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重走奉安大典博爱之路 ——孙中山“奉安大典”90周年回望

辛亥革命网 2019-06-14 16:55 来源:李承勋:《记孙中山灵柩奉安南京》等 作者:蓝薇薇整理 查看:

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心信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孙中山)

 


   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南京,是一座极具古韵的典雅都城,历尽了王朝更替,兴衰荣辱。近代,南京经历了至为光荣的时刻。1911年,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在古老的中国发生,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孙中山被誉为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

  为了改造中国,孙中山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孙中山先生在北平铁狮子胡同11号行馆逝世。噩耗传出,世界震惊,全国人民沉痛哀悼。当时孙中山灵柩暂厝于北平西山碧云寺,先后到灵堂致祭的有75万人,全国各地纷纷举行追悼会。中国国民党组成葬事筹备处,推张静江、汪兆铭、林森、于右任、戴传贤、杨庶堪、邵力子、宋子文、孔祥熙、叶楚伧、林业明、陈去病等12人为筹委会委员。4月18日葬事筹备处在上海成立,推杨铨为筹备处主任干事。4月23日,筹备会议决以南京紫金山中茅山南坡为建筑陵墓地点,于次年1月,以建筑师吕彦直先生图样开始施工。1929年春,中山陵基本完成,从此在中国现代史上成为地标建筑。
 

   中山陵整个建筑群依山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从空中往下看,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前有郁郁林海及无尽平原。而中山陵的造型如自由钟,气势雄伟。这一庄严简朴而宏伟的建筑融汇了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堪称“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1928年10月20日,北伐将成,葬事筹备委员会决定奉安及迎衬南下办法大纲共29项,国民政府决议照办,订1929年6月1日为奉安日期。1929年6月1日,根据孙中山先生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奉安大典当年盛况
 

  1929年5月26日开始从北平奉移灵柩。灵柩在前门东车站上车,下午5时启行,通过平津、津浦铁路线南行。沿途天津、沧洲、济南,徐州、蚌埠等城市都扎彩牌楼设置路祭,各地各界代表在车站恭立迎送灵车过境。灵车准时在5月28日上午10时到达浦口。
 

  5月28日一清早,孙夫人宋庆龄就率领家属到浦口迎候灵车,蒋介石、孔祥熙等也在浦口车站恭候。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国府委员,以及所有特任官都到浦口恭候。他们一律长袍、马褂,礼帽。各国外交官员也到浦口恭候灵车。到中央党部灵堂公祭的有中央委员、党员代表、政府官员,各国使馆人员,外宾、各界人士,亲友及家属等。
 

  万千群众,江边祭吊。祭奠后,灵榇被抬至“威盛号”军舰过江,在下关中山码头抬上灵车。沿途数十万群众肃立道旁,灵车过时,脱帽致敬。


   下午3时,中山先生灵车抵达玄武门国民党中央党部。礼堂正面悬挂着“精神不死”的巨幅横额,两旁有各种鲜花堆成的两座花塔,先生灵柩就在鲜花丛中。在哀乐声中,孙夫人庆龄,孙科及其他家属,国民党中央执委及特任官员等,依次向先生灵柩敬献鲜花,行三鞠躬礼,然后退去。


   5月29日一早,孙夫人由卫士陪同乘车赶回中央党部礼堂,与孙科、孙琬等夫妇一同等候公祭开始。


   中央党部中执委监委及全体党部职员主行公祭,行礼如仪后,宣读遗嘱及祭文,以示谨遵遗训,实行总理遗教,完成总理革命遗志,致祭后。列队绕灵一周,瞻仰中山先生遗容(揭开钢棺之盖),胡汉民、吴敬恒、林森、张静江等老同志均趋前与孙夫人、孙科夫妇等家属一一握手表示慰问。孙夫人一直垂泪,难以仰视。其他家属亦流泪不止。


    如此公祭三天,二三两天人数更多,不独南京市数十万群众怀念昔日平民总统之盛德,争来祭奠,最后一瞻他们的平民总统。附近江、浙、沪、皖、汉等省市群众,亦多争着前来南京,参加公祭,亦望能对中华民主之父作最后的瞻仰。故附近各省市民众来参加公祭的不可胜数,南京所有逆旅多为之塞。他们以万分崇敬的心情来到祭堂,见到钢棺中冷静如生的国父遗容,心中不胜悲痛。而在见到一旁泪容满面,不胜悲凄的夫人及其毛女,更是悲从中来,有的号啕大哭,掩面而去!


