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露头角:蒋中正先生早年军事生涯之观念与成就
蒋先生自同年值其38岁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根据我手头的一份档案,蒋先生在童年时期属于活泼好动、十分调皮的孩子,三岁那年除夕,他忽发奇想,欲测知自口至会厌深度,戏以箸探之,既入,不得出,晕绝,经医救始甦。
小时候跑到家边的池塘游泳也差点溺水。“五岁,是冬,公见檐前缸水冻冰,圆明如镜,乐甚。乃即伸腰扑取,以用力挣扎过猛,致身倒植水缸中,久之,家人见而获救,然已气息奄奄。”
七岁,公智识稍开,喜舞玩刀棒,哗召邻舍子,效军队战斗状,自为大将,部署群而指挥之;或高视阔步,指画天地,登坛说故事以为戏。
蒋中正六岁入塾,接受教育;八岁读大学、中庸、神童诗;九岁读千家诗;十岁读孝 经与三才略。十一岁时,闻美国历史与总统为国家公仆说,而有平等思想,尔后,又读春秋、唐 诗、诗经、易经、左传等。当时家境颇艰,有“母造饭,儿爨薪,母拂床,儿摺褥,母喂蚕,儿剪桑,儿肥料灌园以为乐”之记。静躁如出两人,特质颇值玩味。十七岁时入凤麓学堂,习英文、算术,受新式教育。十八岁,在凤麓学堂与校董冲突;十九岁,受顾清廉鼓励,有出国留学之志,并始知孙中山先生革命之举。
蒋先生自6岁进入私塾念书,他的学习生涯从6岁到24岁,在私塾时期他读的是传统的四书五经,蒋先生9岁丧父,之后与母亲相依为命,蒋先生在民国二十九年也就是1940年,蒋先生在其日记中记述:在日军的飞机轰炸中,他还能静下心来去思考政策国家大事,进行决策,十八岁时他遇到了一位老师叫顾青廉先生,这位顾老师对蒋先生说:你应该出国留学,增广见闻,蒋先生听了后很受触动。在他二十岁,入龙津中学堂,家受勒捐摊派,而有革命之心,决计出洋,剪去发辫,赴日本,在日本,没能如愿以偿进入军校,改入清华学校,但是这次发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日本他结识了陈其美先生,陈先生早年参加革命,后来蒋先生和陈先生称为了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
24岁时,他从振武学堂毕业来到高田野炮军第十三联队,当时他是以炮兵专业学习,进入部队,他的阶级是士官候补生。蒋先生回国后跟随陈其美参加了革命,光复了杭州,蒋先生亲自率领部队攻打巡抚衙门,为光复杭州立下战功,后被任命为第五团团长,在民国二十四年也就是1934年,他还曾写过一本书名为《国民与航空》,单论军事素养,蒋先生不算高,但为何他在人才济济的国民党当中能统领群雄?日本军队在1885年由原来的学习法国改学习德国普鲁士,日本陆军是以德国陆军为模范,蒋先生在日本期间十分刻苦,业余时间经常思考日本军事发展,实地考察军事联动,所以蒋先生后来许多的军事素养来源于他本人的刻苦自修以及外籍军事顾问的帮助,蒋先生到日本后自己创办了一本杂志叫《军生》。他在那时就主张军政分离。比如说:你不能既当省长又担任该地的最高军事主官。
蒋中正自六岁开始受教,先后接受了长期的私塾国学教育、新式学堂教育,以及军事教育,所受教育时间与同侪相比,并不为短,更不当以现在学制,贬抑前人。
蒋中正求取新学与赴日习军事的动机甚强,来自于家国所受的压迫,在课堂所授的军事基本教材外,曾圈点日军视为管制教材的德译「巴尔克战术书」六次之多,该书 堪称当时德军、日军作战层次必读经典; 并对航空、军事教育已多个人思考探寻。光复杭州,证明蒋中正为一位深具勇气与方略的军事指挥官。
