顶上,塔底的残垣依然可见。 

晋王塔旧址留影    摄影   九乡河水


  泰山庙
  又名泰山寺,位于江苏南京市浦口区泰山街道泰西路宣化山.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泰山庙始建于明初,原名“东岳庙”,起先供奉的是“东岳大帝”,即道教泰山神黄飞虎,后来又供奉黄飞虎的女儿“碧霞元君”。受佛教影响,泰山庙又从原先的道教场所逐步转变为以供奉佛像为主,以供奉道教神像为辅,释道合一了。明初所建的泰山庙毁于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战火。同治五年(1855)庙内僧人德缘化募重建,但只有中殿和后殿等建筑;光绪五年黄仕林修建了从山脚到中殿门口的132级青石台阶;民国25年泰山庙重修一次。1952年泰山庙神像被山下农民砸烧干净,只剩下空空庙堂。其后,泰山庙为部队营区直至八十年代中期。  1986年,南京鸡鸣寺释农月来此,她主持修复了泰山庙明清建筑,陆续修建了高5米的简易山门、山门边门面房和泰西路边一段院墙等建筑,正式恢复了佛教活动。

泰山庙    拍摄 袋袋

  从1999年开始,泰山寺陆续将原有建筑翻建出新并扩建。泰山庙现有大门、山门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廊房等建筑。

  历史上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都有泰山庙会,这天是黄飞虎的生日。庙会前后三天,四乡八镇民众齐聚这里,上庙进香祈福,交流农副产品,观看文艺表演。当人们抬着东岳大帝和泰山老母的神像“出会巡街”时,舞龙、耍狮、路花船、踩高跷等紧随其后,一路上鞭炮锣鼓不绝于耳,万民瞻仰欢呼雀跃,至此庙会达到高潮。有时,人们还会将西边城隍庙的城隍老爷、北边都天庙的菩萨神像一起抬出来巡街。近年,庙会仍年年有民众纷至沓来进香祈福。1983年被公布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至2010年寺庙及政府相关部门出资,再次修建,使得寺庙更加完善,对原有格局进行了改造。呈现出浓厚的明清的建筑气息。

  碧泉
  浦口区泰山街道泰工路6.8公里处路下朱家山河边·明·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碧泉  摄影 九乡河水

  碧泉原名墨泉,其所在地属黄姚社区芦席营。

  碧泉在明代即为浦口城东名泉之一,其泉水所形成的河流名为黑水河,为当时的浦口城东门外天然的护城河。该泉常年流淌、水量较大、含硫磺等矿物质,水温保持在30度左右。

  明代,以该泉所染之布行销濠泗地区、谓之“京青”,东门地区明清之际发达的染布手工业的繁盛都是该泉所赐。清嘉庆九年(1804)江苏布政使康基田见水呈绿色,改名“碧泉”,并筑亭立碑,不久即倒塌再未重建。80年代初期,曾在此修水池、建泵房,现均废弃。1983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碧泉石碑前留影    摄影   九乡河水


  东门明清一条街
  浦口泰山街道东门左所大街,明洪武九年(1376),为加强对应天府的防卫而在该地设应天卫,驻重兵防守,分前、后、左、中、右五所。此街东近左所营地,故名。

  明清时代和民国早期,浦口曾出现过享誉大江南北的繁荣。这条街南起鱼市口街,北至左所大街361号前的聚兴桥,当年这条长1060米,宽4.4米,南北走向的大街上竟有商号店面三四百家,其中有粮行六七十家(粮商收进江西、安徽等省舶来稻谷,再转售到无锡、苏州、上海等地),布店二三十家和染坊、漂坊八九家,油坊五大家,百货店、日用杂货店、竹器店、油漆店、烟酒茶店、药店百余家,旅馆、饭馆、浴室、茶馆等行业也很兴旺;少数巨商经营范围很广,项目较多,把生意做到日本东京、大阪和国内各大商埠。浦口染的绿布“京青”.,明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时曾携带其作为礼品赠送外国友人。地产皮鞋、皮帽、皮箱、手提包等各种皮革制品,也曾远销北京、上海、武汉、青岛,其中皮箱等产品于民国3年(1914)和民国4年分别入选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和巴拿马赛会。民国26年(1937)12月,日军侵占浦口后,工厂被日军占领,或停工,或遭焚毁,商店关闭,市场萧条。至解放前夕,除了铁路和海军工厂外,全区仅有的1家小型面粉厂和千余家商店、货栈已陷于奄奄一息的境地。

