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张小滨 张建儿等 | 外公赵家艺与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网 2022-06-28 15:21 来源:张建儿供稿 作者:张二宁、张小滨、张卫平、张波平 查看:

纪念我们的外公和许许多多留名的、未留下姓名的先人,纪念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却不求“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

赵家艺(1876-1925)
 

外公名赵家艺(1876-1925),字林士,祖籍浙江慈溪赵家洋人,今属宁波市江北区。

太外公赵立诚以经营航运业起家,后涉及房地产等,产业遍及上海、苏州、杭州,是宁波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外公兄弟有八人,他排行第八,故族里亲友间素以“八先生”著称。当时朝政腐败,外侮内患频繁,外公决绝以科举求功名,遂结交同乡中有志之士,相互讨论革新教育,振兴实业之道。在辛亥革命中,外公和六兄赵家蕃(字匊椒)、七兄赵家荪(字芝室)都积极地投入了这场伟大的反清革命运动中,成为孙中山革命事业忠实的追随者。




01


外公自幼和六兄赵家蕃居住苏州,曾在两广总督吴府吴大徵家随读达数年之久。1893年娶吴大徵侄女(近代画家吴湖帆的姑妈),在宁波完婚。十九岁时中县试,为清诸生。1900年大外婆吴氏病故,同年续娶宁波周氏(我的亲外婆)。婚后不久,外公和六兄家蕃赴日本游学,攻读该国的新兴经济学。在日期间,广交往旅日爱国之士,并结识了孙中山。1903年前后,兄弟俩先加入“兴中会”后转入“中国同盟会”。(待证。曾闻家藏原有入会证物,惜早散失。)至此,两兄弟致力反清革命,他们走南闯北联络各路人马,为起义捐资筹款。


我的外婆周氏照片

大约在1903年,外公和六兄家蕃与张人杰(字静江)航行欧洲法国巴黎等地经营贸易,期间外公曾随往游学法国,时间不长。在返航的船上遇到孙中山先生。张静江当即承诺先生有求必应。二年后,当孙中山有所求时,张静江先后捐赠资金达百数十万,外公亦捐赠达数万。他几乎将经营所获全部捐助了孙中山的反清革命运动。

1905年,外公回国。1906年与六兄家蕃同住上海平桥路三家园赵公馆(1943年平桥路改名大同路今北京西路向东)。1907年惠州起义后,同盟会在国内迅速发展,四方义举迭起,清廷恐惧万分,大肆收索革命党人,反清活动更趋隐蔽,上海三家园“赵公馆”成为当时海外党人与上海联络军事秘密通讯处所之一。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把“兴中会”、“光复会”、“华兴会”联合起来组成“中国同盟会”。

同年,由李登辉、朱少屏等发起在上海成立“上海环球中国学生会”。其他参加人还有蔡子民、蒋梦麟、叶恭绰、张季直、汪精卫、王宠惠、谢蘅聪等数十人,他们中多为游学海外的著名人士,以互相扶助和交流知识为宗旨。他们关注游学海外学生的困苦情形,并救济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孙中山先后多次在该会发表演说,宣传革命与实业建设的意义。1921年外公被该会邀请为“永久会员”,并称其为“赞助最力者”。




赵家艺后人保存的遗物“环球中国学生会永久会员”徽章正、反面

 
在反清革命活动中,外公与兄家蕃、家蓀与一大批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党人陈训正(字屺怀)、张人杰(字静江)、陈其美(字英士)、虞和德(字洽卿)徐亚夫(字朗西)、李征五等结为志同道合的挚友。

1907年外公再赴日本。大约在1908年,外公听说李薇庄(清举人,后升任江苏裕苏官钱局总办)到了日本。李薇庄是奉朝廷之命到日本考察银行业的。外公专程前来密访,引见之下,李薇庄见来访者竟是父辈老世交的儿子,二人交谈甚欢。李薇庄对清廷的腐朽早已积愤在胸,内心极为痛苦,碍于头上的顶子不便发泄。经外公一番鼓动,李薇庄颔首应允,加入了同盟会。这是颇为戏剧性的,在李薇庄起身赴日时,还是大清三品花翎衔江苏候补知府,回国之际却已是革命党人了。

孙中山先后在两广地区组织发动潮州、黄花岗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州、廉州起义,镇南关起义,均告失败,军费浩大,粮饷无着,所需款项巨大。1909年,外公从日本回国,当他和六兄家蕃从陈其美处得知孙中山面临的困境后十分着急。当下他俩的手头现金不多,特双双从上海赶回宁波。为求尽快筹集大批资金,外公把祖传的三百亩田产大部分以低价售出,所得现款全部捐给了孙中山。患难之中,见外公兄弟倾家荡产的支持革命,孙中山心里非常感激。此举在革命党人中亦传为佳话。

1910年,外公在上海,与六兄家蕃、好友沈懋昭(字缦云)等人出资支持于右任在上海先后创办《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是年10月创刊的《民立报》是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在国内销路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其报社是革命党人在沪活动基地,主编撰论者多为同盟会中人。报刊连日刊登的有关武昌起义的专电、短评,鼓动革命,激励民气,销路激增,为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外公后又支持徐亚夫等创办《民意报》。至此,外公与六兄已放弃经营活动,而专心于反清革命事业了。