蒋先生在民初混乱的政治格局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在他27岁时,也就是民国二年,他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中华革命党,继续二次革命,期间他还曾搜集情报指挥刺杀袁世凯特使郑汝成,而后陈其美先生不幸遇害,在陈其美先生遇害后,蒋先生继承陈先生遗志,那时讨袁战争还在继续,在今天的山东潍坊,组织东北军一些临时部队,蒋先生被任命参谋长,但他上任仅13天,转折出现。他被任命为援闽的作战科主任。民国七年1918年,他指挥炮兵作战,有一段关于他的描述:部下几视公为神,而不知其为砲科出身也。世人称公善战自此始。
蒋中正因与同事龃龉而辞职,挽留均未果,返回沪上,总司令陈炯明称「计划,均如 议施行,收效甚速」,「弟幕中有几人胜任,兄所深知,惟望早日回埔」;后又提出可交枪三千,交蒋中正练一中坚军队。
蒋中正回闽,九月廿六日,任第二支队司令官,率部约千余;十月间,支队成立,诺愿「统一中华,平定全亚,威振寰瀛,光耀两极,完成革命伟大之盛业」;由福建长泰攻仙游、永泰,后又因命停战;在停战际,敌李厚基部突然反攻,蒋中正寡不敌众,只身出逃,当时士兵亦如同军阀抢夺财物而溃。卅三岁,于长泰训练支队,陈炯明嘱其设计练兵场与营房、部队编制等;在漳州一带剿匪;居于鼓浪屿;蒋中正以现有部队不听指挥,人才难得,经费无着,亟盼辞职,并建议裁撤支队;护法战争告一段落,蒋中正又拟游学欧美三年,中山先生未许,命其访日,联络日本朝野;后又回沪上,与中山先生过从更密。
此时他阅读了温胡文忠全集、曾文正家书,看春秋、 陆象山全集、历代通鉴辑览、聪训齐语、 政治学大纲、军事常识、日本军制学、俄国革命记、经济学原论、国民经济学原论、 新村记、易卜生记、鄂尔斯泰人生观、欧洲地图、大演习战况地图。另读英文、俄 文,预备留学,阅新潮、新青年、东方杂志等书。
卅四岁,与中山先生同在沪上,时往趋谒;后又抵闽,伤寒、牙病,游鼓浪屿、普陀山等;又回漳州,返沪上、回武岭、游雪窦、宁波天童寺;陈炯明多次请回营;拟定对河源作战稿;代许崇智行第二军军长职权;攻占惠州、博罗等;协助陈炯明克复广州,中山先生致信称「计吾党中知兵事而且能肝胆照人者,今已不可多得;惟兄之勇敢诚笃与执信比,而知兵则又过之。兄性刚而嫉俗过甚,故常龃龉难合;然为党负重大之责任,则勉强牺牲所见,而降格以求,所以为党,非为个人也。兄以为然耶?否耶?」
因副司令张国桢通敌,又决定辞任回沪、返乡;后中山先生、胡汉民、张人杰、戴季陶等联电催促回沪;至当年年底,蒋中正仍未返任。
卅五岁,居于故乡,与胡汉民、廖仲恺、戴季陶、古应芬、杨庶堪、邵元冲等,常 有书信,并提出方策,认为粤军将领、部队复杂, 中山先生援桂军事恐难成功; 与戴季陶为出山事争执,蒋中正当时已认为陈炯明难以共事,戴季陶自认本身仅有学究之才,特别希望蒋中正发挥长才。
拟就军事意见书,指出应平定广西,后得四川,于三年内编成十师余部队,并且筹备兵工厂、建筑粤汉铁路,以备北伐;蒋中正首次提出练兵计划,组织一旅三团,八千杆以上枪械,如果有械有饷,可在四个月内完成练成,「不患其事之不能实行,惟以无械无饷为念耳。」
因四川内部有变,再应陈炯明之请,赴广州参与军事,陈炯明欲请其任中军指挥官攻广西、图长江;主张邓铿应积极进取,从速对外发展;致函中山先生先巩固内部,缓选总统,以实力引领外交;回乡后,又屡接中山先生、胡汉民、许崇智、陈炯明、古应芬等电促其回粤。
中山先生攻桂,王太夫人卒,令其夺情,与陈炯明不合,复归,又请来,时陈炯明反对北伐;回乡营造王太夫人墓;前往桂林,草成北伐作战计划书。
卅六岁,至桂林大本营,绘制作战地图、集中计划表等;主张先取湖北,众人从之; 见有儿童放风筝,思念纬国;因陈炯明有异志,辞北伐职务,军事不行;返乡营墓; 众人又促返;主张先定粤局。
六月二日,中山先生再促返粤;十六日晨,陈炯明叛变;廿九日。登永丰舰随中山先生平叛;七月九日,亲自指挥通过车歪砲台;因讨陈战况不利,乃随中山先生由港归沪。
中山先生会苏联代表越飞;主张先谋根据地,再取广州;当时饷弹两缺,革命军仅约两万,情况极为困难,蒋中正主张重视舆论、收容青年;着《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
