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王其康 | 王宾家族联姻的故事

辛亥革命网 2022-02-02 15:43 来源:《江海文化》 作者:王其康 查看:

本文叙述了王宾家族联姻中的六个故事。


  王宾(1837-1908),字雁臣,我的高祖,于1893—1906年任海门直隶厅五品同知。



王宾
 

  王宾与张謇是忘年交。祖上口传,由张謇推荐,1893年购得王藻在南通西南营南关帝庙巷的院落,占地六余亩,家族在此生活了39年。因与四周邻居关系和睦,邻里尊称王宾故居为“海门府”。



张謇
 

  王宾家族迁入时7口人,至1932年迁出“海门府”时,增至51口人,兰桂腾芳,英才辈出,联姻是重要因素之一。下文将分叙此时间段的六桩联姻,均由王宾次子王潜刚所促成。

  王潜刚(1872—1947)字饶生,又号度公,我的二叔曾祖。王宾及长子王家槟(我的曾祖)去世后,王潜刚是掌门人。几十年里,他拜张謇为师,为官清廉,处脂不润,擅长书法,尤其是著有《清人书评》,在书论界至今仍有较高的历史地位。此外,他始终如一,善待家族中每位成员,慈爱有加。2020年入选了安徽霍邱县名人堂。




王潜刚
                 


  王、曹、梁三家成了姻亲


 
  1921年王家樑娶南京曹氏为妻。

  王家樑是王宾三子,1894年生于“海门府”,我的三叔曾祖。这桩婚事的详情,其过程纵横曲折,牵涉到许多历史名人。



王家樑

 
  2008年我编撰家谱时,收到年近九旬的三姑奶奶王孝慈一封亲笔信,对她的父母亲作了简介:“父亲(指王家樑)早年受承庭训,事母至孝。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供职于铁道技术管理部门。后因战乱,辗转重庆,在渝因病英年早逝,时年49岁(1943年)。母亲曹氏,南京人。”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她的母亲曹氏,仅7个字。2009年10月28日,我的三姑母王友鑫,巧遇在南通图书馆古籍部工作的梁战先生,事后向我介绍说:“梁战是王家樑夫人王曹氏的后人。”

  大姑母王友巽就此话题,说了更细。王曹氏婚后育有二子一女。1922年育长女王孝慈,比王友巽小3岁,从小俩人是玩伴。1925年王曹氏生幼子后,患了产后抑郁症去世。当时曹家来了很多人,于是急报在烟台任东海关监督的王潜刚。他风尘仆仆赶回,将丧事妥善处理。

  2021年初夏,梁战先生对我说:“我母亲姓曹,南京人。母系是高邮章希瑗介绍的,具体情况不详,可能赵鹏兄知道。”2021年秋冬,我请教了南通地方史专家赵鹏先生,他告诉我:“章希瑗与张謇、王潜刚同为诗友。”并陆续为我找到了当年的部分诗文。

  2021年12月,梁战弟弟梁凯先生对我说:“我母亲叫曹月华,1907年出生。父亲叫梁静山,1909年出生。父母是1928年结婚的。”用了十几年时间,收集了上述资料,这个联姻过程才基本厘清,尚须先从章希瑗说起。

  陈玉堂在《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中介绍:章邦直(1856-1928),安徽铜陵人,字希瑗,号西园,优廪生。光绪二十三年署高邮州知州,兼扬州府河务同知。维新期间,于高邮创办致用书院(现高邮第一实验小学)。





章希瑗
 
  光绪二十九年(1903),章希瑗监造江南高等学堂,添造图画、化学各课堂,工程建后不久,楼房倒塌。经前督臣魏光焘,奏明要将章希瑗先行革职,勒令赔修。此折片,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徐俊杰老师在“张謇致章邦直函札五通试读”一文,更是详尽介绍了张、章两人关系非同一般:章希瑗被革职后,光绪三十一年(1905)五月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二月,在大生崇明分厂建筑工程管理,开工后“长营业”(张謇《大生崇明分厂十年事述》),是张謇大生纱厂的重要助手。《张謇全集》中,多次提及其人。
       