东门大街     拍摄  云中漫步
  1951年二道关并入左所大街;1953年曾家塘并入左所大街。文革期间一度改名红旗街,现街道二侧建筑东西相对称,高墙大院深巷,基本保留明清风格。总占地面积37.8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91万平方米。大都是硬山式房屋建筑,有马头墙(即封火墙)。1983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控制地带。

  东门染坊
  位于东门左所大街85~95号,原为明代余家染坊,清代手工业作坊建筑风格。明清时,用碧泉和清泉之水染绿布,色鲜而耐久,故有“浦绿甲天下”之誉。当时染布业相当发达,许多人家以染布为生,东门的染布业一直沿续至解放初期,数百年不衰。至今仍有地名曰“陈家绿坊”。东门染坊占地近1000平方米,现有两进两层楼52间房屋,有走马楼和封火墙。当年踹布用的两块石元宝现存区文广局。1983年4月,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门染坊     拍摄  云中漫步

  吴武壮公祠
  位于东门左所后街东门小学,清末建筑。此祠为纪念清同治十一年至光绪六年(1872~1880)浦口驻军统领吴长庆所建。现仅存门楼及两侧厢房,门楼上方嵌有“吴武壮公祠”,青砖题刻,原为东门小学老门,现停用;门后有古冬青树1棵。1983年,被公布为区文物控制单位;1984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武壮公祠   拍摄 袋袋

  魏宝源粮行大厅
  位于东门左所大街116号,清代建筑。大厅坐东朝西,硬山造,面阔四间13.5米,进深七檩8.8米,脊高6米,水磨砖地,梁上雕有八仙过海和花卉图案。1983年4月,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门酱园
  位于东门左所大街157~159号,清代建筑。据说此建筑为李鸿章嫁女陪嫁嫁妆之一,其婿在此开过当铺“盐旗子”。占地面积近3300平方米,主建筑硬山造,封火墙,面阔6间38.8米、进深五檩9.06米、脊高7米。1983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控制单位。

  同仁烟店
  位于东门左所大街29号,晚清建筑。共三进,一式硬山造,封火墙。第三进3间面阔9.3米,进深七檩7.5米,高6.9米,青石柱门框,大梁上有木刻彩绘。1983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广生住宅
  位于东门左所大街228号,原为广生杂货店后宅,清末民国初建筑。杨怀山,字广生,乃大杂货商,生意做的很大,据说在日本东京、神户均有生意。住宅建筑中西并蓄,占地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42平方米,宅前有高大的门楼,门楼上雕有“八卦”及“福”字,围墙高耸,上有8个不同花样的花砖窗,前后院均用浦口城砖铺地。宅为五开间二层楼,二楼前有镂空万字铁花栏杆,后楼两侧均有晒台,有西洋建筑特色。1983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门关碑
  此碑因南京曾为帝都,浦口为南京北大门,故名。清康熙二年(1663)立,青石质。现残存部分在东门左所大街284号。

  浦六分界石碑
  原立东门“宣化古渡”路口两边,为浦口与六合县的分界碑,共4块,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立。碑文分别为“浦六分界”、“南浦北六分界”和“东六西浦界”(2块)。4碑高、厚均为1.3米、0.1米,2块宽0.21米,另2块宽为0.8米和0.3米。现存东门左所后街1号。