02


1911年,在外公等革命党人的协助下,陈其美、宋教仁于7月31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

同年秋初,外公回到宁波。他主持组织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宁波支会”。外公任会长;陈训正任副会长。宁波的革命具体活动主要由陈训正主持,外公和六兄家蕃主要策划上海方面的活动。外公经常奔波于沪甬间,“资用尤尽力负责。”

同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发生,革命形势骤变。为准备革命义举,上海党人策划革命活动时,与宁波方面的联系也更加频繁,通讯往来由沪轮船工友邬阿岳等直接传递。七兄家荪的宁波寓所是秘密联络之地,陈训正、魏炯(字伯桢)、范贤方等为商谋响应武昌起义,常集议于此。10月21日成立“宁波民团”,11月1日成立“宁波保安会”。当地开明军政官员及地方父老、各界领袖集会于宁波府教育会。由范贤方主席,当场会长推宁波府知府江畲经担任,陈训正任副会长,刘洵、马志勋、常荣清、赵家荪、魏炯、范贤方、励廷豫、顾钊(字元深)、林钟崃、费绍冠、余承(润泉)、屠用锡十二人为干事,一切事务悉归保安会决定。

1911年11月5日,宁波光复,赵家艺被推举为宁波军政分府参谋议长,总揽庶政。不久宁波局势稳定,赵家艺辞职回沪经商。

1912年初,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委任赵家蕃担任全国造币厂厂长。1913年初袁世凯窃国窃权,3月孙中山辞职,赵家蕃即辞职返沪。4月,孙中山在上海先后发表演说,论述民主主义问题,倡导实业救国。

外公与六兄家蕃诚信孙中山注重民生的倡导,以“筹共济之策,求疗贫之道”为宗旨,与陈训正、徐亚夫创办了“平民共济会”,设总部于上海四川路一二八号,并在若干省设立分会。其宗旨为组合贫民自力救助与发展事业。

1911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外公俩兄弟继续与国内及海外华侨联络。凡有党员或同盟会旧人过往上海时,无论于公于私,遇有经济困难,他们均尽力为之解决,有时甚至不惜变卖饰物相助。

1915年,日本向北京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件”要求,袁世凯签订签约。十二月袁复辟自称帝。孙中山随即发表“讨袁宣言”。

夏末,陈其美自日本回上海,奉命为反袁作准备,秘密组织中华革命军东南军部,外公常与其联系,并相助其所进行的各项活动。

1916年6月袁世凯因复辟帝制失败,郁郁而终。8月,孙中山应浙江都督吕公望的邀请抵浙。外公陪同孙中山、胡汉民一行于16日到杭州;20日游览绍兴,21日到达宁波。孙中山抵宁波后,在外公的旧居宁波仓基街住宿了二夜(现已拆除),并留下珍贵的照片;又在外公所住的南门仓桥头“梅园”寓所亲笔题词“行之非艰知之唯艰”。可惜墨宝在“文革”中遗失。



孙中山在外公家



孙中山题词

 
1919年,为遵循孙中山旨意,外公和虞洽卿等人积极筹划集资“证券物品交易所”。9月,外公为此特地去日本考察访问,以资借鉴。访日时,外公曾为名古屋陶瓷所书题“世界大同”四个字,由该陶瓷所特制瓷盘以作纪念。

早1916年5月间,孙中山采纳日本友人建议,试图仿效欧美经营交易所的做法,为国民革命筹集资金。他联络虞洽卿等商人筹建“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嘱戴季陶、赵林士、朱执信、洪承祁、盛丕华等参与谋划,以名号“通记”为办事处,租借在四明银行楼上。拟定了交易所章程和说明书,资金总额定为国币500万元,从事证券、金银、粮食、花纱、皮毛等交易。孙中山又推荐朱执信起草申请呈文,并亲自审定后,具名发起人孙中山、虞洽卿、张静江、戴季陶、赵家蕃、张鉴、赵家艺、盛丕华、洪承祁9人。后来,孙中山因护法运动受到北洋政府通缉,这项创业计划便告流产。

在筹办集资“证券物品交易所”过程中,亦经历几度周折,先是受到日本商界的倾轧,又有南通商界巨擘张謇早有经营交易所之意,造成阻碍。后虞洽卿、蒋介石等人利用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所控制的北京政权,以“不愿日本人以任何方式介入中国事务的主张”再次申报,这样,以中国股票为龙头的第一家“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终于被批准下来了。

1920年2月1日,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在“上海总商会”处宣告成立。理事长为虞洽卿,常务理事为郭外峰、闻兰亭、赵家艺、盛丕华、沈润挹、周佩箴等六人,理事十七人,监察人为周骏彦等。赵家蕃参股300股,外公赵家艺参股200股。7月1日,交易所正式开张。交易所址是后来购买的四川路爱多亚路一幢三层楼房,地处朝东南方向的那幢弧形楼,抗战后拆除,交易所房屋系重新翻造的。今上海四川路一号,延安东路四川路转角。




