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 队:九乡河水
集合时间:2016年10月22日周六上午9时,活动时间约两小时。
集合地点:北京东路北侧进香河路站
交 通:11路、15路、20路、31路、46路、48路、52路、67路、70路等。
活动内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北极阁附近遇难同胞纪念碑、东南大学六朝松、梅庵、李瑞清像、和平公园、励士钟塔、武庙遗址等。
今天大雨,仍有铁杆成员冒雨前来,着实令人感动!因为有雨,今天的活动稍微简单了些,有了神的指点,就不简单了。感谢各位参与,雨阻挡不了寻访的热情。谢谢各位!(九乡河水)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北极阁附近遇难同胞纪念碑
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北极阁山南麓。1937年12月,侵花日军在市内鼓楼至北极阁、太平门、富贵山、珠江路等地,见人就杀,尸横遍地,血流成河,仅在北极阁附近之处,惨遭杀害者即达两千余人。第二年春天,崇善堂将各地尸体收殓葬于北极阁山及近山城墙根附近一带。1985年8月12日,玄武区政府在此立碑,高3米,长9米,为凹弧形,碑前方为紫红色砖铺成的平台,碑左边与碑连为一体的是圆形墓穴。整个碑体肃穆壮观,十分引人注目。该碑背依北极阁山,绿树环抱,面对北京东路和进香河路,西是鼓楼,东面是鸡鸣寺,交通方便。每年12月13日,玄武区各界群众都自发在此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同胞。
东南大学六朝松
六朝松前留影 摄影 九乡河水
六朝松是位于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园西北角的一株桧柏,相传为1500多年前的六朝遗物,故名。据说当年梁武帝亲手将此树植于宫苑之中,隋军灭陈之后将建康城邑宫苑全部平毁,而此树却自兵火中幸存至今。
考证——六朝松不是松树是柏树
六朝松的树干上挂了两块牌子,分别写着“六朝松”和“桧柏”,难道这古树有两个名字?六朝松其实不是松树,而是柏树。他说“六朝松”是人们对古树的习惯称法,它的真正名称应为“桧柏”。
据古树左前方碑文记载,著名林学家马大浦、黄宝龙教授曾对古树进行了分类学上的鉴定,指出了“六朝松”并非松树,而为桧柏。因此,这株名闻遐迩的“六朝松”,准确的名称应为“六朝柏”。
桧柏又称圆柏、桧,是一种长绿乔木,外形与松树相似。魏老先生告诉记者,桧柏跟松树的区别就在于它们的叶子,松树叶如针状,而桧柏的叶片虽小而狭长,却是圆润的。这么细小的差别不经指点还真看不出来,据说在古代,很多地方松柏不分,难怪会有“指柏为松”的长期谬误了。
梅庵
梅庵在南京东南大学校园内,六朝松前。
1914年,在两江师范学堂(前三江师范学堂)原址,筹建南京高等师范学堂,当时为纪念两江师范学堂校长李瑞清(字梅庵,号清道人),在进香河东侧六朝松下建了三间茅屋,取名梅庵。门前有李瑞清手书的“嚼得菜根,做得大事”8字校训木匾。
1922年5月南京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于此。后改建为砖混平房。现通面阔15.50米,进深8.80米,尚有柳诒征题写的“梅庵”匾额,宽约2米.高0.65米,题于民国26年(1937)6月9日。
1992年“梅庵”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李瑞清像
摄影 九乡河水
李瑞清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美术家和书法家,也是东南大学百年基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在任东南大学前身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校长)时期,他以“视教育若生命,学生若家庭,学生若子弟”为信条,以“爵得菜根,做得大事”为校训,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我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创始人,在高校首开美术系科,为我国培养了第一代美术师资。东南大学西隅的梅庵就是为纪念他而建。日前,东南大学特请著名雕塑家吴为山为李瑞清先生塑像,以兹纪念。
