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姚琮|辛亥浙江革命记事

辛亥革命网 2022-05-30 08:40 来源:《味笋斋诗文钞》下卷 作者:姚琮 查看:

黄菊裳将军后人寻找姚琮先生在台湾的后人

姚琮(1889—1977)

 
 
引言
 
黄红


 
姚琮(1889—1977),字味辛,浙江瑞安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毕业于(保定)通国陆军速成学堂第一期、陆军大学第四期。1910年保定速成学堂毕业后,派往浙江新军,辛亥革命光复杭州时任起义新军第八十二标排长、江浙联军攻宁时任浙军支队二等参谋。该篇《辛亥浙江革命记事》写于1970年代初,载于其晚年亲撰、在台结集之《味笋斋诗文钞》下卷,第54-60页。陆版浙江辛亥革命研究文章似未见引用过,或许,这是一份迟到的亲历者回忆录,时值辛亥革命111周年之际,推介此文,以为纪念。



姚琮:《辛亥浙江革命记事》
                                                                                

我浙以武昌起义亟须向应,以覆清廷而建民国,所有经过情形,褚慧僧已有记载,公布于世。兹就记忆所及,聊补其阕略,狗尾续貂,自知难免,请识者谅之。

我浙滨海,文化本早发达,自黄梨洲、朱舜水二先生主张排满以来,民族思想更灌输于各界人士,故文字狱受害最酷。自沪杭铁路风潮发生,人民对清廷与民争利,尤为愤慨,踊跃集款筑路,可知其内情。继而,徐锡麟杀皖抚恩铭于安庆,秋瑾就义于绍兴,更激动民心。考其因事生变,因变生事,皆应归功于教育。盖其领导人物皆为学术界富有盛望者,登高一呼,万山皆应。于是,愿将当日文武各学堂情况,分别陈明。

甲:文学校

文学堂学生皆为少年,血气方刚,易受革命思想之熏陶。故各文学堂莫不人材辈出,为民族争光。欲一一记载,势有所不能,兹择其最重要者述其一二。

一, 求是书院:为浙江高等学堂及之江大学(按:之江大学应为浙江大学)前身,为当时浙中最高学府。陆懋勋为院长,杭州人,翰林。陈仲恕为监督,杭州人,举人。所聘教员皆为一时名士,如宋恕,字燕生,平阳人,为梁启超诗中八贤歌之一,有著作。朱戟临、韩静庵等皆以尊周攘夷,九世复仇大义及《嘉定屠城记》《扬州十日记》《民夷待访录》等书,分别讲授。于是,学生周承菼、史久光、吴钟镕、蒋方震、夏浮云、翁之麟、李炜章、李祖植等,皆受其熏陶,富革命思想。按该院章程分为八班,上举诸人概列第一班。小班学生约十四至八嵗,高级班生例须授课低级班生。是以每逢暇日,承菼等率其低级班同学,遨游山水,乘便讲革命大义。一日,出“罪辫文”试题,命低级班生作文以对。同学中有隶旗籍者,密告藩司。某藩司亦旗籍也,遂派兵围捕,将兴大狱。是时,劳乃宣新任院长,与陈仲恕监督,命承菼等暂避,并将“罪辫文”试卷焚之,使藩司无所侦得,案遂了。翌年,院方派承菼、蒋方震、李炜章、史久光等十人,赴日本留学。其意欲减院内纠纷,且以承菼等为可造就之少年而有心培植也,可谓盛矣。

二, 绍兴大通学堂:由秋瑾主持教务,培植革命种子,至为急进。当光复杭州之役,竺绍康、王金发、张伯岐所组织敢死队,皆以该堂学生为基干。其后,编入学生营及浙江讲武堂,至数十百人之多,而以蒋鼎文、何竞武、竺明道等,尤为著名。褚记已备,不再赘。

乙:武学校

一, 浙江武备学堂:剙办至早,学生亦独多,故为浙军干部者比任何学校爲伙,初级军官十居六七,而中级军官亦居泰半,故影响于革命事业亦为最盛。当是时,张载阳为标统,驻宁波,不得参与杭州光复之役,而宁波宣布独立与有力焉。顾乃斌为陆军步兵第八十二标第三营管带,于光复杭州主持甚力。傅孟为该营督队管,即今之副营长,赞助革命。徐士镳为炮兵营队官,射击旗营平之,其余俞炜、葛敬恩、盛思第、黄元秀、来伟良、夏超等,亦皆本其职责,为光复杭州努力。