       赵鹏先生于2021年冬月,向我提供了张謇与王潜刚、章希瑗为诗友的资料:

  (一)南生适然亭续消寒第七集(民国十三年正月)

  城南况韦杜,楼榭接章(希瑗)袁(南生)。
  风物乘时引,朋侪借酒温。
  江晖鱼损价,林淡鸟忘言。
  即事为欢易,催春到五园。
  翼然一亭在,作者七人间。
  把盏容谈佛,安床别对山。
  寒如濠更浅,春与客俱还。
  何事红梅萼,犹输醉叟颜。

  (二)饶生(王潜刚字)乍归,溯沂于适然亭又续消寒第七集

  杀气解严残腊后,寒人奢望好春初。
  林亭聊尔频呼酒,宦客归哉未毁车。
  先酌坐中顽老觉,成诗枕上早眠虚。
  唐风勤俭何当复,良士空惊日近除。

  梁战先生还回忆,他叔叔未成年时学抽烟,被章希瑗发现,严厉训斥。章希瑗孙子章松成,曾住在南通“五松别业”多年(现体育公园内),与梁战是好友,常来常往。

  因此可见,章希瑗与张謇、王潜刚为诗友,章、梁两家是世交,由章希瑗介绍曹氏与王家樑结为夫妇,也就顺理成章了,可信度很高。那王曹氏与曹月华是什么关系? 这里关键人是王友巽,她1919年出生于“海门府”,是那段历史的见证人。王友巽王友鑫均确认“梁战是三房王家樑夫人王曹氏的后人”,说明曹月华是王曹氏兄弟的女儿,这是寻根的依据。我相信王曹氏从南京嫁到“海门府”后,其家人包括她的兄弟,即梁战先生的外公,与南通联系加深了,或许也迁到了南通生活。那曹月华1928年又是怎么会嫁于寺街2号梁家的呢?是否也由章希瑗介绍的呢?估计可能性不大。因为推算,是年章希瑗已72岁高龄,或无力涉于俗事了。我推测,此联姻由王潜刚介绍倒是有可能,但更大概率,我以为是由王孝敏直接牵线的。因为她在1910年嫁于徐浩渊,就生活在寺街1号的徐家大院,与显赫的寺街2号梁家大院仅一墙之隔,由她牵线,似乎更在情理之中(详情见下文)。

  说寺街2号显赫,不是夸大其词。据施宁《寺街》一书介绍,此地为清道台梁缙卿之宅,除了为官,梁道台还打理典当,家境富庶。他育有七子二女。其中三子梁崇山育梁廷均、梁廷锦、梁廷锐(又名梁腾);梁廷均之子梁达(又名范荣康)谌容夫妇,育有梁左、梁天、梁欢。他们均为国内文化界名人。梁道台四子梁静山育三子一养女。长子梁廷铎为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次子梁战是南通著名的古籍和地方史专家,三子梁凯为文化学者。养女梁枫美丽端庄,其女儿王梁为央视著名主持人。经章希瑗介绍,王、曹、梁三家族联姻后,彼此关系甚为密切。上世纪五十年代,顾尔镡王友鑫夫妇的次女顾小菲,过继给梁家大院的梁腾顾尔瑶夫妇(顾尔瑶为顾尔镡胞姐),改姓名为梁小菲,育子梁必欣,现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又成为了佳话。



  
梁静山全家福照,六十年代摄。前右向左:梁静山、长孙、曹月华。后右向左:梁廷铎、梁战、梁廷铎夫人、梁凯、梁枫。



                
 
