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中华民族二十四节气第二位,立春之后,天气回暖速度加速,所谓“倒春寒”在进入雨水时节后,就将被雨水逐渐消融。
雨水又是全年第一“气”!
我们的祖先,在创造二十四节气时,是将“节”与“气”分开的。祖先根据太阳运行的规律,将一年划分为四季,将四季分为十二节与十二气,再将每一节每一气分为三候,如此,全年共有四季十二节十二气七十二候,形成中国特有的“季节”与“气候”的定义。而“节”与“气”各有十五天,合起来就是一个月。月首为“节”月中为“气”。所以,一年开首的两个节气“立春”与“雨水”分别是全年第一个节和第一个气。
当然,现代人也不再细分“节”与“气”了,统称“节气”,叫起来方便。
雨水节气的“三候”为:“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每个节气有三候,每候五天,与西方将七天划为一个礼拜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又更符合大自然规律。本节气第一候“獭祭鱼”,说的是江河中过冬的水獭,已经开始捕鱼了,据说水獭抓鱼就像猫抓老鼠的样子,喜欢将猎物摆在面前,像是要“祭拜”,其实是观察其是否会动,猎物一动,它就猛地上前抓住,如此反复,最后才美餐一顿。故此名曰“獭祭鱼”;第二候,五天过后,原先南飞的大雁,也准备飞回北方老家了。它们躲过了严寒,要回到常驻的栖息地生儿育女去也;第三候,又过了五天,细雨蒙蒙之中,百草萌,万木动,百草万木随着暖暖的天日慢慢地抽枝发芽,花红叶绿的景象逐渐拉开了帷幕。古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还有流传千年的“数九歌”,唱到“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也都是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和意境。
在此温暖初来的节气中,到一处湿地公园踏青,赏花拍照的同时,唱一曲《鸿雁》,朋友们在此歌声中携手曼舞,那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雨水时节,已有花开……
海棠
梅花
七桥瓮湿地公园的小梅林
七桥瓮湿地公园
南京城市记忆团队今日就行动起来,到七桥瓮湿地公园去赏花踏青,上面这几幅图片正是雨水前一天在此公园内拍摄的……
丁酉鸡年雨水当日,城市记忆团队来到南京湿地公园访古踏青,恰好看到了外秦淮河与古运粮河链接处河道上有机动船正在机械化“揽河泥”……
雨水节气,一般都在正月里的十五六到二十左右的时间内,今年则在正月二十二日,这是因为丁酉鸡年的大年初一赶在了立春之前,所以,正月十五六也抢到了前面,雨水自然就往后排了。这是中国历法月亮历与太阳历相互补充的结果,既能够保证月月十五一轮明月当空照,又可以围绕着太阳看气候!
正因为雨水节气大部分年份都在正月里过大年期间,所以雨水民俗有很多是与当日的过年习俗相混合。比如去年丙申猴年的雨水就在正月十二,元宵节之前。那就要玩“正月十二神巡游”,旧时这一天,乡村里的强壮年们要抬着自己信奉的“神灵”走村串巷,还有舞狮子的,玩花船的同行,孩子们则紧跟着欢跳奔跑。如若雨水正赶上元宵节,那就更热闹了;而赶上正月十六,则与“走百病”相结合,过桥、走庙、登城墙,也是不亦乐乎。
当然,雨水节气自有的民俗也不少。可分为“人际”、“劳作”、“美食”三大块。
一、属于“人际”的有:拉保保、认干爹;拜岳丈、回娘家,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际关系的一种特殊体现。
拉保保、认干爹:又叫“撞拜寄”。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民俗,在雨水节气这一天,有孩子的人家会带着孩子来到村口路边,或者集市热闹处,给孩子寻找一位理想中的陌生人,拜其为值得寄托的“干亲家”,以保孩子一年的平安、建康、顺利成长,因其有随意“拉”和“撞”的不确定成分,故而称之为“拉保保”或“撞拜寄”。拉一个人或者撞到一个人,给宝宝当“保保”,意味真是不寻常。