六朝松下的这片土地,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这里千百年来就是学府圣地。 1800年前在此诏立五经博士,明代此地是鸿儒云集的国子监,《永乐大典》也在此编成,清初又设立了文昌院。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在此创建,掀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新篇章……值此百年校庆之际,东南大学将六朝松旁的林苑隆重命名为“六朝苑”,并李瑞清先生的塑像安放在此,意在追忆先贤,昭示后学,承继伟业。
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
吴健雄学院大礼堂 原强化班改称为“电子信息类强化班”
吴健雄学院大礼堂留影 摄影 九乡河水
东南大学8o多年的水杉树 摄影 九乡河水
东南大学民国建筑 其上落水管有“中央大学1930”字样 摄影 九乡河水
和平公园
和平公园位于北京东路东段,总共不过千余平方米,可能是南京最小的公园。园中绿树葱茏,四季如春。2011年开始,由于地铁施工需要,和平公园围挡施工,最近才重新开放。民国建筑、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平公园钟楼是该公园最主要的景点,五年以来也一直被围起来,无法靠近。
和平公园重新开放后,在现场可以看到,中西合璧、典雅别致的和平公园钟楼也进行了修缮,钟楼表面和周边基座栏杆的残缺部分得到修补,一楼顶部彩画重新描绘,顶部塔刹也已扶正。一座饱经沧桑的民国建筑,重新焕发光彩。
励士钟塔
每年三月,南京人都会到北京东路鸡鸣寺一带欣赏樱花,留影拍照,而照片背景中一定能看到一座漂亮的钟塔。钟塔立于宁静而优雅的和平公园内,人们习惯把这座娟秀的钟塔称为“还都塔”。缘由是民间有种说法,汉奸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在南京鸡鸣寺旁的考试院成立伪国民政府。为逃避汉奸骂名,汪精卫将其投敌行径诡称为撤离南京的国民政府“还都”,并在伪国民政府门前修建此塔,命名为“还都纪念塔”。但南京地方历史学者周安庆在结合新发现的史料后指出,这座塔其实是国民政府考试院的励士钟塔,1937年就已经存在,而非1940年建造,和汪伪政权毫无关系。南京青年研究者胡卓然还找到了1937年6月10日出刊的第1566期《北洋画报》,上面登载着对“考试院励士钟塔”建成的报道。在所附照片下有文字说明:“京考试院东花园新建之励士塔,塔顶镌有总理建国大纲全文。”事实是:1934年11月,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借“全国考铨会议”的契机,提议铸造铜钟,建造钟楼。1937年,钟塔落成,取名“励士钟塔”。据《迟庄回忆录》中介绍,考试院原来是利用鸡鸣寺山下的武庙借地改建,并曾一度将武庙钟声作为上下班铃声。励士钟塔建成后,按时鸣钟,武庙铜钟被取代。
武庙遗址
市政府大院里武庙遗址保存得很好。
久居南京的人肯定都对玄武湖的武庙闸有印象,这座千年古闸不仅建造时达到世界一流水准,时至今日仍然发挥着作用,是玄武湖的主要出水口之一。这座位于解放门旁的武庙闸得名自清朝,便是因为靠着当时的一座武庙。解放门附近哪里有武庙呢?这便有很多人不知道了,这座武庙位于现今的市政府大院内,并不对公众开放,但是如果有机会去办事,仍可以欣赏到这座宏伟的武庙。其实,若是有心人,仍然可以在市政协门口看到一块石碑,上刻“市文物保护单位武庙遗址”几个字。早在明代,它就是南京著名的“十庙”之一,名声盛极一时。
走在市政府大院内,一座座民国建筑巍然屹立,唯独有一处是完完全全的古代庙宇建筑,这便是武庙。这个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七年的武庙建筑群,清代政府因怕汉人崇尚武神而复明,随将武庙改为文庙,与明国子监留下的众多学馆学府连成一片,被统称为江宁府学,在太平天国时期被毁于战火,后重新修建恢复武庙。修复后的武庙于1869年竣工,造头门、戟门、正殿等共107间,围墙一周,并有泮池、墁地等,不过现在这些都已不复存在。
现存的武庙大殿重檐歇山顶,周围回廊,台基很高,前有月台,殿内空间高敞。大殿于前些年修复过一次,显得很新,雕梁画栋间基本恢复了原来的气势。相比之下,殿前的平台则保留了古旧的风格,除了大部分石栏杆保留完好,仍能看到一些残垣断石,诉说着年代的久远。
武庙小史
明洪武二十七年始建清代改为文庙
太平天国时期毁于战火1869年修复竣工
建国后用作南京市级机关办公场所
团员游记窗口小略——
团长舒克:
和平公园励士钟塔一直以来都被误传为汪伪政权建筑的“还都塔”,其实汪伪只是借用而已!目前此塔前的文保牌说明文字依旧在误导公众而未做修改,所以我们记忆团队借本次活动机会催促有关方面尽快纠正错误,还历史原貌!