1919年9月,外公在日本所书“世界大同”四字,为名古屋陶瓷所烧制的瓷盘(藏宁波市档案馆)。

1920年,外公致力于证券物品交易所。

1923—1924年间,因财力不济及被日商倾轧和受骗,所经营的产业前后丧失。

1924年12月31日,孙中山抵达北京。1925年初,以段祺瑞为首的执政政府对孙中山提出的召开“国民会议”的政治主张,欲以各派军阀为主的“善后会议”取代之;并对《废除不平等条约》提出“外崇国信”理论。不久孙中山劳累过度,肝病加剧,于3月12日在北京逝世,震动中外。中山先生遗嘱同志继续“努力”。

同年初,因兄长赵家蕃病逝上海,外公悼伤过哀,此时又闻孙中山之噩耗,痛悼异常,逐于4月13日(旧历3月21日)殁于上海四明医院(今普济路曙光医院)。

病中,外公对一生敬奉孙中山先生政治主张与行踪,深切回念。语所契友人曰:“孙先生逝矣,我亦将随往。”相隔不及两月,竟成谶言。短短几月,外公和六兄追随孙中山而去。





03


我的外公赵家艺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反清革命运动,兴教育、助新闻、立实业,而未享受成果。

外公和大外婆有长女赵璞(1894-1963,字璧人)。大姨妈早年曾留学日本。1917年春与曹冲舛在上海结婚。孙中山等约二、三十人共铸银盏一座致贺;孙先生又单独以刺绣屏风一架赠大姨妈。由此可见孙中山和外公的友情非一般。

外公与外婆周氏生有三女一男,依次为:赵琳、赵之倞(赵志勤男)、赵珍、赵璇。外公去世后,外婆拉扯着年幼的孩子度日困难,靠卖家当维持生活。1925年某日,外婆听到蒋介石来宁波的消息,准备书信一封,让年仅11岁的姨妈赵琳在江北岸码头等候。赵琳姨妈一见到蒋介石,即递上那封求助书信。蒋介石将现金一万交给陈训正以解难(后陈、赵亦为儿女亲家)。陈训正先生为从长计将一万现金买了国债,交给了外婆以利息补贴家用。姨妈赵琳、舅舅赵志勤均早年失学服务于银行业。母亲赵珍初中毕业后,于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初奔赴皖南新四军。小姨赵璇毕业于浙江大学。

解放后,外婆曾和我们生活过一段日子,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会弹钢琴、喜欢看苏联小说和电影、还烫着头发,是一位时尚的老人家。她偶尔也谈谈早年的过去,说常见到宋庆龄并“聚聚”。她不懂政治,也从未谈起。

1967年,外婆和亲人们在政治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外婆曾急得要上北京找“宋先生”(庆龄)评评理。当然无法成行。

“文革”中,1968年上海长航分局的造反派到宁波抄家(母亲赵珍时任局党委书记),在一大堆老照片中,抄到了一张辛亥革命前在日本拍的照片(在“文革”中遗失):孙中山和外公端坐在太师椅上,年轻的蒋介石身着学生装笔直的站立在后。造反派如获至宝,把外婆打成“蒋介石师母娘”。老人每天被挂牌游街批斗或站在高台上示众,还挂着牌子扫大街。外婆不堪受辱,喝敌敌畏自杀未遂,幸亏被孙女及时发现。母亲为老人受其牵连而深感不安,派我去宁波安慰老人家:她的女儿不是隐藏的反革命特务,要相信党会查清楚的。外婆还算有福,终于能看到“四人帮”被粉碎,得以和四个子女团聚,安享晚年。

大约在1980年,舅舅赵志勤来上海住了一段时间,为写家史作准备。他天天跑图书馆、档案馆,早出晚归。回来后给我们讲述他寻找父亲、我们的外公的踪迹,提到雁荡路上的“复兴公园”曾一度是外公家的私家花园(当年规模没这么大);舅舅也聊起少年时和蒋经国等一起玩耍的趣事,可当时听过一笑了事。30多年过去,竟一点也不记得了。他们姊妹四人亦在上海会面。现在想来,外公的《赵林士系年要录》,就在此时合作完成。

他们的心是淡定的,胸怀是大度的。仅以“因家庭社会关系致受无辜牵累,至今已成过去。重负即卸,心身舒畅”一概了之。他们都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本分人。辛亥革命111周年纪念之际,亦纪念我的外公和许许多多留名的、未留下姓名的先人。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却不求“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本文以赵家四姊妹所著《赵林士系年要录》(见附录)编写。感谢当年的赵家幸存者、93高龄的舅妈陈明楞老人,2009年去看望她时,她不顾年迈体弱,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信任,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得以在今天成文。


赵家艺外孙女张二宁、张小滨、张卫平、张波平
及外孙张建儿恭识
2022年6月1日


本文并参考了:1、赵志勤:《文史资料(第一辑)宁波辛亥光复纪实》;2. 孙善根:《宁波帮与辛亥革命》《孙中山与宁波帮》;3. 李名慈:《辛亥革命中的宁波小港李家兄弟》;4. 沈建中:《新民晚报“炒股票”》。





赵林士系年要录:


君赵家艺字林士,以字行。原籍浙江慈溪,清咸丰间迁鄞县,今宁波市。祖业儒,寒素自守。父赵立诚,字檏齐, 以经营航运,敛财起家。兄弟八人,家薰、家芬、家荃、家蕃、家蓀等,君行八,由族里至亲友间率以“八先生” 著闻。