二, 弁目学堂:为蒋标统尊簋剙办。尊簋自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归来,即为标统。于练兵之先,训练弁目于海潮寺,以奠定下级干部基础。来应试者皆为莘莘学生,年少气盛,欲求有所作为。尊簋乐于启发革命思想,上下相济,生气勃勃。毕业后,率为下级军官,故影响于光复杭州者甚大。就中以周亚卫、陈肇英、吕和音、余宗鲁、盛碧潭、曾咏沂等,尤为著名。其后,尊簋自广东归来,孑然一身,为浙江都督者,亦以此。

三, 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在浙任事者,惟萧星垣(时为镇统)刘询、周承菼、吴思豫、徐卓五人而已。然清廷至器重留学生,凡新毕业而初任事者,至小可为管带,非若内地学生必自排长开始也。故刘询为浙军协统,即今之旅长,驻宁波,不得与光复杭州之役,而宁波独立被推为宁波都督,旋即辞去北归,于我浙大局安定至有关也。周承菼为陆军步兵第八十二标统带,驻杭州南星桥;吴思豫为教练官;徐卓爲第二营管带,人数虽少而握兵权,踞要地,且日聚一营门内,情感素洽,故奏效独宏。承菼于辛亥春接事之初,即编军士队,亲加训练以奠定基础力量,而以冯炽中为队官,成效卓著。迨顾乃斌、吴思豫与外界协议光复杭州将定期举行,乃向该军士队说明革命大义及其进行计划。军士咸高呼曰:革命为我辈应尽责任,惟兹事体大,不可不请统带主持。于是,顾乃斌等协商公推吴思豫向统带请示。思豫不敢面陈,转请统带从弟周承稷(时为炮兵排长)陈明。承菼乃曰:余之革命于十八嵗时,在求是书院读书已表示一番,今日仍此志也。顾乃斌等知之,皆大欢喜。越数日,朱瑞(时代理陆军步兵第八十一标统带,驻笕桥)请承菼吃螃蟹,有陈其美在座,因畅谈革命。承菼有曰:革命乃吾辈分内事,志在必行,惟增抚防范甚严,每兵仅有子弹五颗,恐不足用,宜早为之备。所幸上海先一日独立,因得补充枪弹五万颗,炸弹五十枚,殆本此也。惟运输是项,武器到达杭州,须与铁路局职员与我军通声气者,设法通融,始安然无事。

四, 砲工学堂:在光绪末年剙立,由武备学堂及弁目学堂学生转学,仅数十人。而以其所学努力于光复杭州者,如来伟良、徐康圣率工兵队割断电线,占领交通、通讯机关。徐士镳率砲兵队占领城隍山,砲击旗营等,是其功不小。

五, 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剙办于光绪卅一年。大省保送学生六十名,中省四十名,小省二十名。而我浙为中省,由武备学堂及弁目学堂保送廿八名,其余十二名,由各府人士投考,其人数计一千七百余人,考五场,每场出榜。今总统蒋公、吕公望、童保喧及琮等,皆经此考试得取。两年毕业后,回浙供职人数既不多,作事又未久,故皆为初级军官。蒋公由本学堂保送日本士官学校留学,未能服务浙军,而于光复杭州曾代表陈士英(按:陈士英应为陈英士)来杭,参加革命会议,主张最力。临时又指挥敢死队作战,为士卒先。是时,吕公望为督练公所科员、童保喧为宪兵队执事官、王桂林为宪兵队队官、傅其永爲宪兵队排长、赵膺(字子拳,绍兴人,陆军步兵第八十一标第一营前队队官,攻南京阵亡)、季遇春等,皆为革命中坚分子,凡有会议常在十五奎巷童宅举行,并推保喧为临时司令。

六, 南洋陆师学堂:创办较早,浙人毕业于该学堂者,亦复有人,大抵回浙供职。如朱瑞,代理陆军步兵第八十一标统带,驻杭州笕桥、叶颂清,步兵营管带,驻宁波、徐乐尧,骑兵营管带、叶南坡,督练公所一等科员、许耀,督练公所提调、徐则恂,字允中,青田人,陆军第八十二标第一营管带等六人而已。而朱瑞于光复杭州之役,攻取军械局,使各营队子弹得充分补充,为用甚大。徐则恂攻抚署,叶颂清辅助宁波独立,均有功。