团友雪山飞虎88
冒雨行,雨中情!
团友麦苗青
活动风雨无阻,为大家点赞,领队今天辛苦了,谢谢。
快乐!耶~
大雨阻挡不了城记人寻访的脚步!
感谢九乡版主精心组织活动!
团友王志琴wzq :
今天的雨下的还真是不小,但10位参团的版友们都是提前到达集合地,在九乡河水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所有计划内的走访,活动结束了,所有人的全身也湿透了。感谢九乡老师的细心解说,您辛苦了!
团友raimbow007 :
励士钟塔 还都塔错碑文 摄影 raimbow007
近来,南京文史学者周安庆先生在1937年6月6日的《中央日报》上,发现了由当时国际社记者拍摄的《励士钟塔》新闻图文报道,全文为:“考试院为纪念全国考铨会议,昔与中央各机关及全国各大学集款捐建励士塔一座于该院东花园内,该塔高六十余尺,塔顶镌刻总理建国大纲全文,形式异常美观,现已全部落成。图示励士钟塔全景。”定都南京的国民政府考试院设立于1928年,主要负责全国人才的考试、选拔和任用等,该院办公旧址就在今和平公园北侧的南京市人民政府大院内,东部范围包括原先的武庙泮池、武庙庙门与大殿。周安庆先生查检史料后进一步确认,今南京和平公园与所谓考试院东花园正相叠合,而1937年6月6日前已全部落成的“形式异常美观”的励士钟塔,即今和平公园塔。另据1934年11月5日《中央日报》报道:11月4日晚上,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借“全国考铨会议”的契机,提议铸造铜钟,建造钟楼,“存放考(试)院内,上刊总理关于考铨之遗教,用以指挥考(试)院全体人员,更用以指挥全国考铨事宜,俾我国行政效率日增进步云云”。励士钟塔的建成,可谓戴季陶的这一倡议得到落实的具体表现。
励士钟塔 摄影 raimbow007
无独有偶,就在周安庆先生确证和平公园塔其实是建于抗战之前的国民政府考试院励士钟塔不久,热衷于南京抗战历史研究的胡卓然先生又发现几种新史料,足以证明和平公园钟楼的建造者是国民政府考试院,与汪伪政权毫无关系一如1937年6月10日出刊的《北洋画报》,上面登载着对“考试院励士钟塔”建成的报道,此报道附有非常清晰的励士钟塔落成时的照片,通过细致比对,可以发现落成之初的励士钟塔与今和平公园塔相比,无论是塔身的纹饰、门窗的样式还是脊顶的构件,几乎所有细节完全一致。在《北洋画报》1566期“考试院励士钟塔”的照片下,还附有文字说明“京考试院东花园新建之励士塔,塔顶镌有总理建国大纲全文”云云,也与周安庆先生对和平公园历史信息的考证相符合。除了新闻报道,胡卓然先生在官方档案和一些历史人物的回忆录中,也发现了不少关于“励士钟塔”的重要信息。如关于励士钟塔的建造时间,据《戴季陶(传贤)先生编年传记》里说:“(一九三六)九月,考试院典试委员会办公处及励士钟塔开始建筑。按励士钟,系二十三年举行全国考铨会议时,先生(指戴季陶)发起,合全国与会各机关出席代表与会人员等捐赀鼓铸而成,兹复建塔,备悬钟其上一……(一九三七)三月,励士钟塔落成。”至于考试院官员陈天锡在其自著《迟庄回忆录》回忆道:国民政府考试院原来是利用鸡鸣寺山下的武庙借地改建而成的,故而一度将武庙铜钟发出的声音作为机关工作人员上下班的铃声。励士钟塔建成以后,按时鸣钟,取代了武庙原有的铜钟,成为考试院大小官员上下班掌握时间的重要参考。
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出任代理主席兼行政院院长。为逃避骂名,汪精卫将其投敌行径诡称为“还都”,并一度将位于伪国民政府大院门前的励士钟塔,改称“还都纪念塔”,相信这也就是此塔被认为系汪政权于1940年3月在南京粉墨登场之际所兴建的缘由。 摘自 朱同芳主编《江苏名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