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著文学史考
钱基博与儿子钱钟书
大家都知道钱基博的文学史著作——《现代中国文学史》(一作《现代中国文学史长编》,最早在无锡国学专修馆铅字排印了二百册),几乎没有人知道钱钟书也写过“文学史”。近来耽读创刊于1932年10月的《光华大学半月刊》,此刊有钱家三人露面,其中钱基博最活跃,发表了很多文章,此外则是钱钟书和钱钟汉两人,均有文章在该刊刊出。
1933年上半年,是钱钟书在清华大学就读的最后一个学期,就在这个时期,钱钟书写了一封信给正在光华大学任教的父亲钱基博,此信刊布在1933年4月10日出版《光华大学半月刊》第一卷第七期,题目是《上家大人论骈文流变书》。
正是在这通书信中,钱钟书提到自己的文学史写作。该信一开始说:
“赐《韩文读语》《骈文通义》并石遗丈为儿诗,一一收到。《骈文通义》词该(赅)义宏;而论骈文流变,矜慎不苟,尤为精当,儿撰文学史中,有论骈、散数处,亦皆自信为前人未发;略贡所见以拾大人之阙处。”
从这段文字可知,钱钟书此言乃是缘钱基博的《骈文通义》一书而发,他是要为乃父的著作弥补缺漏的,所谓“自信为前人未发”,言下之意,钱基博亦“前人”之一,而《骈文通义》亦未发其覆也。钱钟书总是这么咄咄逼人,实在可爱可敬。
钱钟书随后说他对骈、散的观点道:
“儿谓汉代无韵之文,不过为骈体之逐渐形成而已!其以单行为文,卓然领袖后世者,惟司马迁;而于汉文本干,要为枝出;须下待唐世,方有承其衣钵者。自辞赋之排事比实,至骈体之偶青妃白,此中步骤,固有可寻。错落者渐变而为整齐。诘曲者渐变而为和谐。句则散长为短。意则化单成复。指事类情,必偶其徒。突兀拳曲,夷为平厂(敞)。是以句逗益短,而词气益繁。扬雄马相如班固张衡一贯相嬗,盖汉赋之要,在乎叠字Word。 骈体之要,在乎叠词Phrase。字则单文已足,徒见堆垛之迹。辞须数字相承,遂睹对偶之意。骈体尠叠字。而汉赋本有叠词,只须去其韵脚,改作自易。暨乎蔡邕,体遂大定。然汉魏文章,渐趋俪偶,皆时有单行参乎其间。蔡邕体最纯粹,而庸闇无光气,平板不流动;又多引成语,鲜使典实。及陆机为之,搜对索耦,竟体完善,使典引经,莫不工妙,驰骋往来,色鲜词畅,调谐音协,固亦如《宋书》《谢灵运传》所云‘闇与理合,非由思至;’而俪之体,于机而大成矣!试取历来连珠之作,与机所撰五十首相较;便知骈文定于蔡邕,弘于陆机也。大人必能赏会斯言。”
这一段乃是钱钟书论骈文与散文的精粹,也是他最得意的地方。因为说完这段话,钱钟书自己也忍不住要得意洋洋了:“彼作《四六丛话》者乌足以知之!即此一端便徵儿书之精湛矣。” 通常认为乾隆时期孙梅所著《四六丛话》是一部较为系统的集大成式的骈文理论批评著作,在钱钟书眼中,真是不值一谈也。这里的“儿书”很显然,就是上面提到的文学史,以此还可以判定,钱钟书所作的“文学史”与乃父钱基博的“现代中国”断代的文学史不同,还是自古及今一贯的“中国文学史”。钱钟书忍不住要自称自赞,固然有值得称许的地方,也有得意的味道,因为前人未见此点,乃自己独到的领悟。这是一个学者对自己的研究成果的肯定,也有着在父亲面前“撒娇”的意味:儿子值得您骄傲吧。
钱钟书在该信中进一步提到自己正在进行中的文学史的内容:
“前日又为《世界思潮》写一论史学文章;中间胜义,钩深探赜,亦实为儿书发凡起例也。”可见,该文也是由文学史中内容敷演而成的。《世界思潮》上的钱钟书文,至今未见,很可能并未刊出,而同年10月发表于《国风》第三卷第八期的《中国文学小史序论》,很可能就是钱钟书这里所说的“史学文章”,所谓发凡起例,正是序论的另一种说法,起提纲挈领的作用也。
关于文学史写成的时间,钱钟书自己说“儿诗拟于文学史脱稿后,编次付印一百小册……”钱钟书所谓付印一百册的诗集,乃是1934年自费印刷的《中书君诗》,如果他的话可信的话,则钱钟书的《文学史》应该在此前(1934年)脱稿成书。不过,写此信时,文学史并未完成可知。
我们现在并不知道钱钟书还写作过《文学史》一书,只知道钱钟书有过一篇《中国文学小史序论》的文章,只是一个序论,离《文学史》的写成甚远。从一般而论,才大学毕业的钱钟书似乎也无力从事文学通史的写作,毕竟力有未逮。钱钟书后来也未提及有此著作,大概是半途而废了吧。
年轻人志向高远,或者说好高骛远,表现在文章上,是夸诞,事未成,就“广播”在前,钱钟书也不能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