   王、余两家的才子佳人


 
  1923年王家榘娶安徽望江女余香簃为妻。

  王家榘1901年生于“海门府” ,是王宾的五子,我的五叔曾祖。他学贯中西,精国文,擅书法,由王潜刚牵线,22岁时与安徽清末名士余诚格之女余香簃,结为秦晋之好。




王家榘八十寿,与夫人余香簃合影。

  据《望江县历史人物传记》记载,余诚格(1856—1926),字寿平,号至斋,又字去非,号愧庵。安徽望江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历任广西按察使、湖北布政使。宣统3年闰6月(1911年8月)任陕西巡抚,同年8月调任湖南巡抚。王家榘余香簃婚后即有子女,惜死于白喉。1932年家中落道,他携夫人先后在芜湖、上海等地生活,住在余家老宅,之后又育一男二女,现均在美国定居。据余诚格的曾孙余艳峰先生,2017年4月向我介绍:“余香簃是余诚格四女,其三女嫁给了周树模三子。周树模(1860—1925),湖北天门人,字少朴,号沈观,室名沈观斋。光绪十五年进士,官至黑龙江巡抚,兼任中俄勘界大臣。婚后育周庆基。而周庆基夫人即为袁克权(袁世凯五子)之女。王家榘与余香簃的婚姻,是王潜刚与余诚格定的。”

  王家榘著有《霍邱王氏父子遗墨》,上中下三册。七十年代由台湾艺文印书馆出版印刷,内容除了介绍王宾、王潜刚父子的书法作品外,还写有家史概况“先世述略”,628字,文章精炼,我王宾家族自1855年以来,近170年的家史轮廓,清晰可见。简史虽简,但极为珍贵。较之百年来的口口相传,此文更权威、更真实、更全面,为后来编撰家谱厘清了线索,立下了纲目。

  王家榘较长时间服务于国民政府,最高司职顾祝同等四位国防部长的机要秘书,退休前任职为“总统府”参事。抗日战争时期,他主掌抗日史料,记载完整真实。他热心帮助家人,我四姑父王新亭失业后,家人生活无着落,由祖母出面向王家榘求助,经他协调,很快得到安排;王家枬是他四哥哥,子女颇多,生活困难,兄弟间商量后,将女儿王孝洵过继给他,减轻哥哥的负担;当王孝洵丈夫顾济群失业后,他及时援助,有了经济来源。1949年,王家榘接上级急令,命其携抗日档案飞赴台湾,临行前他派人四处寻找义女一家。不料,义女夫妇正巧去看电影未同行。之后,顾济群1955年“肃反” 运动中受牵连而自杀。王孝洵数十年在南京制衣厂,靠一份微薄收入,养活二子三女。

  王家榘书法造诣很深。众多书法名家对其评述为:结体精准,不失神彩,功底深厚,既有唐人的规范,更参透有魏晋的风神。顾祝同在庆贺王家榘八十大寿时曾手书云:“懋生(即王家榘字,笔者注)蓄道德,能文章,与余相处垂四十年,帷幄机密,赞理实多,客地过从,道义弥笃。观其比肩协德,肯构众贤,而又乐道葆和,守谦接物,致年龄加增,体力益健,是诚荀子所谓美意足以延年者也。今欣逢其寿辰,特书数言,同资祝福。”

  王家榘于1991年病逝于美国,厚葬于台湾,享年91岁。由于一生天性淳厚,为人谦虚正直,严谨居行,清廉为官,德高望重。逝世后,俞大维亲自吊唁,并赠挽联“典范长存”。



天设一对

 
  1928年王家栋娶安徽霍邱女裴景芳为妻。

  王家栋1906年生于“海门府”, 是王宾的六子,我的六叔曾祖。22岁时,由王潜刚作主,他与安徽霍邱名士裴景福堂妹裴景芳,在南通喜结良缘,是年裴景芳24岁。



  王家栋全家福照。前右起王家栋、女王孝萱、裴景芳,后右起王孝丰、王孝宏。

  裴景福(1854—1924),字伯谦,又字安浦,号臆闇,安徽霍邱县新店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历任广东陆丰、番禺、潮阳、南海县令。民国初年,任安徽省政务长。晚年辞职回乡安居,以收藏书画、古董知名,与王潜刚为世交好友。

