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会场现场
这是经济上,那么在文化教育方面,这就是一个皇民化教育,皇民化教育,就是做天皇的顺民嘛,让你台湾人逐渐的抹除掉你心目当中、脑海当中的中华民国和中华文化的记忆,比如说,学校里要教日语,要尽可能少教国语,一点不教也不可能,它还需要一代一代人逐步抹杀,不可能一点不教,但日语变成了官方语言,所以你看现在老一辈的台湾同胞日语还是说得呱呱叫。然后有很多人改了日本的名字,比如说李登辉叫岩里政男,改的日本名字,这些人逐渐成为了日化时代,他的文化,他所受的教育从一开始就是日本教育,日式的教育。无论受教育还是后来的就业,台湾人都受到歧视。受到什么歧视呢?如果有几个台湾的学生能够考到日本的东京帝国大学,那是非常不得了的事情,但是这个比例非常之低,比台湾本地的日本人考到东京帝国大学的比例要低得多。这是第一,第二呢,即便我不考这个日本大学,我进入台湾本地的高校行不行,这个录取的比例也比台湾本地的日本人考到台湾的高校比例要低得多。
就业歧视呢?我们也查过很多资料,以医生为例,台湾的医生当中,特别是西医,日本人占比较大的比例,台湾人能够成为西医的比例极少,那么台湾人担任什么样的职务比较多呢,体力劳动,相对比较体面的体力劳动,比如警察,这样的比较多一些,但技术人员相对比较少,其实你们能看得出来,日本把台湾当做什么,不是当做它国家的一部分,而是当它正儿八经就是殖民地,你就是给我劳动,给我创造价值,你就是一个初等产品的制造基地和一个初等的市场,你帮我消化我不能消化的东西,你帮我生产我不想生产的东西,你干的都是低端的工作,皇民化教育,你还得必须做我的顺民。但经过日本人一系列的经营,到1943年小学的就读率,包括女子的小学就读率60%,男子是80%,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同期的大陆,中国大陆女性文盲多得很,男性也没有达到80%的就学率,小学文化。毛泽东都说,高小水平已经达到了中等知识分子的水平,高小就类似于接受高等教育,那说明50年代我们受小学文化,读完小学的人的比例能占多少?没多少,比例很低的,这是一个经营的状况。
再看看困守的状况,这个困守主要指的是打仗,如果说经营还是一个相对和平的状况,当然这个经营的过程也包括一系列的血腥镇压,对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这些老百姓的血腥镇压。还有就是困守,日本殖民者在台湾设立了很多神社,他们不希望台湾人继续信仰中国人原有的那些原始的宗教,比如说道教,比如说他们原始的那些信仰,就搞了很多神社,逼着台湾人信天照大神,同时一打仗就在台湾征兵,组成台湾兵团、台湾师团。在台湾征慰安妇,大量的慰安妇进入大陆进行服务,征兵征了大量的台湾士兵,我记得我看的一些资料,南京大屠杀期间台湾的师团的行行径可能比相当一批日本兵更坏,也是这么一个情况。当然有压迫也有反抗,1930年,在台湾的一个深山老林当中,当时的少数民族发动了雾社事件,枪杀了一批台湾的日本警察,要造反,起义被镇压了,雾社事件被台湾人拍了一部电影,前两年上映了,叫《赛德克·巴莱》,我看过全版,在大陆上映的是简版,减掉了一些血腥的镜头。到了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以后,日本在台湾的驻军就被正儿八经编成了方面军,叫第十方面军。随着太平洋战争战线逐步的向日本本土收缩,日美之间的航空战愈演愈烈,特别是在近海地区的航空战,美军在抵近台湾的时候就开始轰炸台湾,台湾作为日本的一个战略基地进行轰炸,连续轰炸了两百天,所以台湾被炸的稀里哗啦。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当中,台湾的经济原来还算不错,比较平稳的状态,被战争拖垮了。首先是金属回收,缺金属,造炮弹需要金属,把你们家的大锅、菜刀强制回收;第二是让大家少吃一口米,都交出来,贡献国家,贡献前线,只要是不交米就到你们家搜,搜出来就连米带人一块带走,日本又不断的发行钞票,导致物价飞涨,大量的商品被送往前线,导致市场上用于民用的商品稀缺,再加上那几年台湾的灾荒很严重,导致台湾岛内的市场物资奇缺,物价飞涨,经济属于瘫痪状态,我这边列了一些数据,物价上涨的速度是跟大陆完全有一拼的,所以各位,如果您在网上看到有些人在讲中国、菲律宾要是打一仗,能不打尽量别打,对谁都没好处,你看看打仗成什么了。不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全是这个样子,物价上涨几十倍,哪能受得了,这个速度比房价涨得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