    5月31 日下午,公祭结束,举行家祭。与祭的有孙科夫妇、孙琬夫妇、宋子文夫妇、蒋介石夫妇等家五十余人。


  家祭完后,举行封棺式。孙夫人站在最前面,依次是孙科夫妇、蒋介石、谭延闿等以及先生其他家属、政府特任官等百人参加封棺典礼。行礼如仪后,即由孙夫人率领孙科、蒋介石、胡汉民、孔样熙到先生灵前将灵榇上的玻璃壶移开。接着孙科、蒋介石、孔祥熙、胡汉民等亲手拂拭灵榇周围。以便封棺。


  孙夫人与先生遗容决别,泪如雨下,她凝视先生许久,中山先生遗体裹扎白绫,然后外穿兰绸袍、黑马褂、脚穿白丝袜,云头黑缎鞋,戴白手套,冠大礼帽,神态如生,一如静睡。众人乃将铜棺顶盖盖上,孙科、蒋介石、胡汉民、孔祥熙然后将铜棺上的螺钉拧紧,在棺上盖上党旗国旗。然后各复原位,向灵柩各行三鞠躬礼。封棺仪式乃告成。只等次日举行奉安大典了。


  1929年6月1日。为总理奉安大典之日,四点方过,参加奉安典礼的队伍开始按奉安委员会的规定进行整队了。分十队进行。五点,举行移灵礼。行礼如仪后,奉安典礼总干事即指挥32名扛夫启灵。孙夫人、孙科夫妇、孙琬夫妇及其他亲属及其他党国要员将先生灵榇扶出灵堂。灵榇登灵车时,孙夫人、何香凝等在灵车左侧肃立,蒋介石夫妇、孔祥熙夫妇在右侧肃立。


  到时,总指挥命号兵吹启灵号,于是肃立在道上的送灵队伍立即开拔,向中山陵进发,孙夫人上了灵车后面的第一辆马车,接着先生儿女家属的马车。送灵队伍长达五六里。


  灵柩起杠奏哀乐,号炮齐鸣。随后整个丧队沿路线徐徐行进。在灵车之前是各机关团体的送丧队伍,一队队接踵走过。其中有中央党部、国民政府、各院、各部的职员,还有华侨团体,各省代表,农民代表、工人代表、妇女团体代表,以及商界和学界代表等等。在遗像亭之后至灵车前矩一长列当时的显要名流执绋都臂缠黑纱,胸佩白花,默默地徒步而行。两侧有长长的自绸带围着,约一二百人,他们是中央委员,国府委员、各院院长、各部部长以及社会名流。其中有蒋介石、汪精卫、林森、戴传贤,于右任、居正、孔祥熙、吴铁城,叶楚伧、宋子文等人。他们大多数人穿着长袍马褂。执绋队两侧有童子军和警察骑车护卫随行。


  丧队开头部分已到达大行宫,后面灵车才在丁家桥起动。浩浩荡荡的出丧队列由西向东款款而来。先是旌旗锣鼓仪仗,接着是一队身着戏装骑着高大骏马军官的马队十分威武雄壮。各兵种部队也有队列参加送丧。再后是花束、银树、伞盖、兵器以及各式亭、轿等仪仗,一队队,一簇簇,夹在前后队列中行进。宗教界的僧侣也列队参加送丧。还有穿着笔挺服装,使用新式乐器(如洋鼓洋号及各式铜管乐器)几班乐队,他们是海、陆军军乐队,还有几班使用古乐器(如笙、箫、笛、琴和唢呐等乐器),来自民间的乐队。 参加送殡行列的约近万人,各机关、各界、各行各业都有人参加送丧。雇用的扛、抬,执、提的佚役很多,其中单是抬灵柩的杠夫就有237名。这些杠夫大部分是在北京杠房中挑选来的,也有一部分是南京的,都经过短期操练。杠夫一律穿特制的蓝布镶白布边丧服,上衣前后心嵌有党徽,腰束白雍带。其次还有扛抬亭,轿,牌,匾、花圈的,手执旗,伞,花棒、灯具的,人数甚多,遗像亭前手提香炉的就有22对。