俗话说“雨露滋润禾苗壮”,一般百姓家的孩子,正如同亟需雨露来滋润的禾苗,所以,“拉保保”或者“撞拜寄”,就是在这个春天到来的时节,善良的百姓们为自家的孩子寻找能够滋润其茁壮成长的“雨露”,“保保”或者值得拜寄的人,就是这样的“雨露”。寻找怎样的“雨露”,同时也寄托着家长们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各种各样的家庭,有各种不同的需求,想让孩子习武的人家,就希望找到一位高大威猛的大叔做“保保”,而希望孩子学文的人家,则盼着能撞到一位知识丰富的“师爷”为拜寄对象。
“拉保保”、“撞拜寄”在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讲究。有些地方,大人带着孩子在闹市中穿梭寻找,事先还要准备好酒菜蜡香等,一旦找到合适的人选,立刻就近摆开场子,上好酒菜,燃蜡点香,让孩子给“干爹爹”叩拜行礼;还有些地方则是父母亲带着孩子,一大早就站在村口或者某处重要的街口路口,以遇到的第一个路人为选择对象,只要对方同意,无论男女,皆可为“干亲家”。有些人家,拜过了“干亲”后还能继续来往甚至常年走动的,就成了关系不一般的“常年干亲家”,有的拜过后不再与“干亲”来往,准备来年再认新人,就是“过路干亲家”。
这样的民俗,需要十分安全而又简单的人际环境。人与人之间,必须相互信任相互友爱相互帮助,没有欺骗没有恶意没有贪婪。大街上,“拉”或“拜”一个陌生人给孩子当干爹, 必须没有风险。而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甚至到处都有“人贩子”,各种诈骗犯罪也层出不穷,普通人家,哪里还敢把孩子随便带到大街上认什么“干爹”?所以,此民俗在很多地区已经基本消失乃至绝迹了!但是,在四川等地,如今却能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的活动而被广大民众接受并传承。比如在四川广汉市,近年来举行大规模的“拉保保”民俗仪式和“拉保保节”,进而举行“最美保保评选”等活动。此举,在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完全可以在全国推广。也是一种推动社会和谐,民众平安的良好风尚!
还有些地方,并不以人为拜亲家的对象。而是选择动物、植物、山水甚至一口井、一块岩石等具有“神灵”之气者,这叫“择物拜寄”。著名作家沈从文在其作品描写湘西民俗时就有记载:“一株树或一片古怪石头,收容三五十个寄儿”,“ 人神同处日子竟过得十分调和,毫无龃龉。”
拜岳丈、回娘家:又称“送雨水”。在此节气,女儿偕同女婿回娘家,女婿带着礼物拜岳丈,其节礼要用一丈二尺长的红色丝带布带缠绕,称之为“接寿”,意思是祝福岳父母建康长寿。至于所送礼物,物品有藤椅,食品则为瓦罐炖猪蹄。前者显然是让岳父母的日子过得清闲舒适,后者则以猪蹄象征奔走,表示对岳父母的孝敬“永不停步”。
以上图片选自网络,记录了四川广汉“拉保保节”的实况
二、属于“劳作”的有:揽河泥、编竹篾。
“雨水”一到,就过了冬季休闲的日子,旧时农家要开始为春耕做准备了。揽河泥与编竹篾是其中最重要的项目。
“揽河泥”,过去在江南一带最为常见。“雨水”节气到来,“七九河开”,大小河流解冻,为了给春耕的农田施肥,人们将那些河流中淤积了一年污泥“揽”起来,就是极好的、最基本的肥料,农家称之为“基肥”。而“揽河泥”的同时,也疏浚了河流,使之畅通而清澈。
揽河泥的活,主要是男人们做。揽河泥的工具是长竿筲箕,又叫“鸭嘴夹”,是在一根长长的竹竿头上,安装有竹篾制作的活动夹篓。揽泥人三五成队,有人划着船,有人用此工具,将“鸭嘴夹”深深插入水下,夹住河中的污泥,再将“大夹子”慢慢提起来,此时夹篓会滤掉过多的水份,揽泥人松开“大夹子”,乌黑的肥泥就被放到船上,船舱装满后,就运到岸边,再有人挑担子送到田里。
如今,这样的情景基本看不到了。因为大多数的农田都在使用化肥,极少再有农家干这样“又苦又脏”的活。也正因为如此,自然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河流长年淤塞,臭水河越来越多。不仅仅是农村,其实都市里的河流同样需要定期疏浚的!如今机械化的“揽河泥”并非难事,只是“揽”下的肥泥农田不再需要,似乎无处可以运送。
其实,“揽河泥”完全是一项符合自然规律,优化生态环境的人类活动,真的不该丢弃!