1876年   清光绪二年   丙子   1岁

是年夏历四月某日诞生于浙江宁波南门大庙前故居。

1877—1886年   清光绪三年—十二年   丁丑—丙戌    2—11岁

幼从诸兄从师课读。朴齐公在沪苏杭著地尚有商业经营并置产,时来往各地间。


丁亥—壬辰    12—17岁

稍长,随父至苏州。因檏齐公与苏州吴府原姻戚之谊,故嘱在清河到总督吴大徵家随读,达数年之久。

期间某年檏齐公在宁波病故。


1893年     清光绪十九年    癸已  18岁

是年娶吴大徵侄女,在宁波结婚。


1894—1899年  清光绪二十年~二十五年 甲午—乙亥年  19—24岁

1894年长女璞(字璧人)出生。

数年中夫妇相偕往返苏甬居住。(吴氏共有两男两女。两男均早夭,此女瑛亡于1920年。)

约在辛卯乙未间中县试,为清诸生。

是时朝政日非,外侮频仍,君决绝意科举进取,结交同郡有志之士,相互讨论革新教育,振兴实业之道。


1900年   清光绪二十六年   庚子  25岁

吴氏病故。同年续娶同郡周氏。


1901—1904年   清光绪二十七年 辛丑—甲辰  26—29岁

婚后不久赴日本游学,专攻该国新兴之经济学。

在日本所交往者,多为旅日爱国之士。自甲申(一八八四年)以后,孙中山结同志倡革命救国,常亡命海外,留居日本之时尤多。君因相与结识,遂与其六兄家蕃(字匊椒)同入孙中山主持筹设中之中国同盟会。

1903年前后,家蕃与张人杰(字静江)航行欧洲法国巴黎等地经营贸易,辄以所获资助孙中山所领导之反清革命之需。期间君曾随往游学法国,时间不长。(代征:据传在日本时先参加兴中会后入同盟会。曾闻家藏原有入会证物,惜早散失。查兴中会在一八九四年创立于檀香山,横滨分会成立于一八九五年十一月。是否参加兴中会,未得确证。倘非兴中会正式会员,则参加同盟会之时间应在1905年8月同盟会在日本正式成立之前或稍后。)


1905年   清光绪三十一年  乙已年   30岁

归国后在宁波与陈训正(字屺怀)等交纳有志之士,议论反清革命之道,谋组织革命力量,并以宁波西门x结坊育德农工学堂为秘密集议通讯联络之所。育德农工学堂乃收教当时“堕民”子弟,以拯其出贱籍取得平等人权而设,系邑卢洪昶(字鸿沧)捐资并认岁费,经呈准官府创办于光绪三十年十月陈训正为校长。(该校校址后允效实中学校舍,解放后一度称宁波五中,今复名效实。)

七月,与陈训正共拟筹设宁波师范传习所,时邑人张美翊(字让三)等正谋设教育会,宁波知府喻兆蕃乃召集会议,组成宁波府教育会,旧评议员陈训正副任会长,张美翊任会长。同时成立宁波府师范学堂,以原月湖书院旧址于九月改建校舍。君主其事。后宁波府师范学堂与宁波府中学堂(原宁波储才学堂)合并,故称浙江省立第四中学。此校即宁波第一中学之前身。


1906—1907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三十三年 丙辛—丁未 31—32岁

一九零六年卧病较久,遭母丧。病稍愈,就居上海,与其兄家蕃同住平桥路三家园。

自庚子惠州起义以来,至时同盟会在国内迅速发展,四方义举迭起,清廷惧,大索党人革命活动更趋隐蔽。上海三家园赵公馆则为当时海外党人与上海联络军事秘密通讯处所之一。

1907年间再赴日本。


1908年  清光绪三十四年 戊申 33岁

旅居日本,疗养病体,同时参与同盟会中之革命活动。对于革命经费,时多捐输,广交留日学生中有志之士,于救国之见,一言即投,则赤诚相待,或见同志困窘,辄相济助。以是人更乐从之,缔交益广,以输财革命与慷慨好义知名。

是年长女璧人至日本留学。亲族戚友多人亦应召先后求学于海外。


1909年   清宣统元年 已酉  34岁

孙中山于一九零七年三月被逼离日本至安南(越南),在河内设立革命机构,指挥直取两粤,多次策攻俱遭不利。一九零九年五月,孙转道欧洲赴美,国内革命运动交黄兴、胡汉民负责。

君自日本回国,应革命活动需要,携重资广西主办垦植事务。以当地官府已疑其与革命有关,多方计阻,无所成。


1910年  清宣统二年 庚戌  35岁

自广西返回上海后,其兄家蕃与于右任等集资先后创办《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宣传革命,并与徐亚夫(字朗西)等正筹创《民意报》,君皆参与其事。此诸报主编撰论者多为同盟会中人,所以导扬革命者,影响甚大。

是年对陈训正,乌人壵(字崖琴)等众多亲友剪发去辫,以坚诸契友反清革命之志。


1911年   清宣统三年   辛亥  36岁

在上海与陈其美(字英士)等策划革命活动。七月三十一日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于上海。

是年秋初回宁波,组织成立中国同盟会宁波支会,任会长;陈训正任副会长。是时宁波之革命运动,在上海方面与其兄家蕃共同主持策划,当地多由陈训正主持。君则往来沪甬间,资用尤尽力负责。