  这一日凌晨两点,南京城已是万家灯火,车水马龙地沸腾起来了,南京市民从四面八方向中山路两侧汇集。到上午8时左右,已有二、三十万人涌向街头,夹道站立。沿途有军警维持秩序。中山路上一些重要地段、路口均札有牌坊,牌坊上插满松枝,缀以蓝白素花,并嵌有题词,如中山门外一座牌坊,就嵌有:“浩气长存”四字。沿途各机关团体及各界人士分别在适当地点路祭。在丧队之前有专车前导预报丧队行进情况。三点过后,等候观看总理灵柩奉安盛况。灵柩移至中山陵安葬。出殡路线由丁家桥中央党部出发,经湖南路转入中山路,向南经鼓楼、新街口,再转向东行,经大行宫、逸仙桥,出中山门到中山陵,全程近三十余里。


  灵车来了,载着孙中山灵柩稳稳地行进着。灵柩上覆以蓝布大盖罩,盖罩顶部和四面都嵌有中国国民党党徽,极其庄严肃穆。灵车通过时,中山大道旁五十余万市民肃立默哀,目送先生灵车驶过,想起当年的平民总统、人民公仆,四十年为祖国、为人民奋斗不息,多悲伤不已,热泪盈眶。


  送灵队伍10时抵达钟山脚下陵园门口,以乐队为先导,将灵榇一步步抬上祭堂。执绋人员在左右两边护灵,登上石梯,恭扶灵柩进入祭堂。


  在祭堂停妥后,即举行奉安典礼。肃立默哀,奏哀乐、读祭辞、行三鞠躬礼、献花圈。参加典礼的除孙夫人及先生子女等亲属外,有国民党中央执监委代表、国民政府委员代表、葬事委员代表、英、法、日、美、意等18国专使参加了大典,出于对先生的敬重,各国都馈赠了珍贵的礼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先生恩师康德黎博士特地从英伦送来的花圈。这个花圈不是用鲜花做成的,而是用金属做成的。其中的梅花和花蕊是开金,其它花朵和花叶是银质,涂以彩色油漆,鲜艳夺目,精致美观,久久不衰,可以长置祭堂,用中英文在飘带上写着:“献给孙逸仙博士康德黎赠。”


  奉安礼完后,又将灵榇奉移进墓门。12时正,将灵榇徐徐下放至墓穴,这时狮子山炮台鸣礼炮101响,向我国不世出的伟大革命家、中华民主之父致敬、告别。同时全国各地车船鸣笛、停止行驶,


  行人肃立,暂停工作,全国国民均就地起立,默哀三分钟。


  最后,由孙中山夫人宋庆龄率领孙科夫妇、戴恩赛夫妇等将墓门关闭,至此,奉安大典告成。(此节内容汇编自李承勋:《记孙中山灵柩奉安南京》、曾祥进《孙中山先生系列传记文学》等)   
          


重走“奉安大典”博爱路之缘起

  
      奉安大典之后,南京百姓与中山先生相依相伴,世代守护着中山陵,也呼吸着中山陵所输送的生命之氧。对这位功、德、言行都值得后世学习、效法的先贤,人们充满敬意与深情。

  
     2019年,适逢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94周年,中山先生“奉安大典”90周年,由南京武陵文化、网易历史、中华辛亥文化基金会与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发起“重走奉安大典博爱之路”行动,欲通过重走奉安大典路线,回顾九十年的历史盛事,反思中山先生的教导,召唤国人传承博爱精神。依据当年中山先生灵柩从中山码头启灵的路线,团队将从南京中山码头出发,沿着“奉安大典”路径,前行中山陵。

  
     本次活动特邀台湾黄埔军校后代联谊会会长丘智贤先生主持。丘会长熟知近史演变,对孙中山先生深怀崇敬;因其是黄埔后代的缘故,尤其以牺牲、负责、团结的黄埔精神自勉,不辞劳苦奔波于两岸,为两岸的和平与共进贡献心血。