九月十四日夜半,即十五日上午二时,本标吹集合号,全标官兵迅即起床,集合操场上。周统带承菼宣谕革命大义,并下令由凤山门、望江门分别进城。是时,宪兵队已先期令守城者开门以待,并无少阻。旋攻督署,仅少抵抗,遂破大门而入,付之一炬。陆军步兵第八十一标攻军械局,仅死一兵。得手后,遂开仓库取步炮弹,送火车站转分给各队,从此无缺弹之虞矣。初讨论光复计划时,惟以督署为政治中心、军械局为兵器所在,最为重要,今皆得之,则其余如警察局、各银行及交通、通讯机关,皆按预定计划,唾手可得。当是时,增抚韫,(字子固,汉军旗)于署后墙挖洞,携眷而出,被步兵第八十二标第一营所执,奉令解往清泰门福建会馆安置,并派余率兵一排看守,凡七昼夜。余因询之曰:令媛失踪。有诸对,曰:地方糜烂至此,余失一小女何足齿及。且问:都督为谁?曰:汤公蛰仙。曰:蛰老德高望重,必能填抚地方,减余罪戾。余当死,如浙人念余在浙无大过,使老母得归故里,感且不尽。并立遗嘱千余言,其大意嘱其后人宜终身不仕,而以余居官使老母吃惊为戒,倘能读书,明理足矣。语至沉痛,不堪卒读。至其身临危境,从容不迫,可以风矣。余有诗纪之,诗云:

学道知有得,临危转从容。内疚甘一死,孝思表苦衷。塔隐山色外,潮来月明中。遗书阐义理,涕泪忧兵戎。世衰贱名节,失地犹自雄。茫茫四海内,几见大臣风?

军政府以增抚治浙尚得民心,遂送其携眷到沪,其后行止不复过问。十五日黎明,督署火光犹烛天。余率兵过镇东楼(东辕门)见今总统蒋公手执两手枪,立于门边,相视而笑。余怀往事,有诗纪之曰:

手提短剑下坚城,鹄立辕门一小兵。今日乾坤归再造,不负恩怨更分明(谓对日本议和时主以德报怨)。

东方将白,余见都督府布告第一号于火车站,别处亦有之,宣示杭州光复、与民更始之意,下署都督童,谓童保喧。时保喧官仅上尉,年二十五,浙人无知之者。据褚记,推童保喧为临时司令,或谓推都督时,众不愿居,乃推童保喧云云。周总司令承菼谓:年轻者不必居高位,如江浙两省得推张謇、汤寿潜为都督,必可震撼清廷,使革命早成也。众皆韪之。于是,由省议会公推汤公为都督。未到正午,汤都督布告已张贴于街衢矣。

是时,旗下城尚闭关坚守,且有组织小刀队冲出之说。而以贵翰香之子量海为首。丰乐桥市面颇盛,适当其冲。于是,总司令部令徐士镳队官率炮兵队架设城隍山上,向旗下城将军府射击。并派第八十二标第一营占领旗城各城门左近,以作进攻之用,并诱捕贵翰香及其子量海等四人。周总司令承菼为防变生不测,提请省议会将该四人一律正法,即得议会通过,随即依法执行。但贵翰香为旗城中佼佼者,颇有声名,因与汤都督向有往来,见汤都督时,汤公曾许以不死,而外间无知之者,故当局处理是案,不免龃龉。汤公大怒,竟拂袖而去,后经众力劝乃止。时旗城中将军某以无力抵抗,函周总司令愿降,并乞允许其安全离杭已耳,周总司令许之,旗城遂下。

浙局虽略定,而南京未下,陆军第九镇又败于雨花台,全军溃散。于是,周总司令承菼主张组织浙军,并推徐固卿为总司令,共攻南京。因派出一支队,约为步兵一标,由陆军步兵第八十一标、第八十二标混合编成,附骑兵二队,工兵一队,以朱瑞为支队长,吕公望为参谋长,童保喧为一等参谋,余为二等参谋。廿三日开往镇江,归徐总司令指挥。时镇江都督林述庆主缓攻,我军主急攻,卒从我议。廿五日,到高资向尧化门、麒麟门前进。沿途受张勋军抵抗,战事甚烈。我浙军攻下麒麟门,前线士气为之大振。惟以天保城险要,如能得手,则可控制南京全城,将转移战局于最有利方面。于是,组织敢死队二队,由叶仰高(处州人)、季遇春(字留锋,永嘉人),分任队长。十月十日进攻,据报张勋部守天保城者五百人,尚有增援部队,战事甚激烈,仰高死焉。而我部队仍着着前进。当晚即占领天保城。继续攻南京城,敌人有局部投降。于是,十二日我军进城,张勋已率其残部北上。其后,浙军当局建纪功亭于天保城上,永留纪念。

