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满的刹那
圆满的刹那
露珠带来夜的密语,字传达着文学的美。它的出现带着它曾有的全部历史。“江南”是“草长莺飞”的江南,也是“落花时节”的江南。合适的字出现在合适的地方,是为美。读者在作者的文字里看到了自己曾经的生活和向往的一切,那一刻,身心与文字无间贴合。朱自清说,美是圆满的刹那。
人生而具有独特性、单一性、孤独感,艺术让人重新找到这份感觉。没有任何中介联系的时候,单独面向一件作品,将是一次最真诚坦白的对话,和最真实的属于自己的体验。比朋友和恋人更可靠些,因为剔除了杂念。
该如何过完这一生?奥斯特洛夫斯基有答案,布罗茨基有另一个,他说,人的一生终归是自己的,在对别人的外貌、别人的经验重复上,在同义反复中耗尽这唯一的良机,是令人遗憾、令人难受的。
他不应该去过外力强加或指定的、看上去甚至是高尚的一生。美学的选择,也是对生活的选择,是不是该具有高度的个性化?个人的美学趣味越坚定,他的道德选择就越准确,他也就越自由——尽管他可能越不幸。诚然如此。历史上,真正做自己的人,结局会不幸;做不了自己的人,一生都可悲。
有保留,能达到圆融吧。布罗茨基说,也许,存在着另一种途径。
人生而具有独特性、单一性、孤独感,艺术让人重新找到这份感觉。没有任何中介联系的时候,单独面向一件作品,将是一次最真诚坦白的对话,和最真实的属于自己的体验。比朋友和恋人更可靠些,因为剔除了杂念。
该如何过完这一生?奥斯特洛夫斯基有答案,布罗茨基有另一个,他说,人的一生终归是自己的,在对别人的外貌、别人的经验重复上,在同义反复中耗尽这唯一的良机,是令人遗憾、令人难受的。
他不应该去过外力强加或指定的、看上去甚至是高尚的一生。美学的选择,也是对生活的选择,是不是该具有高度的个性化?个人的美学趣味越坚定,他的道德选择就越准确,他也就越自由——尽管他可能越不幸。诚然如此。历史上,真正做自己的人,结局会不幸;做不了自己的人,一生都可悲。
有保留,能达到圆融吧。布罗茨基说,也许,存在着另一种途径。
——读朱自清《文学的美》、布罗茨基《也许,存在着另一种途径》
杂花生树
白腹黑背的鸟儿热闹,几只合唱了一台戏,有繁弦急管,有缓歌慢板,说的大概是久雨放晴的欢乐,觅食踏青的邀约,抑或是浓情蜜意的告白。几个花衣的人在凝神谛听,欣欣然。太喧闹打扰了人,还是太不礼貌被人打扰?总之,结果是扑棱棱,飞了。三五只麻雀贴在白色的檐角线上,缩着脑袋,等着晒走潮湿,晒出活力来。
清末民初报纸多多,旋起旋没。报纸性格如人,张之洞办的官报是大家长,堂堂正正,教化说理,有权有势,不管人爱不爱看,强行摊派,官手一份。革命报是爱惹事的儿子,火爆、直爽,揭弊害,抖隐私,不服管,屡兴的报案,板子总打在它们身上,还要逐出家门。政治势力的喉舌是互不相让的兄弟,各是其是,各非其非,大开笔战,意气之争,搅起一团浑水。靠着冰山般的后台,可以撞沉轮船。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年代,十年冰山也可一日消,笑到最后的似也没几家。小报、花报是兄弟中不成器者,帮不了小忙,也碍不了大事。家长里短,风月绯闻,打架杀人,显贵背景,八卦而已,聊以破闷消闲,浪费时间。也有不依不靠,单门立户的商报,民国的《汉口中西报》属此类。持论中立,稳健,超然政治之上,守着自营的广告,不接受各方的献金,竟在倒报馆比倒饭馆还容易的时代,坚持三十一年。抗日烽火逼近,一家民办报纸终究没有实力西迁,散了馆,分了家,消失在茫茫历史中。
思考的着眼点,永远是问题。思考要从发问开始。提出一个好问题,所得已经过半。提问要在点,直击目标;提问要问得浅,能提小孩子的问题最佳;问题要有价值,问题题目中已经包含着唯一答案的是蠢问题,好问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是关切着其他问题的,或改变习知的答案。人文学科的问题宜观照到文化,尤其是与人生、社会有关的文化问题。
