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投身辛亥的袁承业与袁承谊袁承勋三兄弟

辛亥革命网 2018-05-07 10:4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徐健 周金国 查看:

江苏东台之书生志士:袁承业、袁承谊、袁承勋。
参与光复江苏东台
江苏东台袁门有三兄弟,袁承业、袁承谊、袁承勋。在辛亥革命来临之际,投身于时代潮流,之后或专研治学、或致力于教育……为世人称道之俊彦。

  袁承业(1866—1928),字伯勤,以字行。号厚基,晚号砚寿老人,东台安丰人。袁承业自幼熟读经史,聪慧明达。16岁前往安丰镇上的北火星庙,帮助方丈抄写经文谋生。次年偶得医书一卷,内载医治痨病秘方72种。研读之后,兴趣愈浓,自此攻读医术,越三年,挂牌行医,以谋稻谡之道。时王氏家祠恰位于北火星庙旁,系王艮讲学的东淘精舍之旧址。袁承业边行医,边利用串行于乡村、来往于士绅之间的便利,广泛搜集王氏遗著,光绪十六(1891),适逢王艮辞世350周年,王艮学说的崇拜者纷纷撰文纪念,袁承业毅然弃医从儒,一心钻研王艮学说。

  光绪二十年(1895),孙中山先生在美国檀香山建立我国第一个资产阶段革命团体兴中会,其“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思想,传播中华大地,亦深深影响着袁承业。他与东台名医杨葆寅一起,赴上海秘密参加了以蔡元培先生为会长的光复会,积极筹划推翻满清,恢复中华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杨葆寅自武汉回家乡东台,联络丁立棠、袁承业等反清志士,赴扬州请来革命军光复东台。
 

袁承业任东台首任督学时印章  
民国元年(1911年)东台光复后,袁承业被推举为东台县首任督学。并与人合资创办东台师范学堂(后转让给张謇,续办东台母里师范学校)、东台中学等。杨葆寅特请时任民国总统黎元洪为其题曰:“泽荫桑梓”四字,以彰其德。袁承业还先后出任省教育总会评议员、省修志局编审员、省通志局采访员,在任通志局采访员期间,测得全县土地面积为5125平方公里,绘制出东台建县以来的第一张县域地名实录地图。
民国三年(1914年)三弟袁承勋被民国政府派往广西任职,后任广西省造币局局长,李宗仁、白崇禧拜为义父。民国四年(1915)袁承业五十大寿,李宗仁赠款为其修建夕阳补读轩,白崇禧从保定南下,赶到东台安丰祝寿。袁承业二弟袁承谊在北伐战争期间,以白崇禧义伯父之名义,任北伐军的和谈代表,在夕阳补读轩和孙传芳五省联军的代表谈判,实现停战。 
民国七年(1917年),袁承业将兴化县管辖的刘庄,白驹,草堰三地的管辖权属呈请民国江苏省政府划归东台管辖,并著有《刘,白,草,疆界管辖诉事》一书。民国十年(1921),东台成立修志局,拟续修《东台县志》,延请东台著名士绅、曾任翰林院编修的夏寅官为主纂,清末状元张謇和卢榕等人主持修志,聘袁承业等人为协纂。陈祺寿、吉诚等人为分纂。后因经费困拮,惜未成。袁承业转而继续研究王艮学说、刻印传播王艮著作和搜集地方文献。同时应友人之约,将整理文稿不断向上海《国粹学报》投稿,后被邓实聘为《国粹学报》编辑,胡适在推荐学生国学书目中将袁承业编辑的《王心斋先生全集》列入其中东台城南庄周应芹、周应昌、周应铨兄弟出版《南庄辑略》,袁承业为之作序,并作《明隐士周逊之先生七十寿诸名人祝诗墨迹姓氏考》一文。韩国钧七十寿辰时以寿言代荐言,借韩公之德,倡修高宝湖大坝,使得里下河数百万生灵,免受洪水灾害。袁承业搜集整理编撰《东台文征》、《东台诗征》,编纂撰写出明季邑人《王心斋先生全集》、《季大来先生遗稿》、《东台茅山小志》、《李自成传》等书四十余部,时人称其“研究本邑掌故之学,近十年矣,且各处志书,搜罗甚富,自是文坛健将。”
 
袁承业笔迹

袁承谊对北伐战争苏北战场的特殊贡献
孙传芳(1885—1935),字馨远,山东省泰安人。1925年(民国十四年)10月起兵驱逐苏皖等地奉系军阀势力,1925年11月,孙传芳在南京宣布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任五省联军总司令。1927年(民国十六年)2月组织兵力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其间主力军消耗殆尽。