南京战事虽告结束,而武汉仍受清军压迫,岌岌可危。倘失守则革命必陷困境,况清军必将其余力,转用于南京方面,所关于东南大局者甚大。时任清军总司令者为段帅芝泉。余时年廿二,不嫌年少无能,乃上一电,云:清政不纲久矣,革命健儿风兴云涌,澄清在即,隐患未已,惟念吾师门生故旧徧天下,登高一呼,万山必应,汉室旌旗,百姓所望,临电神驰,无任依恋。后闻师语人曰:姚生胆大。只此四字,含意甚深。倘斥为狂妄,似非其本心;否则予以夸许,则又非其当日位望所可能。老辈说话,至有分寸,可学也。其后,北洋将领联名电请清廷逊位,由师领衔,可于此语觇之矣。

自占领南京后,我浙军奉令悉数渡江北上,进据固镇。越月余,清廷退位。我浙军奉令复员,时朱瑞以军长继蒋尊簋之后而为浙江都督,可谓衣锦还乡矣。


姚琮《辛亥浙江革命记事》读后小记:

关于辛亥浙江革命的记事,经过历年积累,数量甚多,仅亲历者回忆录就有不少,其中影响较广的是褚辅成回忆录,而在陆版辛亥史研究著作中引用较多的则是吕公望、顾乃斌,还有黄元秀、来伟良、张效巡、傅墨正等。

笔者孤陋寡闻,在现有出版文章中,尚未见到另几位重要领导者,如童保喧、朱瑞、周承菼的回忆文字记录,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因褚记在前,姚琮谦称“聊补阕略,狗尾续貂”,但今读《姚记》,方知此篇的意义所在。

其一,姚琮在当年以新军下级军官、非革命党组织成员的身份,亲历杭州光复和攻宁之役,可从另一侧面描述事件的全过程,其中某些个人经历及感受,写得细致入微、文笔生动。而台海隔离数十年间,大陆读者乃至文史学者,或不知《姚记》的存在。

其二,浙江光复起义的主要将领之一、时任新军八十二标标统、后任浙江革命军总司令的周承菼,未见留有回忆文章。读姚文,知周的晚年在台度过,是姚琮的挚友之一。《姚记》所披露的几处细节,非周承菼亲口自述,旁人恐莫能知。这些内容或可对前述诸多回忆录作必要的补遗或修正,具有研究价值。

其三,笔者更为看重的是,姚琮在历经六十载风雨之后的晚年,回忆记述故人往事,涉及人物多达七十余人。在他的笔下,此时已少了些功利争斗,多了些宽厚包容,其视野较为开阔,观点相对公允。若说《姚记》是一篇具有相当学术价值的辛亥革命史料,当不为过。

我带着对辛亥先贤的思慕之心录入并整理此文,还有一层情感的缘由。我的祖父黄菊裳与姚琮先生乃是挚交,他们之间的通信一直保持到两岸断航为止。现今世上如还有我祖父的手迹,恐怕只能是在姚公遗存中了。

我的祖父黄菊裳(1885—1951),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爱国将领。浙江瑞安人。原名公略,字菊裳,后改以字为名。毕业于(保定)通国陆军速成学堂第一期,(北京)陆军大学第四期。辛亥前夕派往浙江新军第八十三标,历任排长、队官、骑兵营队官、督队官、团副官。浙江辛亥革命时,参加宁波独立和江浙联军攻克南京之役。后参加反袁护国、北伐和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期间获云麾、忠勤、胜利等四枚勋章。著有诗集《鸿爪集》,已佚散。

在这里,我希望借助“南京论坛”的平台,寻找到姚琮在台湾的后人。期盼姚黄后人能捡拾起珍贵的辛亥百年情缘。

敬请姚琮后人或了解相关线索者联系我:1826889981@qq.com

 
《引言》《后记》作者:黄红



 


注:尊重作者录文之艰辛,如欲选载请与作者联系(1826889981@qq.com)。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2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