先是为准备革命义举,上海有国民尚武总会组织,宁波由陈训正、范贤方(字仰乔)、邵憨棠(字静山)等于七月组成宁波国民尚武分会。会长邵憨棠、副会范贤方、林端辅(字黎杰),名誉董事费绍冠(字冕卿),屠用锡(字康侯),干事励廷豫(字建侯)、周骏彦(字枕琴)。该会徽标提倡武风以挽救文弱为宗旨,实则为网罗人才鼓吹革命,出版刊物《武风鼓吹》,同盟会宁波支部成立时,新吸收部分会员,多系尚武分会会员。

旧历八月十九日武昌首义,革命形势骤变。上海党人策划革命活动与宁波方面联系更加频繁,往来通讯皆沪甬轮船工友邬阿岳等直接传递。其七兄家荪(芝室)甬寓,则为当时秘密联络之所时,陈训正、魏炯(字伯桢)、范贤方等为商谋响应武昌起义,常集议于家荪家中,经议定组织民团,藉以直接掌握当地武装。九月一日宁波民团成立,由夏启端为团洞,君与范贤方副之,魏炯为团长,林端辅为司令。并推动商会组织商团,以增强力量。

当时,范贤方、魏炯等联络宁波府知府江畲经字(伯训)之幕僚章述浚,暗中对军政各界积极进行活动。而新军协统刘洵与防军统领常荣清对当前局势尚各有所图。九月六日晚,新军代表突然往晤范贤方,欲于午夜炮轰道台衙门,宣布起义;范以时机尚未成熟,杭州省城及上海均未有所举动,宁波不可孤军作战,并告以宁绍台道文溥即将离任等语说服之。翌日,范贤方、赵家荪同访军统领常荣清,晤谈圆满。常随即亲送枪弹若干,表示支持民团。于是清军各方鉴于大势所趋,皆不得不倾向革命。

其时,陈其美以宁波财富之区,海道毗接上海,欲联以为己援,虑他人先入,将不为用,因嘱君返甬一行,并告诫沪未下甬勿妄动。时陈训正适在沪,乃约陈同返宁波。比至甬,知范贤方等已与刘洵、常荣清将起兵响应,因与陈训正商,以北人恐不可恃,倘我军或不利,彼反复起义应北军,宁波则非我有。乃决定晤范贤方,试以言组之。盖其时清势犹盛,多忌讳党人,各就所习者取进止,虽同盟不相关白。旋即往说范曰:事当期其可成,稍待之何害?且吾辈凭民意而起,今举事反无一期会申约之地,则人言至矣。范曰:然则组织保安会乎?曰:此吾党前定计划也。随即出夙所草保安会章视之,范喜诺。即分告同志集会讨论进行。

十月一日,促使当地开明军政官员及地方父老、各界领袖集会于府教育会。由范贤方主席,当场成立宁波保安会。会长推宁波府知府江畲经担任,陈训正任副会长,刘洵、马志勋、常荣清、赵家荪、魏炯、范贤方、励廷豫、顾钊(字元深)、林钟崃、费绍冠、余承(润泉)、屠用锡十二人为干事,举九军政一切事务悉归保安会决定。

保安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时,君适日沪来。会议中,范贤方与先发制人,主张即日宣告独立,是与前陈其美所嘱之主张不合,相持不能决。时卢成章(卢洪昶之子)私自退席,出至西城育德农工学堂,召所教子弟百数十人,循城壖突趋东渡门,手执“保商安民”旗子,沿途高喊“光复军到甬了!”民团司令林瑞辅讯,即带领全部团丁出城接应回合,市民仓卒莫辨,人人紮白布于臂上以表归诚。顷刻间满街皆白旗。卢又以计占据电报局,伪造杭州光复来电送至保安会。至是由范贤方、魏炯指挥尚武会会员及商团民团千余人直入道署,保安会众干事俱至,因即以保安会名义出示安民。是日会议至深夜始定议,暂设宁波军政分府宣告宁波光复。时在旧历十月十五日。

宁波军政分府成立,公举刘洵为都督,常荣清副都督,马志勋参谋总长,江畲经民政部长,章述浚、冯丙然(字子蕃)副之,范贤方执法部长,王菉轩副之,陈训正财政部长,陈辞,以张传保(字申之)继,费绍冠副之,魏炯总务部长,魏辞,以张世杓(字保靈)继,叶懋宣(字德之)军需科长,卢成章外交兼交通部长,袁礼敦(字履登),陈夏常(字谦夫)副之,君为参议部长、总行廉政,副部长余镜清(字民道),参议员有李镜第(字霞城),厉廷豫、廖寿慈(字淦亭)、林端辅、孙振淇(字表卿),冯贞韦(字孟颛)、孙吕康(字莘墅)陈滋镐(字傲僧)、曹位康(字馥山)等十数人。《邑招府内属县各一名在内。》分府成立伊始,绖絰费极为困难,军饷待发放尤为迫切,当时省库空虚,无力拨付,经参议部决定向民众募捐。共捐集十一万八千余元。商界外甚多由城乡工农平民输将,可见反清革命已深入民心。次则标卖官营产业。鄞商人袁友仁承购营地之数最多。其时省军政府以其所发行之军用券抵拨应需,而市场流通甚难,经赵家蓀任行长之中华银行与宁波海关商定,对缴纳税款者,海关收受军用券,银行则先向海关交保证金若干,随后结算,既军用券稍得流通,并于经费支用亦收实效。经多方合计应付,军政各费得以交给。事既定,君即辞职返上海。


