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站 致敬中山先生
5月27日上午九点,交流团前往台北孙中山纪念馆致敬。

台北孙中山纪念馆位于台北市信义区仁爱路四段,是为纪念“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而兴建的,该馆于1972年落成,是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师王大闳的作品。
纪念馆的平面是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高度30.4米,平面分成前后两大部分,前为中山雕像纪念堂,后为表演厅。正面入口处的屋檐向上翻起,据考察,这种奇特的屋顶造型可追溯至唐宋。王大闳在借鉴传统建筑的同时,也赋予了不同的新意:他以简洁有力的线条勾勒屋脊,巧妙的将屋顶形成三度曲面,从造型上看,整个建筑接近完美。他以线条取代块面,注重柱子、门窗、屋檐的线条美感,色调朴实且耐看,具有淡薄而宁静致远的气质,整个建筑散发着一种东方古典的含蓄美。

不远处 可望见台北地标“101”
中山后人王志雄沈罗亚伉俪在中山纪念馆前合影
纪念馆前众后裔合影
为缅怀国父孙中山先生之功勋,台北中山纪念馆每隔一小时就有礼兵换岗仪式,礼兵由台湾陆海空三军仪队轮派担任,每小时整点换岗,行交接大礼。此次辛亥后裔访台交流团向中山先生致敬的仪式就在上午九点换岗后进行。

两岸辛亥先烈志士后裔向中山先生敬献的花圈



辛亥后裔访台交流团团员全体肃立

行礼

礼毕,大殿合影
中山纪念馆不仅仅拥有气宇轩昂的建筑,它也是为岛内最大型的国家级表演场地。馆内设有演讲厅,常有学术性、生活性的讲座;馆内“国家级”的艺廊中山国家画廊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在此展出;宽敞、明亮又气派的“国父”史迹展东室、西室,东室以中山先生与中华民国为主题的展览室,西室以中山先生与台湾为主题,并介绍台湾的历史等等区域。还有逸仙艺廊、德明艺廊、翠亨艺廊、载之轩、翠溪艺廊、翠溪艺廊视听室、视听中心团体欣赏室、中山讲堂、演讲厅、逸仙放映室、孙逸仙博士图书馆、励学室等等,其中孙逸仙博士图书馆于2002年9月底重新开放,藏书三十余万册,在地下室增阅儿童阅览室、书报阅览室,全年供民众阅览。
在中山纪念馆工作的吴雪慧女士向团队介绍馆内概况,并指引大家在馆内参观。
在中山纪念馆工作的吴雪慧女士向团队介绍馆内概况,并指引大家在馆内参观。

吴雪慧女士代表中山纪念馆接受访台交流团赠送的旗帜及《沧桑》一书

南京,云锦的故乡。愿友谊长存:)
第四站 拜会党部


国民党中央党部位于台北市八德路二段232号
吴敦义,1948年出生于台湾省南投县,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中国国民党革命实践研究院结业,曾任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台湾“行政院院长”、中国国民党代理主席。2017年8月20日,吴敦义就任第14任中国国民党党主席。
吴主席向后裔们表达了诚挚的欢迎,对各位的先祖缔造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表达了最诚挚的敬意和感谢,并祝福大家此行丰硕、称心如意。

交流团团长王志雄先生首先代表因病未能前来的中华文化基金会会长邓中哲先生代为问候吴主席,之后向吴主席介绍了这次团队由中华辛亥文化基金会及南京武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两部分组成,此次这次组团来台的目的,除了叙辛亥、叙友情,更是为了未来可以更好地发扬辛亥主题, 厘清辛亥历史中未能厘清的线索,使后代铭记这段历史。
王志雄特别提到,武昌起义后新军将领张绍曾、蓝天蔚等联名《奏请立宪折及拟定政纲十二条》递呈清廷,发动“滦州兵谏”,要求实行立宪。滦州兵谏震动京师,清廷立下“罪己诏”,五日后颁布立宪十九信条。对于 “士官三杰”(吴禄贞、张绍曾、蓝天蔚)三位将军为民主共和所付出的努力,王志雄特别予以肯定,……目前两岸辛亥志士后裔有愿望促成两岸青年学者合写《辛亥革命专题史》,希望得到吴主席的支持。

吴敦义主席深表支持,如果两岸学者及后裔进行相关辛亥研究,党史会的材料将向大家开放。吴主席侃侃而谈,回顾了自己从政的历程,其亲身经历的两岸政界开启经济文化交流之旅的经过,表达了台湾政权轮替后经济、国家竞争力衰退,两岸目前陷入僵局的忧虑,并重申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维持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的重要。

吴敦义主席接受访台交流团赠送的旗帜与礼物

辛亥后裔访台交流团与国民党主席吴敦义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