  六角井(金家井)
  六角井(金家井)位于东门左所大街粮站院内,此井为清代金万富家五代祖传之井,青石并栏分六面,雕有竹、菊、梅、兰等花卉图案,镌刻逼真,线条清晰。井栏高0.53米,外径0.57米,井深4.13米,青砖砌底和井壁。1984年,被公布为浦口区文物保护单位。

  东门联合诊所
  1950年东门地区的臧正华等5名开业医生创办浦口区东门联合诊所,所址在东门左所大街120号。1956~1964年,先后更名为东门联合医院、浦口联合医院、三河公社医院。1981年,与东门镇卫生所合并为三河卫生院,迁东门油坊巷。1992年,易名为浦口区泰山医院。
  其他机构列目

  浦口明城墙遗址
  浦口区泰山街道、顶山街道·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江浦埤乘》和明顾起元《重修浦口城记》记载,浦口在隋始建城,名晋王城,南宋改名“宣化城”。明初筑城浦子口,即浦口城,平面略呈圆形,周16公里余,东有沧波门,西有万峰门,南为清江门,北为旸谷门,另设南便门名望京。明初江浦县所治。明、清二代多次修葺。泰山、顶山街道境内还断续留城墙、城河、护城河桥等

浦口明城墙遗址留影    摄影   九乡河水

  点将台
  位于南京浦口区老山西麓的顶山镇与泰山镇之间,在南京浦口区东、南门两镇的交界处,有一座峻峭壁立的红石山。它由西北向东而来,好似一条昂甩尾的巨龙,被东移的长江搁浅在陆地上,龙首正好伏附在公路旁俯瞰长江,默默地回首着往事……这就是南京江北地区人人皆知的"点将台"。根据史书记载,它应该称为"中敌台","点将台"则与传说有关。点将台留影    摄影   九乡河水
点将台传说  点将台下有个藏兵洞,一直通到安徽省滁州境内的琅琊山后。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有大功的淮阴候韩信,在此与楚霸王项羽相遇。项羽自持英勇无比"力拔山兮气盖世",要与韩信决战。当时,韩信兵少将弱,不是项羽的对手。如何退敌呢?只有智取。韩信便登上了浦子山巅的一个平台说: "我这里有千军万马,你岂是我的对手?"项羽不信,说: "视此弹丸之地,焉能伏有重兵,只有眼见为实。"于是韩信手摇令旗,指挥一队队服鲜器利的兵马从项羽阵前列队走过,绕后山西北而去。韩信的兵马源源不断,竟走了三天三夜。人们不禁要问:"韩信的兵马,怎么一下子出来这么多?"原来这些兵马都是由滁州琅琊山后的山洞进去,从点将台下的藏兵洞出来,如此循环往复,使人觉得真有千军万马了。项羽目睹韩信的兵马三天三夜还没走完,吓得不战自退,这也正是霸王的有勇无谋之处。
点将台的另一传说是与南宋的韩世忠有关。韩世忠是和岳飞同时的抗金英雄。金兀术五进中原时,被韩世忠的军队在镇江打得往北败逃,后被围困在长江之中。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也是位著名的"巾帼英雄",她为了有力地截击金兀术部队,亲自爬到战船一、二十丈高的桅杆上,擂响战鼓指挥兵士作战。据说,梁红玉一手拿鼓锤击鼓、一手拿令旗指挥。由于她登得高,望得远,兵士们就根据她手中的令旗指向东就打到东,指向西就打到西,打得金兵无藏身之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梁红玉击鼓抗金兵"。金兀术大败后,正准备从逃跑老路?D?D浦口的宣化渡北去,忽然发现北岸一座高山顶上,宋兵列好阵势,整装待命;还见一个山洞口,不断有一队队兵马走出,金兀术吓得既不敢南进,又不敢北逃,以至最后败走死港"黄天荡",险些丧了命。