1912年   中华民国元年   壬子   37岁

岁初,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其兄家蕃被委任全国造币厂厂长。三月,孙辞职,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于北京。家蕃亦去孙氏所委职返上海。

是时孙中山既迫于时势,同意袁氏当国柄,又误认清室退位,既建共和而去专制,以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达目的”,民生主义则为今后当务之急。四月,孙在上海先后发表演说,论述民主主义问题,指出:共和初成,兴实业为救贫之良剂。为当今最要之政策。

君与兄家蕃心非袁氏之窃国,而又信孙中山当时注重民生之号名,以为农共平民生活憔悴,乃与同邑陈训正、三原徐亚夫创办平民共济会,设总部于上海四川路一二八号,以次谋设分会于若干省。其宗旨即为组合贫民自力救助与发展事业。七月,创刊《生活》杂志,由陈训正主编,讨论农工兴革,导扬民生主义,以言论多激昂刺时,为当事者所忌。

是年在上海娶徐氏。


1913年   中华民国二年    癸丑   38岁

三月,袁世凯密遣凶徒刺死宋教仁。李烈钧在江西、黄兴在南京起兵讨袁,粤湘各省响应反袁,九月革命军败,是为旧称“二次革命”之赣宁之役。

孙中山因时势逆转,离沪亡命日本。君意无聊,留沪经营商业,仍尽力于社会事业。

是年女琳出生。


1914年   中华民国三年  甲寅   39岁

孙中山在东京于七月改组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继续与国内及海外华侨通声气。以此党员或同盟会旧人时有过往上海,偶有公私经济之需,君与兄家蕃辄尽力为之解决,甚或变售饰物相资助。

是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日本乘机侵占我国领土胶湾与青岛。


1915年  中华民国四年  已卯  40岁

日本向北京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件”要求,袁世凯竟允签约。十二月袁自称帝。孙中山随即发表“讨袁宣言”,号召共起戳此民贼,岁杪云南首先起义讨袁。

是年夏末陈其美自日本回上海,奉命为反袁作准备,秘密组织中华革命军东南军部,君常与接触。相助其所进行之各项活动。


1916年  中华民国五年  丙辰   41岁

滇黔桂浙各省对袁先后宣告独立,共组护国军,袁取消帝制,六月毙命,黎元洪继称总统。

孙中山于四月杪离日返国,五月在上海发表《二次讨袁宣言》。袁既败,孙公电护国军及黎元洪,主张:恢复约法,尊重国会。

八月,随孙中山同来宁波。孙应浙督吕公望之邀,于十六日自上海至杭州;二十日离杭至绍兴游览后来宁波,二十二日曾在宁波省立第四中学大礼堂发表演说,内容主要倡导实行地方自治,并于宁波致以更大希望,畅论甬对振兴事业讲求水利、整顿市政三方向之有利条件。

是年,字倞出生。

(待证:据亲族故旧记忆中,幼少时众多曾闻君同孙中山来宁波之传说。此外,现家藏倖存之孙中山照片两帧,其一孙在宁波所摄单人照,上题“孙中山先生伟照”字样,其二孙在上海所摄合影照,共二十一人,君亦在其中之一。视照片中孙之衣着完全相同,时间当在前后。为求明确当时详情,在上海市图书馆经查得当年当时之上海时报,仅分别简短报导孙中山赴杭及自甬返沪消息,而宁波市图书馆及天一阁惜皆已无当年宁波之四明日报等报收藏,未能确证与孙同行之人。


1917年  中华民国六年  丁巳   42岁

孙中山联络西南各省进行护法运动,是年七月自上海去广州。国会议员集广州开非常会议,八月组织军政府,选孙中山为军政府大元帅。北方则张勋拥溥仪复辟,即败,皖系军阀段祺瑞乘机窃权执政。

是年春,长女壁人与曹冲舛在上海结婚。孙中山等约二、三十人共铸银盏一座致贺;孙复单独以刺绣屏风一架赠璧人。

年末前,君与友人曹亚伯商议合资筹设亚林臭药水厂。


1918年  中华民国七年  戊午  43岁

是年三月,北京段政府与日本秘密签订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多数留日学生纷起抗议,京沪浙各地学生皆响应抗争。实为次年,北京学生发动“五四运动”之前奏。

亚林臭药水厂在上海开业。其生产之亚林臭药水厂系君婿曹冲舛配剂研制,一时著称得畅销。


1919年  中华民国八年  已巳年  44岁

五月四日,北京学生发生反帝反军阀运动,全国学生与各届人民先后响应,北洋阵法于六月罢免曹、章、陆。

君在上海与友人谋谈,为求市场贸易免遭垄断,使各类物品皆当其值,不受抑扬,以利民生,拟仿日本而谓“取引所”先例,集资筹划证券物品交易所。九月,为此事去日本考察访问,以资借鉴。是年冬,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开业,任常务理事。其他常务理事尚有郭外峯,周佩箴、盛沛华、闻阑亭等人,推虞洽卿任理事长。所址设在上海四川路一号。