  1927年5月26日至28日,孙传芳的闽、浙、苏、皖、赣五省联军溃败过苏北境。地方史料记载,仅东台县南芗市市署姚簖庄就有商铺、民宅几十家被抢、被烧,南芗市(后改为东台五区)市署被迫迁至瓦甸、仇湖办公。随后,北伐军第一军一师刘峙、第十四军一师熊式辉部追击“联军”至境,双方剑拔弩张,恶战一触即发。此时,有一文弱书生献计招降,并请缨充当北伐军和谈使者,赴乱军营地谈判,招降成功,化干戈为玉帛,使苏北水乡乡民免遭涂炭。这位文弱书生就是鹿汪庄(时属东台县南芗市,今属海安县墩头镇)的袁承谊。
袁承谊(1872—1934),清同治十一年出生于鹿汪庄。少孤独,好读书。秉性高古,外虽平易近人,内实落落寡合。为文有奇气。晚清废科举,兴学校,乃入南京省立师范学堂求学。旋由江苏巡抚端方选送至日本留学(《端方、韩国钧与鹿汪袁氏的交往》,《江海文化研究》,2016年6月)。在明治大学求学期间,接触革命党人,秘密加入同盟会。以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从明治大学法学系毕业。回国后任安徽提学使吴公秘书,暗结同志,经营革命,声援辛亥武昌起义。民国成立后,民党(同盟会)念其有殊功,且才华横溢,风格足为国人师表,特聘为民国大学(央属大学,曾设于北京)法学系教授。南北纷争时,国民政府和北洋政府纷纷邀其为官,均被婉拒。他说:“国体新变,民智未开,地方自治实为当务之急。我辈救国,宜从根本着手。”于是,回乡与地方父老谋划新政治,指导选举,促进教育,并利用业余时间编辑整理地方文献。回乡后,先后任东海县承审员,东台县南芗市学董等职。一生写有大量神采飞扬的诗文,主要著作有《知非集》和《知非后集》等(参阅袁承勋文《仲宜公行述》)。

  书生报国自有书生的方式,法学专家袁承谊原本追求的是“地方自治”的新政治,但生逢战乱时,他主动请缨充当和平使者,可见他虽为书生,别号“迂游”,实不迂腐。谁都知道,尽管有“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古训,但乱军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主儿,并无起码的道德底线。袁承谊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足见其过人的胆识和气魄。

  袁承谊献计招降并请缨充当和谈使者并非凭一时的冲动,而是有几分成功的把握。早年,袁承谊有充当和谈使者的经历。辛亥年安徽光复前,清军督军逃跑,提学使吴公代行其职。吴公裹挟残军死守督军府,面对革命党人的大炮拒不投降,关键时刻,袁承谊挺身而出,以曾任吴公主任秘书(办公室主任)的身份出面谈判,孤身犯险,动之以情,晓之利害,迫使清军官兵放下武器,亦保全了吴公一家人和全体官兵的生命。

  加之袁承谊是水乡最早的留日学子,较长时间担任民国大学教授,在北京和孙传芳有过面交。

  另,袁承谊是时任北伐军副总参谋长兼东路军总指挥白崇禧的义伯父(承谊胞弟承勋为白崇禧义父,时为广西财政厅厅长兼造币局局长,曾资助白崇禧入保定军校深造),量孙传芳不敢造次。

  再,袁承谊有一大批社会名流作坚强后盾。孙传芳是比较尊重知识分子的。袁承谊深入乱军营地谈判前,韩国钧等社会名流曾联名致电孙传芳暨苏北战场手下诸将领认清形势。

  另外,袁承谊捏住了乱军的死穴:败军之将,不敢言勇!时苏北战场的态势是北伐军势如破竹,摧枯拉朽,五省联军溃不成军,快成瓮中之鳖。相传,乱军渡长江北逃时,远在广西的袁承勋曾电嘱白崇禧致电孙传芳约束部下:“勿扰鹿汪(承勋衣胞地)、安丰(承勋兄承业寓居地)等地乡民!”乱军过境时,其他乡村皆有袭扰,鹿汪、安丰等地均太平无事,说明慑于白崇禧的威名,乱军还是有所顾忌的。

  经过协商,初次和谈地点定在乱军占领区东台县安丰镇袁承业寓所。

  此寓所为李宗仁、白崇禧赠款所建(现为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袁承业乃苏北文化名人,出版著作四十余部,是民国东台县首任督学,有“民间出版家”“地方实业教育家”之美誉,民国总统黎元洪题赠一块匾牌“泽荫桑梓”悬于前厅。在中进袁承业书斋夕阳补读轩里,双方代表唇枪舌战了一昼夜,袁承业、袁承谊等社会名流从中斡旋、调停(韩国钧在安丰有盐垦公司,是否参加调停资料不详),白崇禧坐镇如皋遥控指挥、施压,终使和谈圆满成功。北伐军收编安置乱军,使苏北人民免遭再次涂炭。据安丰遗老传说,双方谈判时,安丰南北向七里长街全部戒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所有店铺停止营业,随时向谈判地点运送物资给养,以确保和谈顺利进行。次日清晨,和谈成功落下帷幕,双方官兵撤退,安丰全镇燃放鞭炮,敲锣打鼓,老百姓在街头载歌载舞,庆祝和谈成功。对于此次经历,袁承谊在民国18年(1929)所写的《鹿汪怀古》一诗中是这样描述的:“前年乱兵杂沓来,甘以一生冒九死。乡导国军计招降,举族相安亦幸矣。”

  我们在纪念白崇禧、刘峙、熊式辉这些风云人物时,也应当为冒死请缨充当和谈使者的袁承谊记上一功。早在八十多年前,韩国钧对袁承谊在北伐战争时的历史功绩早有中肯的评价。民国23年初冬,袁承谊病逝,韩国钧亲自到鹿汪庄吊唁,并题挽联曰:“万里壮游归,破浪人知宗振武;九泉终古别,忧时群哭贾长沙。”贾长沙即贾谊,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宗振武及宗悫,南朝宋人,武将,曾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文帝时屡立战功,人称“振武将军”。韩国钧的挽联是对袁承谊在北伐战争中功绩的特殊褒奖。



 

(本文资料由袁氏后裔徐健提供)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