  裴景芳如王家栋一样,自小出身于书香门弟,有极好的家风,聪明贤慧,知书达理,孝顺父母。这俩人门当户对,天设一对。正因为婚姻基础坚实,所以后来家族中无论出现什么艰难曲折,都能相濡以沫,携手前行。婚后不久,王家栋考入了清华大学经济系,相继有了两子,家庭幸福,生活美满。可惜好景不长,王潜刚的仕途遭遇坎坷,从安徽凤阳海关监督卸任后,没了官场俸禄,赋闲在家,整个家族顿时失去主要的经济来源。屋漏偏逢雨。1930年王家栋在北京不幸与次子一同被传染猩红热。缺钱成了裴景芳最为头痛之事:过日子需要钱,王家栋父子治病需要钱,读书生活开销更需要钱。“海门府”账房支付的钱,杯水车薪,无法应对这么大的开销。万般无奈,裴景芳陆续当掉金银首饰和细软嫁妆,先救丈夫儿子,再让娘家的兄弟帮助缴纳学费和生活费,缩紧开销。即便如此,仅两岁的次子,还是因为缺医少药而早早夭折,令人痛心疾首。所幸是王家栋之后在南通又喜获幼子。1932年王家栋于清华大学毕业,选择了赴上海发展,在上海中央银行就职,同时在慈淑大楼(现上海悦荟广场)开办了私立“王家栋会计事务所”“宏达印刷厂”。因经营有方,王家栋私人企业风生水起。出色的经营才华,一时为业界所钦慕,被六联印刷厂聘为总经理协理,专司印刷金融专业文件报表。天道酬勤,加上贤内助裴景芳的鼎力相助,王家栋家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将母子从南通接到上海共同生活。若干年后还在上海静安寺附近购置了房产。这独栋小三层洋楼,成为了继“海门府”后的家族驿站。


                     徐浩渊知恩图报
 
  1910年,王孝敏嫁于南通豪门子弟徐浩渊。

  王孝敏1890年生于“海门府”,是王宾的第一个孙辈,我的姑奶奶。她自幼熟读四书五经,琴棋书画皆训练有素,20岁时嫁于南通寺街1号徐家的二公子徐浩渊。徐浩渊的胞兄是大收藏家、诗人徐贯恂。 
 
  徐家原饶于资,故购藏挥金不吝,收藏颇丰。家中常年酬客,诗酒唱和,多为南通达官名宦、墨客骚人,王潜刚也是座上客。在徐府,他见徐浩渊有极好的德行,乐善好施,风度翩翩,便与曾祖母作主,定下了这桩婚事。婚后不久(1915年),时任山东东海关监督的王潜刚,聘任徐浩渊为文牍科员,培养他早早走上社会历练。



委任状

 
  然而,红颜薄命的王孝敏,在徐家大院,多年拖着病体,守着墨宝,32岁便与世长辞。徐浩渊对王孝敏情深意长。1932年,时局动荡,祖父沒了收入,一家十来口人难以为计。此时徐浩渊虽已再婚多年,但对王家知恩图报,仍向祖父伸出援手,将持有的南通通明电气公司的股份,无偿转让给祖父。祖父不仅成为公司股东,还被聘为总务主任,全家住进了柳家巷15号。这里原本是张謇创办的通州女子师范学校旧址,而后学校扩大搬走,成为通州商会所在地。1910年商会搬至桃坞路, 此地就被兰州“一林丰”水菸店购得。由于房子较多,“一林丰”仅用一半做库房,剩余的就让给通明电气公司,作高管家属的院落。我们家从1932年就住在此处。这是独立门院,前后四进。1953年“一林丰”水菸店倒闭,房产归政府。同年祖父去世,我们全家迁出柳家巷15号。
     

      圣约翰大学生娶了“童养媳”


