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刘莹:《先父刘运龙小传》

辛亥革命网 2016-11-25 10:31 来源:未知 作者:刘莹 查看:

武昌起义后,刘运龙将苏州高等警官学堂的六十四名同学组成立敢死队,并任队长。11月某日晚,袭击苏州督抚衙门,逼令江苏巡抚程德全投降。次日,苏州督抚衙门前挂上白旗,宣布光复。

* * *
 
  先父刘运龙,又名刘凯庵,湖南省湘乡县(现划归涟源县)人,生于1886年。1902年,离开家乡,来到长沙,在明德学堂读书。时值清政日益腐败,列强瓜分,中国甚危!大批爱国的、富于政治敏感的知识分子走上了革命道路。先父蒙受老师黄兴先生的革命教育,参加了民主革命。1908年,父亲来到苏州,就学于苏州高等警官学堂。学习期间,加入了同盟会,在同学中宣传反帝反清的革命思想,发展革命力量,得到了多数同学的拥护。


20世纪30年代商号林立的观前街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消息很快传遍南方诸省,推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先父立即将苏州高等警官学堂的六十四名革命同学,组织起来,成立敢死队,并担任队长。11月某日晚上,敢死队队员佩戴白色袖章,举行武装起义,在父亲率领下,袭击苏州督抚衙门。他们先杀掉衙门清兵卫士,迅即冲入督抚衙门,逼令江苏巡抚程德全投降,不投降则杀。程德全在此情况下,被逼答应独立。于是,第二天,苏州督抚衙门前就挂上白旗,以示脱离清廷政府,宣布光复。



江苏巡抚程德全

  苏州城内老百姓,不知道发生了革命起义,纷纷逃往乡下。起义成功后,父亲骑马率队亲自在城内张贴“安民告示宣传推翻清朝政府的革命意义,安抚百姓。很快,老百姓就捆到城内,安居乐业。

  当时,配合父亲举行武装起义的,有湖南籍女士张默君:她主持笔政,宣传革命。还有湖南湘乡籍人士李贵堂,是父亲当年马弁,他家住湘乡毛田,抗日胜利后去世。

张默君(1883-1965)女,原名昭汉,字漱芳,英文名莎非亚,湖南湘乡人,中国民主革命家,妇女运动先驱,中华民国教育家,记者。张默君为南社第十一集题词。

张默君为南社第十一集题词

  辛亥革命苏州光复后,成立了革命政府。革命政府授予委任状,委任父亲多职:厘金局局长、禁烟督察、警察厅卫生科长、消防大队长。当时革命政府委任石国英为警察厅厅长。父亲任职以后,除恶税,免积欠,禁烟查睹,剪辫放脚,日夜操持革命工作。

  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先生被推选为大总统。1912年2月,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当了大总统。之后,袁世凯就不断向革命政府委派其亲信,千方百计打击排斥革命同志。父亲在苏州革命政府中,只任职一年多,1913年3月,就被袁世凯势力排挤下台。

  1912年春,父亲与苏州贫民之女结婚。外祖父叫蒋玉山是裁缝,家住谢衙前(现培育巷31号)。母亲蒋褚珍,婚后又名蒋凯卿,曾为父亲送递过革命消息。起义成功后,父母结婚,破俗立新,披纱不戴盖头,曾为当时传为革命后的新事新风。父亲清正廉洁,每逢人送礼送酒席,一概谢辞。1912年秋,祖母得知父亲身任要职,从湖南乡下来到苏州,父亲只按家礼迎送。

  当时,辛亥革命风暴席卷南中国,与父亲同时参加革命的,有湖南藉人士本家爱国青年刘佛船,留日学生,武昌起义者;禹馀珊,留日学生,武昌起义者;还有求学明德学堂时的同学礼陵人袁家普。

  1913年,父亲受到袁世凯势力打击排挤下台后,离开苏州,来到南京,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所刺,革命党人气愤已极。孙中山先生和黄兴先生积极发动讨袁斗争。父亲毅然参加了二次革命。在讨袁战役中,父亲被叛军抓捕。在押送的路上,父亲得到内部同志的帮助,只身单衣,从水稻田里逃跑,一身泥水,半夜脱险,回到苏州,找到母亲,悲苦交集。

  讨袁战役中,湘籍人士成邦杰先生被叛军所杀,为革命捐躯。

  那时,革命甚是艰辛。母亲为了支持父亲从事革命,在苏州细丝、缝衣,维持兄姐二人生活。

  1917年,父亲离开江苏,将母亲安顿在长沙做缝纫,自己去广东跟随孙中山先生继续革命。军阀搜刮,国困民穷。

  1921年,母亲只得携兄姐回苏州谋生。1922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第一次北伐未成,父亲又回到苏州。他对母亲深感欠意地说:  “革命艰辛,经费尤困,无以照顾家庭。”母亲深明大义,毫不怨及颠沛生活,继而去上海衡丰纱厂当细纱女工,支持父亲的革命活动。

  1925年,父亲应革命党人之邀,去山东济南,做革命发动工作。1927年,北伐军攻占南京,父亲在济南积极组织革命力量,准备接应。不料,蒋介石叛变革命,北伐夭折。他对军阀割据极为愤慨,就改行中医,助贫济苦,救死扶伤,公开挂牌“贫民免费”,同时也以此来维持一家生活,继而教育子女成为国家有用之人。

  1937年,日寇侵华,父亲体衰年过五十,携全家回湖南。他见国土日益沦陷,忧愤已极,终积郁成疾,于1942年8月病逝,享年56岁。

  附:刘运龙长子刘大刚(台湾省师范大学国文教授兼九朔杂志社社长)撰写的纪念碑文。

  先公运龙光复苏州纪念碑

  维公挺生岐嶷不群师事孙黄早隶同盟

  时值鼎英兴汉灭清涤山荡野风怒雷鸣

  苏州之役攻研警政躬率死士倡义吴门

  程督内降清廷外惊南北议和 民国定鼎

  功成身退穷年飘零赍志以殁旧迹渐泯

  兹当辛亥七十周春横海归来 吊公英灵

  山咽水呜风悲日熏别奉榇寝放水之仑

  亭亭华盖郁郁佳城烈冢永奠与国共宁
  孝男刘石民大刚  敬撰

  公元一九八一年十月吉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苏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 第7辑 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专辑之二》,1981年10月,第131—134页)
 


乔茵记录刘运龙之子刘大刚由台湾回到大陆,与亲人团聚,刘运龙外孙女乔茵撰文纪念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