  
     3月16日上午,丘会长随中华辛亥文化基金会的辛亥后裔们同车从沪至宁,这次参加活动的辛亥后裔有:孙中山先生曾外孙王志雄沈罗亚伉俪、孙中山先生曾外孙王志纮、辛亥先贤邓玉麟后人邓中哲、辛亥先贤高振宵后人王琪珉、辛亥先贤宋大章后人宋煜、辛亥先贤葛光庭后人葛平章,至南 京南站,与居住南京的辛亥先贤蓝天蔚后人蓝薇薇聚首,一起简餐,之后同赴中山码头,与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汇合。
 


  后裔团队提前赶到中山码头。从左到右依次为:台湾黄埔军校后代联谊会会长丘智贤、辛亥先贤蓝天蔚后人蓝薇薇、辛亥先贤高振宵后人王琪珉、辛亥先贤葛光庭后人葛平章、辛亥先贤邓玉麟后人邓中哲(时任中华辛亥文化基金会会长,重症初愈,此次不辞劳苦辗转来宁)、孙中山先生曾外孙王志紘、孙中山先生曾外孙王志雄沈罗亚伉俪。(摄影:辛亥先贤宋大章后人宋煜)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是一支为保护传承南京文脉自发组成的民间团队,吸纳了来自各方的力量,影响力颇大。成员们有企业员工、学校教师、机关干部、媒体记者、医生护士等等,他们对南京的历史文化,有着共同的爱好。团队成立以来,成员们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南京的民国老建筑、抗战遗址、千年古镇,甚至是拆迁工地上穿梭。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不仅仅是走过历史场景,更持之有恒地记录与研究,组织各个专业类型的寻访活动,“寻考南京外十八”位置、寻访南京保卫战史迹、为励士钟塔正名等,深具意义,至2019年3月12日,记录团的活动已有518期。
 



 


团员们参加活动风雪无阻。图为他们所珍爱的团队旗帜(摄影:记录团资深团员俞聿)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团队团长舒克老师,是团队的灵魂人物。身为国内著名影评人、一级作家、江苏省电影电视评论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的他,兴趣广博,热爱文化事业,为南京城市记忆民间团队投注了无私的热情。
 


团长舒克为团员们所热爱


  团长舒克于2019年3月14号在西祠胡同向团队发出通知。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第518期活动公告:
  与网易历史频道、南京武陵文化合作,共同行走
  孙中山“奉安大典”90周年回望
  活动时间:2019年3月16日周六,中午1点到下午5点
  集合地点:中山码头广场
  交通线路:公交31路、34路等中山码头底站……
  活动内容:纪念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94周年和“奉安大典”90周年,再次行走“奉安大典”之路。
  敬请注意:请各位报名道友中午1点在中山码头集合后,积极配合合作方网易历史频道的采访,然后沿着公交34路“博爱线”向中山陵方向行走。本次活动不全程徒步,行走一小时后改乘34路车直接前往中山陵。登陵后结束!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并非第一次行走奉安大典博爱路,这已是他们继2009年5月第56期、2014年5月第295期之后的第三次行走了。舒克在网站发布公告后,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原团长高松在跟帖中回顾了团队十年前第56期徒步再走奉安大典路活动的进行情况:为纪念奉安大典80周年,记录团于2009年5月31日早晨6:00在南京浦口火车站广场中心球状雕塑集中,开始向中山陵进发。自愿者自行准备一切所需物品,根据个人体力情况选择加入地点。8:00--8:30分,有团员在湖南路与云南北路交汇处(原中央党部门前)加入行走;10:30左右,有团员在中山东路中央饭店门口加入行走。大家默默地行走,在行进中感受奉安大典盛况;活动第一到达地:中山陵入园门口,直至到达活动终点:中山陵山顶孙中山先生陵寝室。

 

  十年之后,舒克发出重走奉安博爱路的号召,团员们纷纷跟帖。此次报名参与的道友五十余人,加上后裔团队,集合在中山码头的人有六十多人。
     
  道友 SUN 是辽宁省阜新人,2016年定居南京,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记录团的活动,以一首《永遇乐 · 南京中山陵》表达对中山先生的敬意:

      
  翠碧钟山,江东名胜,伟人灵地。
  头枕长江,闻涛千里,百年东流去。
  当年苍海,风嘶雷怒,应是冲天潮起。
  振中华,摧枯拉朽,一扫大清败絮。
 
  一生九死,飘泊四海,尝历悲风凄雨。
  军阀无赖,乱麻国政,动荡平生际。
  民生凄苦,民权何在?民族脉丝如缕。
  毕一生,公心天下,慨然身许。 

 

一起踏上博爱之路
 

  2019年3月16日中午一点,后裔团队与南京城市记忆民间团汇合于中山码头。大家在中山码头参观了码头售票大厅内的奉安大典图片展,并追溯了中山码头的历史发展。
 



观看中山码头售票大厅内的奉安大典图片展览
 

  1928年(民国十七年),为保障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的顺利进行,国民政府决定在下关江边建设码头以迎接先生灵柩,并被定名为津浦铁路首都码头。

  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先生灵柩到达下关江边码头(即今中山码头),由挹江门进入南京城内。奉安大典举行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灵柩所到之处均被冠以“中山”之名,如中山门、中山桥、中山路等。1936年3月15日,灵柩登陆的下关码头亦被定名为中山码头,并沿用至今。中山码头正式命名后,附属候船室及公交车站启用。

  随着南京经济的复苏,作为当时渡江的唯一通道,中山码头运输较为繁忙。高峰期日航约150班次。1967年1月3日,“文革”武斗引发南京交通中断,下关中山码头轮渡停开。当时的中山码头,最常看见的一种景象就是火车轮渡。那时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经过南京时,被长江挡住了,只能靠火车轮渡将车厢运过长江。汽笛声声的火车轮渡,一直延续到大桥开通后才逐渐消失。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轮渡的过江需求得到极大缓解。2012年,下关区政府着手出新中山码头,将其恢复成民国风格。

  城市建设进一步发展,此时的中山码头已没有人们争渡的场景。但这里并不冷清,码头附近就是南京西站,南来北往赶火车的人特别多,所以这里还是颇为热闹。

  一点半,网易直播开始。丘会长向观众们诉说了此次活动的缘起,并介绍了孙中山后人及其他辛亥志士后人的情况。城市记忆代表舒克也向各位嘉宾介绍了团队的概况。随即,行走活动正式开始,大家从中山码头启程,沿着中山大道向中山陵方向进发。
 

                                                   
 网易直播开始,丘智贤先生向大家介绍这次活动缘起

 



孙中山先生曾外孙王志雄接受采访
 

 

辛亥先贤高振宵后人王琪珉接受采访





辛亥先贤葛光庭后人葛平章接受采访

 


大部队从中山码头出发





中山码头广场集体照


沿着公交34路博爱线路边说边走

 

 

记录团团员特地换上中山装,参加这次活动,与中山后裔一路交谈

 



路过南京颐和扬子饭店,图为扬子饭店正门

  一行人路过南京颐和扬子饭店,该饭店始建于1914年,是南京仅有的使用明城墙砖修筑的法式古堡型建筑。现存砖木结构三层楼1幢、43间,二层楼房2幢、32间,平方7间。坐北朝南,木楼梯、木地板、木屋架,铁皮屋顶,屋面较陡,建筑面积2429平方米。只有7间房;建造之初便是酒店,孙中山先生的伴侣宋庆龄女士曾在此下榻,接待社会各界人士。
 


记录团请后裔团队在扬子饭店前合影
 


颐和扬子饭店大合影


  路过渡江胜利纪念碑。渡江胜利纪念碑建成于1979年4月,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热河路广场中心,远远望去,整座纪念碑如同一艘乘风破浪的战舰。碑座正面镌刻邓小平手书“渡江胜利纪念碑”,背面镌刻毛泽东手迹《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路过挹江门。作为下关入城的重要通道,南京挹江门最初只是市民为进出城方便而在城墙上挖开的一个门洞,称作土城门。民国建立后,为了繁荣下关码头岸线,1914年5月,在时任江苏省民政长韩国钧的支持下,南京地方当局在仪凤门西南的城墙上新开单孔城门一座,韩国钧是泰州人(韩国钧是海安人,当时海安属于泰州),泰州古称“海陵”,这座南京的城门就被命名为“海陵门”。1928年7月,国民政府下令改海陵门为挹江门。1929年,为迎接孙中山先生从北平西山碧云寺南下的灵榇奉安钟山,将挹江门单孔拱门改为三孔拱门。同年4月,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题写“挹江门”匾额。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时,挹江门城楼被炸毁。日军曾在此一带进行过惨绝人寰的杀戮,后红十字会执拾罹难者遗骨于此共葬,现绣球公园内立有纪念处一座。1945年抗战胜利,挹江门城楼重建的工程就开始,1946年彻底竣工。