“编竹篾”,则多数属于女人们干的活。当然,专业的篾匠通常还是男人。旧时很多农具都是用竹子制作的,在春耕大忙季节到来之前,当然需要补充这些农具。伴随着雨水节气,家家户户的农妇们,有的在自家,有的几家人围坐在一起,手工编织各类竹器,包括男人们揽河泥的竹夹篓,还有各种箩筐、筲箕、篮子等等。如今,这些竹制品也是稀罕物件了。在一些乡村的“农家乐”中,会有一些“老物件记忆展览”之类,将这些旧物作为展品供人观赏。
画家笔下的“揽河泥”图景(图片选自网路)、
上世纪七十年代新华社记者拍摄的集体“揽河泥”场景
三、属于美食的有:“占稻色”、烧猪蹄、寒温粥
占扑祭祀是人类祖先最频繁的生活内容之一,“占稻色”亦与此有关。所谓“占稻色”,就是稻谷之类食物放进锅内爆炒,然后观察其膨胀爆开的样子和颜色,又称“卜谷”。因为稻谷爆开后,其“体内”的白色肉质翻开来,所以称之为“爆白”或“米花”,而锅中热炒的谷米“爆白”既“米花”越多,则表示这一年吉相越高。这就是最初的“占稻色”。但之后锅中的“米花”是可以吃掉的,而且味道很好!久而久之,这“占稻色”又成了一种美食的代名词。
为何此民俗要放在雨水节气呢?这是因为早期的“占稻色”本来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前的。而雨水节气常常与之相遇,渐渐地,也相融一起了。而雨水节气正在一年的播种之前,此时“占稻色”以观一年的粮食收成,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而作为美食,说白了,这就是一种“炒米”。后来,人们又以此为原料,制作出各色“炒米团”之类,老南京人称此为“欢喜团”,还是过年期间主要的“年货”之一。而现在电影院里常见的“爆米花”是否也是由“占稻色”之“米花”演变而来,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烧猪蹄,与前面所说的女婿拜见岳父母相关。本是女婿作为雨水节礼送给岳父母品尝的,其实没有女婿或者女婿不在身边者,亦可自制。这道美食可取名为“春天的脚步”,原料就是猪蹄、黄豆(或大豆)和海带,猪蹄脚比喻初春万木复苏之时,要迈开脚步走四方了!海带与黄豆则表示远行的路和收获的果实。
这“猪蹄豆带”,原本也是老南京人的家常菜,主要是用酱油、糖醋红烧。舒叔今年的制作,没有用一滴酱油,以普洱茶为色,以求其茶香也!
寒温粥,又叫“冬春粥”或“雨水养生粥”: 主原料红豆与绿豆,绿豆性寒,代表寒冷,红豆性温,代表温暖,两豆混着煮粥,寒温相交,寓意冬与春的交替。当然,为了粥的营养,还可以添加更多的辅料,比如大枣、山药、银耳、枸杞、白果等等。如此,雨水节气,寒温皆备,调养脾胃,这符合中医所倡导的美食养生之法。
舒叔制作《春天的脚步》
主原料:猪蹄脚
先入锅干煸,然后加水煮慢炖
辅料:海带,象征路
黄豆,象征果实。是在菜场购买现场的
普洱茶取代酱油
猪蹄脚煮半熟时添加普洱茶
再加海带
最后起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