  浦口火车站

浦口火车站留影   摄影   九乡河水

  浦口火车站位于南京长江北岸,又称南京北站,始建于1911年,建成于1914年,是民国时期进京的唯一铁道入口,津浦铁路的南端终点站,历来为南北交通要冲和兵家必争之地。
在中国近代史上,浦口火车站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地名,孙中山灵柩运达南京、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朱自清<背影>等事件均发生在这里,蕴含着深厚的民国历史底蕴。浦口火车站的清末民初的风貌,是全国唯一较完整地保存了民国特色的火车站,吸引了大批影视剧组来拍摄外景,在浦口火车站拍摄的影视剧有:<孙中山>、<国歌>、<情深深雨蒙蒙>、<金粉世家>和<北平小姐>等等。

  1908年1月,清政府与英国华中铁路公司和德国德华银行签订了《津浦铁路借款合同》,规定“铁路建造工程以及管理一切之权,全归中国国家办理”,当时,浦口火车站的承建者是王佐卿。

  1911年,津浦铁路建成通车,浦口火车站成为连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11省的交通枢纽。车站最早随津浦铁路的修建而设立。其时南京一带为英国势力范围,车站建筑及路轨均由英国人负责设计建造。火车站周边,煤港、轮渡、驳运、汽车、邮局、医院、学校、饭店等设施齐全。民国时期,定都南京,浦口火车站成为北方人“进京”的必经之地。

  1919年,孙中山在《实业计划》里,设想在南京与浦口之间筑起一条穿越长江的隧道,铺以铁路,使南北相通。1968年10月,南京长江大桥通车,津浦与沪宁铁路连成一线,列车直过大桥,沟通浦口与下关的火车轮渡停运,浦口火车站的客运中止。

  2004年10月,浦口火车站正式停办客运,各项客运设施全部封存,但仍担负着货运任务。

  浦口火车站建筑布局为典型的英格兰风格,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火车站主体大楼、售票处、车务段大楼、月台和雨廊,以及后建的停灵台。

  中山停灵台
  停灵台位处火车站主楼前方的广场花园正中央。1929年,孙中山的灵柩通过津浦铁路从北京运抵南京,在这里稍作停靠后,通过浦口码头运过江,最后安葬于中山陵。
广场中央有一个圆球形雕塑,原是孙中山奉安大典的标志性雕塑——直径5米的地球仪。文革期间,石球下方的汉白玉基座被砸毁。被毁的汉白玉基座上烫金雕刻着孙中山的遗书及三民主义的部分内容。

中山停灵台    摄影  袋袋

  中山码头
  中山码头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长江南岸,又称下关码头,曾名首都码头,是一座渡轮码头,常年开行驶往对岸浦口码头的“宁浦线”轮渡。

  下关江面建设码头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东晋在老虎山一带建立的军用码头白石步。时至南宋有长江六渡之一的龙湾渡为交通漕运往来之所。而现代的轮渡运输则是迟至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随津浦铁路贯通由浦口市场局于民间筹资开办,航线由下关至浦口,称“关浦线”。
1928年(民国十七年)为保障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的顺利进行,国民政府决定在下关江边建设码头以迎接先生灵柩。并被定名为津浦铁路首都码头。大典举行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灵柩登陆的下关码头亦被定名为中山码头并沿用至今。

  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先生灵柩到达下关江边码头(即今中山码头),由挹江门进入南京城内。奉安大典举行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灵柩所到之处均被冠以“中山”之名,如中山门、中山桥、中山路等,灵柩登陆的下关码头亦被定名为中山码头并沿用至今。

中山码头    摄影  袋袋



  团员游记窗口小略——


  团员raimbow007——跟九乡河水游江北遇七旬二老同游有感!

  寒露雨后游江北,
  忆版十三随河水。
  两对伉俪神仙汇,
  携手一路翩翩飞!
 