任为东路讨贼军第二军参谋长;蒋中正感想「军事以计划、运输、指挥三要素结合而成,汉高祖之倚重萧何、张良,而以韩信为次也,宜哉!」
又欲去,中山先生勉以「夫天下之事,其不如人意者,固十常八九,总在能坚忍耐烦,劳怨不避,乃能期于有成,若十日无进步,则不愿干,则直无事可成也。」中山先生指出,必有根据地为凭借不可,「兄等在福州,则为我之后盾也」,否则自己不过一租界之亡命客。
此间,他读了《交战与统帅学终卷》,三读《胡文忠公全集》,又读《石达开日记》等。
卅七岁,滇、桂、粤军合驱陈炯明,中山先生复任大元帅;又返沪上;古应芬盼其建立党军;对廖仲恺主张先以政治方法统一中国,而求行使主义。
汪兆铭来函:「若吾兄能以所言见之实行,弟誓竭一身所有之心力,以从兄后而为兄 助也」;又有「兄为治愈目疾计,必须来沪,琐事断不扰兄,但遇重大事项,就商于兄,以代作书,如此,于兄无损,于事则大有益也,乞兄念之」之言。
二月三日,任国民党本部军事委员会委员;认为须探明滇军态度后,再请 中山先生 返粤;二月十八日,任为大本营参谋长,屡催其行;蒋中正请先平定潮、梅,以绝陈炯明后患;三月十五日,胡汉民、汪兆铭、邹鲁、林业明、林直勉、胡毅生,来甬趣驾。
三月二十一日,电请 中山先生整理财政,并归廖仲恺负责,以替杨西巖;主张许崇 智粤军先返省城,集中军力、厘订方案、整理财政;随中山先生办理相关军务,责任更重。
陈炯明攻博罗,广州震动;随侍 中山先生,阻止溃退;至虎门冒雨观察砲台;六月十七日,任为大元帅行营参谋长;七月十四日因人事复辞职。八月,筹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考察政治与党务,八月十六日启程;八月廿五日抵达苏境;九月三日起,分见苏共东方部长、外交委员长、秘书长、远东局长、东方局长、陆军部次长、参谋总长、教练总监、教育总长、越飞、托洛斯基等,蒋中正拟定代表团意见书,并曾于共党第三国际开会中致词。
参观陆军学校毕业生游行、步兵第一四四团, 蒋中正亲往致词,后又参观 步兵第二学校、军用化学学校、高级射击学校,又乘飞艇(军用飞机)、旅 行飞机,并参观海军大学、海军学校、海军机器学校、海军博物馆、海军印刷局、彼得格勒军港、制造潜艇机器、电气工厂、摩拉塔战舰、练习舰、鱼雷艇、第二号潜水艇、大影戏园、依晒克教堂、大戏院、电灯泡制造厂、发 电厂、农村学校、合作社、中央执行委员会、红场阅兵式等。
十二月八日,蒋中正回国,苏联未接受中国国民党在库伦建立军事基地要求,改以增加军事教育援助,因此对陆军军官学校初期创立有所助益。
卅八岁,民国十三年(1924年)元月二十四日, 大元帅任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二月三日,任为中国国民党本部军事委员会委员;至二月二十一日, 再度请辞; 中山先生不许辞职,廖仲恺、胡汉民等亦先后挽留,廖仲恺更称如其不来,只有自杀谢人。
蒋中正希望能有一专心办学环境,并建议中山先生以胡汉民长省,安定广东,做为根本,否则徒然联合他省势力,仍不免重蹈覆辙。
蒋中正对廖仲恺言,中山先生回粤一年余,对于民政、财政、军政,尚无实在方案内定,政府中人得过且过。「粤中财政,已为财团所把持,财团不去,则财政无人可办。」
「弟意现在粤局,自宜于用人行政,确立方针,理财整军,妥定办法,不能作深远 高奇之施政企图,祇可守因陋就简,按步就班,确能实践之挽救方案,以资进行; 则半年内统一广东,一年内整理广东,年半以内,可以准备周到,年半以后,乃可向外发展矣。盖现在粤局,不患在外敌之 强,而患在内部之杂,即此时吾党,不患 在对外之难,而患在治内之艰。」
蒋中正认为, 孙先生之事业,精神上、历史上,早已成功;而事实上、时代上欲求成功,则非孙先生一人之事;另对于俄国,认为「俄党殊无诚意可言,即弟对兄言俄人之言,祇有三分可信者。」当时共产国际欲蒋中正加入,蒋中正复以必须请示孙先生,即被嘲讽为个人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