路过江南水师学堂及民国海军部旧址,集体合影



记录团团员质朴可爱

  海军总司令部所在地原是江南水师学堂。设有驾驶、管轮两科。从1890年至1911年的前后22年间,先后毕业的驾驶科学生有107人。教员多是英国人。课程设机械、天文、航海等。鲁迅先生曾于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考入管轮科就读。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海军部成立,将江南水师学堂改为海军军官学校,此后经历数度变革,1949年8月,这里成为华东军区海军学校。1950年12月,扩建为海军联合学校。1970年以后,这里成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舰船研究院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所在地。1982年,国民政府海军总司令部所在的江南水师学堂旧址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考虑到多位参与者年龄与身体状况,本次行动并没有全程徒步行走,一小时之后,大家乘坐公交34路“博爱专线”车,继续行程。海军部马路对面就是公交站台,大家便在该站台等候公交车。

                   
   上车后,沿途名胜数不胜数,舒克侃侃道来,如数家珍,与丘智贤会长谈了一番


  南京公交34路运营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玄武区,于2013年4月28日开通,是下关地区联系城东方向的唯一公交主干线路,由于所行车的正是当年奉安大典路线,所以又称为“博爱线”,是南京市公交的形象大使。南京公交34路线路长度上、下行均为15.8千米,西起于鼓楼区中山码头站,途径萨家湾、山西路商圈、鼓楼广场、珠江路商圈、新街口商圈、大行宫、明故宫、中山门、中山陵等主要区域,东止于玄武区中山陵停车场站。
 



车到下马坊,再下车继续行走

 

到达中山陵广场入口处,举行了怀念祭奠仪式

  舒克老师向大家解说:当年奉安大典到了这里,举行了重大仪式,世界各国都有代表来参加。从这里,中山先生灵柩正式进入中山陵,层层推上去,进入他的陵寝。我们从中山码头到中山陵,走完了这段奉安大典的博爱路,通过这次行走,表达我们会将中山先生的博爱精神向我们的后代一代代传承下去。大家请高呼‘博爱’!

  众人随之高呼“博爱!博爱!博爱!” 赤诚的呼声震向了云霄!

  丘智贤会长看到大家的淳朴激情,不禁竖起大拇指。他为这次活动作了最后陈述:

  从1925年3月12日早上九点半中山先生逝世,到1929年6月1日,中山先生正式奉安于紫金山的中山陵,中间经过了很多年。当时孙中山去世,中国尚未统一,处于分裂的情况,但后来中山先生去世以后,不管当时是什么政权,都对他予以最高规格的尊重;同时决定修建中山陵。中山先生生前的遗愿是希望葬在紫金山,于是开始在南京修建这一工程。但是因为国家尚未统一,政治上很纷乱,修建陵园的工程也是一波三折,本来奉安大典应该于1929年3月12日中山先生的逝世纪念日进行,被迫推迟到6月1日才完成,这一段路程非常不容易。

  我们今天虽然路途不是很顺利,中间碰到交通问题等等,但可以想见,当时整个道路是新修的,民众围于道路两侧,送葬队伍缓缓前行,即使非常艰难……最后功成圆满。

  奉安大典的顺利举行,也标志着当时北伐之后的全国统一的新格局。我相信,我们都能认识到今天的行走是非常有意义的。也希望将来会越来越好。感谢大家!

  至此,众人团结一心,完成了这一段极有意义的怀念之旅。
    

     

 


中山陵园门口合影

 



记录团团员(左二)与中山先生后人(右二、右三)及辛亥先贤宋大章后人(左一)合影

 

 




到达博爱坊



微笑的记录团团员,博爱之都一公民



总理奉安,钟山长眠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