访日时,君曾为名古屋陶瓷所书题“世界大同”四字,经该陶瓷所特制瓷盘以作纪念。


1920年  中华民国九年   庚申年  45岁

致力于证券物品交易所。

近年来孙中山在上海亦多从事于革命理论方法之研究与出版宣传事业。因总结辛亥以来革命之发展与波折,创为“行易知难”学说——以《孙文学说》为书名在上海出版。孙曾为君手书“行之非艰知之唯艰”八字大条幅一帧相赠。时君居住上海居住上海巨籁达路蟠根里三号。

八月,孙中山委廖仲恺等编《建设杂志》创刊,其实为计划即首先在此刊发表。

时孙中山既致力以言论宣扬革命,君与应季審、陈训正等亦以沪上报社林立,而正论沉寂,思创一新报以张民气。是年秋,陈训正自宁波来沪,意欲创办商报,相商谋资金,君因吁请沪上商界人士共力举资,事成,推陈训正经理其事,聘其仲弟布雷(笔名:畏垒,)主笔政,商报乃于十二月某日刊行于上海。

商报内容除特详商业金融部分材料上,其宗旨尤在纠弹北洋军阀政客,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见其所发表之社论,述评与来论等,一时推为感言,对于促进国民革命之发展,为论者所共称。

是年女珍出生。


1921年  中华民国十年  辛酉    46岁

证券物品交易所经营发达,获利颇丰。

是年四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与北洋政府相对抗。十月亲率大军从广西出发北伐,因陈炯明阴萌叛志,中途率师返粤。时孙中山益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谋重振革命须以俄为师。七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二月孙中山在桂林会晤共产党人士李大钊与苏俄代表。

上海环球中国学生会邀君为永久会员,并称为“赞助最力者”之一。其他尚有蔡子民、蒋梦麟、叶恭绰、张季直、汪精卫、王宠惠、谢蘅聪等数十人,多系曾游学海外著名之士。该会于一九零五年由李登辉、朱少屏等发起成立于上海。以联络全世界中国学生情谊,互相扶助交换知识为宗旨。对于游学海外学生,亦多关注,时为救济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事,该会曾致北京教育部并分致各省长教育厅电函,呼吁“责令地方官酌拨学款或公款汇法接济,避免中辍而广作育”,要求解决留法勤工俭学生之困苦情形。孙中山先后曾多次在该会发表演说,为革命与实业建设作有力之宣传。

君与曹亚伯合资经营之亚林臭药水厂,因曹于十月间随同孙中山北伐中途因故怏怏返沪,厌闻时政,欲置田经营农业,经共同商决该厂售让上海五洲药房。


1921年    中华民国十一年   壬戍   47岁

陈炯明在粤叛变。孙中山八月九日自广州来上海,先后发表宣言与《致国民党员书》;九月四日召开改造国民党之回忆,邀有共产党人参加。

夏秋间,君适养病于杭州灵峯园舍,上海所经营之事业,偶不慎,为人所倾轧,所业大丧,随于破产。是年女璇出生。


1923年   中华民国十二年   癸亥   48岁

孙中山重返广州,二月被推就大元帅职。国民党改组特别会议在广州举行,并接受共产党员李大钊等加入国民党,参与国民党改组计划之研究与准备工作。

北洋政府直系军阀头目曹锟贿选,君等所发起之商报与国民党之民国日报揭发抨击最力,商报声望益著,销行日广。

君自所业失败以后,一度避居杭州。其间,陈训正有《王纳度均寄题赵八湖上园舍》七律中,有“眼底飞扬云造意,杯中冷暖酒知情“之语。


1924年   中华民国十三年   甲子    49岁

一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开会于广州,通过国共合作,并确立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之三大政策,成立中央委员会,革命声势一振。

北方直奉战争后,冯玉祥与段祺瑞合作,成立以段为执政之执政府,邀请孙中山共商时局。孙于十一月扶病北上。

此二年间,君以病更少与闻国事,惟因人事往来沪杭甬间。其兄家蕃,住海上抑郁多病。


1925年  中华民国十四年   乙丑    50岁

孙中山于上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抵达北京。以段祺瑞为首之执政府,实无商谈国事之诚意,对孙中山中心政治主张之一召开“国民会议”,既妄提各派军阀为主之“善后会议”,其次对《废除不平等条约》且反提“外崇国信”,使孙中山气愤而肝病加剧,延至三月十二日逝世于北京,遗嘱人民继续革命“奋斗”。孙殁,中外震动。

是年初,其兄家蕃病逝上海,君悼伤过哀。积弱久痢,至是伤逝感世,病益沉重,医治无效,逐于旧历三月二十一日殁于上海四明医院。病中对一生敬奉之孙中山先生政治主张与行踪,与北方军阀政府之狡谋,深切回念。孙之噩耗传闻,痛悼异常。语所契友人曰:“孙先生逝矣,我亦将随往。”相隔不及两月,竟成谶言。




后记

先君逝世距今五十五年矣。余等早年失牯,尚不解事;及稍长,于先君生平或偶问只言片语,而未知究期详。嗣后,琳早嫁;倞于十八岁弃学远出就商;珍于十九岁(虚)离乡参加皖南新四军;旋于流离颠沛中率业浙江大学。待抗战军胜,未几全国解放。