鸟瞰浦口泰山寺        摄影   raimbow007


  带队:九乡河水
  409期回访浦口纪实:左所后街、左所大街,挂牌不可移动文物的牌子不少,令人眼花缭乱,有住户大声说道:“哪有这么多!”想想也是,哪有这么多,有些第一眼就相中了,有些真的不像。令人欣喜的是,吴武壮公祠门楼已经修缮,还挂上了区保牌。总的来说,左所后街和左所大街变化不大,只是两条街中间,开辟了一条路,用于停车。东门遗址前后,已经拆迁完毕,露出了东门基础遗址,壮观、颇具规模。东门外,一条大路正在铺就。让人摸不着点将台路了。韩信点将台上立的那块碑,是块古碑,上面的文字更多的是漶漫,有些遗憾。见到一个1967年南京自来水地标(地面上标志的简称,呵呵一下),距今49年。


  在左所大街见到一幢破旧的房子,或许是最老的,为何呢?因为房屋是用浦子口城墙砖砌的,保存了不少城墙砖,希望有关部门能及时将这些城墙砖收集起来。来到碧泉,有人在裸泳,大煞风景!浦口码头的大马路已经围挡,还没有拆迁。乘着渡轮过江,原以为能拍一些风光片片,已经有玻璃了。以前是露天的,清清爽爽的片片。浦口回访,总体上来说达到目的,也记录下当下的变迁痕迹。城市要发展,居民生存条件要改善,特别有价值的,还是希望能够保存下来。




  团友 ngdst:

  访浦口电厂旧址小结 
  10月15日城市记忆16人在泰山新村集合,游览参观位于宝塔山的晋王塔遗址、泰山庙、老东门明清及民国民居、碧泉、浦口城墙遗址、点将台遗址、浦口火车站。参观点将台后,陆续有群友返家。至浦口火车站时尚有8名队员。其他群友进入浦口码头侯船室后,我沿着火车站一侧的津浦路,到头右转弯见到一公交站牌,是488路小公交。上面有——浦口电厂旧址这一站,而它的下一站就是浦口码头,我想应该是轮渡码头吧。见附近有一棋牌室,那里娱乐的应当基本是本地人吧?前往打听,告知沿着大马路走到头。我问是否有啥标志否,答曰可能没有吧。不管它了,不是有公交站牌嘛。快到这浦口码头站时,心里真懊悔,这不就在通往火车站那条小巷跨过去几十米嘛。见有一单位,墙上有数块牌子,终于找到了。途径浦口多次,就是不知这电厂旧址到底在哪。
因为该厂房四面都被单位包围,只是露出局部,不管它了,能见到多少就拍多少吧。从大马路转到临江路(就是火车站的雨棚到头过马路到浦口码头那条路),再左转到车站广场——迎面为右侧,票房临江一侧,再进入即将拆迁的残壁断垣,拍摄到临江路背面一侧,。总算是将四面都拍到了。先将地理位置标明。

  津浦铁路(Tientsin-Pukow Railway),始建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于1912年(民国元年)全线筑成通车,是中国南北的要冲,一条重要的南北干线。
  
  因为浦口站是当时津浦线的终点,扼大江南北连接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交通位置极为重要,车站周边商业发达,铁路本身也需照明、生产用电,之后就建了发电厂,以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

  浦口电厂旧址——浦口区泰山街道码头居委会,大马路5号.1923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文保碑的马路斜对面

  民国12年(1923),津浦铁路局浦口电气厂建成,装有1000千瓦三相交流发电机及200千瓦交流发电机各一台,电压6.6千伏,频率50赫。民国13年4月试运转,7月正式向浦镇机厂和铁路供电。民国17年开始向浦镇、浦口镇居民供电;民国21年9月至次年4月,曾用13.2千伏电缆向江南供电。1951年,浦口电气厂停止发电。


浦口电厂旧址二  拍摄  ngdst


  现存三幢民国建筑。一是电厂厂房,曾为铁路工人俱乐部、厂房、旅馆等;外部进行防震、内部进行改造;东、西部分属铁路不同单位;总长41、西部宽19.2米东部宽25.6、高13米,总面积870平方米。二是一座二层建筑,其面阔20、长20、高约10米。三是一幢平房,长13、宽8.9、高6米。2012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 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