 
  1916年王孝爵娶湖南女张世英为妻。

  王孝爵1894年生于“海门府”,我的祖父。他的婚事是由王潜刚及曾祖母定夺的。



祖父王孝爵

 
  祖母比祖父年长2岁,出身于湖南长沙,其父张某(名不详)是王宾的朋友,官至知县。祖母的母亲张易复,湖南岳阳营田易姓大户人家之女。祖上口传,祖母的父亲在审判一件邻里纠纷时,与被判的家人结下仇,后惨遭暗算。离世前他留下遗嘱,命夫人张易复携独女张世英,投奔南通的挚友王宾。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王宾闻讯,顿起恻隐之心,出手相助孤儿寡母, 收留她们进了“海门府”,安身立命。是年,祖母年仅8岁。祖父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22岁时即奉母命,与祖母成婚。婚后育有二子四女。



祖母张世英


 
  祖父长期在南通通明电气公司任职,因善于管理,深得董事会信任。抗日战争爆发后,董事会成员全部至上海租界避难,临行前决定任命祖父一人,留守南通,管理所有业务。抗战八年中,祖父殚精竭虑,日夜辛劳,公司业务未受大影响,更重要的是,整个南通城照明用电得到了保证。
此外,祖父是大房的顶梁柱,大孝子。在曾祖父早早去世后,尤其是王宾家族分家后,祖父撑起我们大房,养活了十几囗人。祖父主外赚钱,祖母一心操持内务。为了孩子们的启蒙教育,家中在“一林丰”请了私塾先生,专教四书五经,魏碑唐帖。六个子女,加上两个侄子,在幼童时都得到了良好的国学基础,继而又进入学堂,接受现代教育。学校毕业后,祖父鼓励子女们各自按照志愿发展,勤勉有为。在我的父辈中,有学医的、学经济的、学教育的、学工科的。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祖父鼓励子女们自由恋爱,都找到了中意的另一半,并热闹隆重地给子女们办了婚礼。祖父祖母上有老,下有小,为了这个大家庭,尝尽人间甜酸苦辣。

  曾祖母出生于安徽的望族,知书达理,有极强的家族观念。她性格开朗,很能明察世俗事理与人伦天道,配合王潜刚有条不紊管理“海门府”。大家的首肯,就是对她老人家最好的礼赞。毫不夸张地说,王宾去世后,家族能留存下来,除了王潜刚的无私奉献外,曾祖母的精明能干,同样令后人景仰。曾祖母为王氏家族劳累了一辈子,积劳成疾,久臥不起。老人家临终幽幽一口气,等见到祖父后才驾鹤而去。老人仙世后,祖父安排的悼念场面很大,佛事在“一林丰”做了三天三夜。出殡时,为了让亡灵走得安祥,祖父命家人全部下跪,但不得哭送,这是罕见的孝道方式。

                    

    一份档案知真情   


 
  1920年王孝翔娶安徽女孙曼云为妻。

  王孝翔1896年出生于“海门府”,我的叔祖父。关于他的联姻,甚至连名字,在编撰家谱时,我一无所知。仅知道他的长子叫王友坤,次子叫王友达。他去世于1925年流行的白喉,年仅29岁。2018年我编写《王宾家族史话》一书,王友达的女儿王萍(我的堂妹),欣喜对我说:“找到了爷爷的资料。”果然,在王友达的个人档案中,他亲笔记录了:“父亲王孝翔,我周岁前病亡。母孙曼云,六岁时改嫁”。我大喜过望,如获至宝,郑重其事在家谱中填上了俩先人的名字,了却心中多年的一大遗憾。孙曼云改嫁后,留下俩幼子,王友坤9岁,王友达仅6岁,全靠我祖父抚养成人。从叔祖母的祖籍是安徽来看,此联姻有理有相信与王潜刚在安徽的人脉,以及他浓厚的家乡情结,是有关系的。




王友达夫妇

  本文叙述了王宾家族联姻中的六个故事。这六桩联姻,对于王宾家族而言是很重要的。咸丰七年(1857),捻军攻下安徽霍邱后血腥屠城,家族遭遇灭门之灾,被杀23人,王宾由其父掩护侥幸逃生,留下一脉。而后家族由衰渐盛,联姻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联姻由于讲究门当户对,有利于家族的稳定发展。但是,随着时代进步,现代人对婚姻,更多强调是感情,而感情源于自由接触。所以,今后联姻的方式应该是多元的。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