合适的例子,应该是简明贴切的,应该是新奇不俗的,应该有反例,也有通过归纳而成的通例,还有分类而成的特例。
思考的方法不能代替思考,正如读书的诀窍不是阅读一样,以这句不是赘语的赘语向张五常致敬。
像张五常那样思考
张五常,香港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
张五常,香港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
岳麓书院有王九溪先生“读史六法”,铭勒于石,其一曰,“玩书法”。书法有什么可玩的?即便是唐錾宋刻,看多了,还不是没个性的印刷体?书法宜有别解,史家以成一家之言为心志,百家百史,玩味的当是史家的写作方法,梳理叙议次第,明了作者心曲,洞悉微言大义。
张五常治经济学,写短文《思考的方法》,很有见地。仿其笔意,解构其文。
张五常治经济学,写短文《思考的方法》,很有见地。仿其笔意,解构其文。
咬定青山
常见引用名人大家之言,六经注我,以证吾道不孤,为我的说法背书。殊不知,思考的着眼点,不是人的名气。牛顿被苹果砸中,发现万有引力,成为千古科学巨匠;他也用了许多“科学现象”证实上帝的存在。人言不足畏,只看言之是否有理。思想的高下之别,在于思考的深入广泛和肤浅偏蔽之间际。
思考的着眼点,永远是问题。思考要从发问开始。提出一个好问题,所得已经过半。提问要在点,直击目标;提问要问得浅,能提小孩子的问题最佳;问题要有价值,问题题目中已经包含着唯一答案的是蠢问题,好问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是关切着其他问题的,或改变习知的答案。人文学科的问题宜观照到文化,尤其是与人生、社会有关的文化问题。
客从何来
好问题从哪里来?胡适的名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知被多少学术达人批判过,然而罕有批判者的成就超过胡适之。假设的问题,是脑中朦胧的雏形,是隐隐的诱惑,是预感,是召唤。批判者纠执于主观、先入之见、颠倒了学问的次序等,肆意其火力。却不曾想过“假设”并非从天而降,也是从博览广读,焦思苦虑,积一己人生体验中获得的,如何不是从实践中、从读书中发现问题的呢?逻辑有助于推理的正确,但不是idea(思想)的根源。因预感而起雏形,以想象力丰富之,建构其框架,实证以逻辑,这是有效的思考方式。
成峰成岭
思考不能偏执于单一取向。如果你想解释什么是马,常规的做法是描绘其形状,不断限定之后逐渐接近所指。换一个角度也许会更快让人理解,你可以说马不是与之类似的骡、驴、牛、狗、猪等。思考的角度可以正,亦可以反。可以是一个方面,也可以列举几个方面。可以远(大局、大略、大要),也可以近(枝节、局部、细节),但始终要先把握大局,再审视细节,不能本末倒置。
艨艟一毛
思考的过程要向人传达,推论演绎不可少,而举例以证最为适用。能举出合适的实例,有助于深切、直观理解问题的要旨,也极能体现思考者的水平,此番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之功力,非弄通弄透问题者不能办到。“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的《观书有感》,十分切合读者、作者思考有得的心情。
合适的例子,应该是简明贴切的,应该是新奇不俗的,应该有反例,也有通过归纳而成的通例,还有分类而成的特例。
放下着
思考并非解决问题无往而不利的法宝,自然有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怎么办?放下着。静候时间去解答。
思考的方法不能代替思考,正如读书的诀窍不是阅读一样,以这句不是赘语的赘语向张五常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