先君殁于一九二五年,应已盖棺论定。其于清季亲从孙中山先生闻革命大义,参与革命活动,鄞县通志记载:“功不责报困讚以死”称其所操,列為本县自汉至民国所得节概之士五十餘人中之一。惟先君生前交广,其社会关系显见复杂。一九七六年以后,实事求是政策明确执行,昔时余等或因家庭社会关系致受无辜牵累,至今已成过去。重负即卸,心身舒畅,乃共有為先君生平作一记录以留示后代之议。适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自北京来函联系,欲了解先君早年参加同盟会等情况,既深憾所知情况零乱欠详,亦从而促使着手收集整理,因多方设法查阅有关资料,并  访遗闻,惜未能书如所望。而今前辈诸公俱已作古,大姐璧人亦于一九六一年去世,殊难求得详情细节。兹勉就所得,经分年整编记述,无非作一概括记录而已。


赵琳   赵之倞  赵珍 赵璇
一九八〇年十月

一九八一年春,宁波市政协文史组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以先君系国盟会宁波分会会长,并亲自参与辛亥宁波光复,嘱写一材料。因复寻求有关资料,将原整编之分年记述,特别对一九一一年宁波光复情况重加充实,成此“系年要录”。是稿之成,承陈训慈先生于公务纷繁之际,既为选示有关资料以供参读,复蒙赐教指正,高情厚谊,敬致于此。此“系年要录”应市政协之需选交毛翼虎同志两份;同时寄北京近代史研究所联系人张海鹏同志一份。所送寄之要录惯有小引文曰:“先君承家业,志四方,与六伯父 椒早参与同盟会,亲从孙中山先生闻辛亥革命大义。余早岁失牯,所能忆知嘉言懿行甚鲜。惟亲长故老,每数清季民初甬人士客海上者,莫不称六伯与先君最以疏财好义闻;其尊信中山,则六伯与吴兴张静江输财以资助革命者相并称,而先君随之,尔不可计数。今岁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吾甬方编革命遗事。余追思先德,先参阅乡志旧文,就亲故访遗闻,更走沪杭图书馆寻求报刊资料,依年谱例而略记之,顏曰“系年要录”,以表闕略。文中主词用“君”字,不作子嗣之称。于时贤皆依史例直著其名。赵之倞记一九八一年七月。并注。
一九八一年九月再记

修正补充

一九八二年一月偶于市政协见阅旧存有关宁波辛亥革命文稿抄本数种,经参照阅读,对本要录中一九一一年记述作如下修正补充:

一、宁波辛亥光复日期应为旧历九月十五日即一九一一年十一五日。原作旧历十月十五日应改正。

按鄞县通志中“辛亥宁波光复记略”记载,保安会“十五日第一次会议”后同日宣告寧波光复,而未明确提及月份。据林黎叔先生所撰“辛亥革命寧波光复亲歷记”则明白记载:“十月十五日宁波光复”。并徉述九月一日成立民团,十月一日成立保安会。当时对光复月份难存疑问,因一时无其他参考资料可资查证,而林既亲历其事,又有明确日期可循,乃皆按林文所记月日為準记述。

今阅冯昭适先生所撰“宁波光复记”记载,旧历九月一日成立民团,“十有一日军警父老大会于府教育会,由贤方主席,推江畲经为保安会长,陈训正副之……”。又据魏伯桢先生所著,“辛亥宁波光复的回忆”记载,旧历九月十五日召开保安会,该会“在前三四天组成”。冯、魏所文完全一致。据此,保安会成立于旧历九月十一日既明确,则宁波光复为旧历九月十五日当属无疑。

二、宁波民团副团董两人应改正为范贤方、赵家蓀。

要录中记述:“九月一日宁波民团成立,由夏启瑞为团董,君占范贤方副之……”。起根据为鄞县志“记略”所记:“九月一日民团成立众举夏啟瑞团董,贤方、家艺副之……”。

今阅冯文、魏文皆记赵家蓀为副团董。魏文并详述民团成立后夏、范、魏等“会议于道侧沐家弄口赵家蓀家”;以及旧历九月七日由范贤方、赵家蓀两人“代表民团拜会巡防常统领”為响应义举进行联络事。兹据上述所记事实,按冯、魏等文改正。

三、据鄞县通志《记略》记载,军政分府成立“举刘洵为都督,常荣清副都督,马志勋参谋总长,赵家蕃参谋部长…”;而林文酊举军政分府名单中则为“……参谋部长赵家蕃艺….”。对上列两种记载不同之职称,当时无法理解,故于要录中只按林文记述。

今据魏文记载,在组织军政分府同时,“又设军事委员会,会长由正副都督兼任,推马志勋参谋总长,赵家艺为参谋部长,魏炯为民团总长,均任军事委员会委员。” 又据某氏(资料无撰写人姓氏)所撰《宁波光复回忆录》记载:“辛亥九月二六日军政分府投票公举参谋部长赵家艺副部长余镜清,议员……..”。据上述记载事实情况清楚,应作补充。、

四、据某氏 《宁波光复回忆录》记载,一九一二年一月十日范贤方与魏炯、徐正逵三人“率领民团三百人,肩抡潜围军政府”,结果“军府卫队实抡弹以备抵御,湖西防营闻风来府相援,民团处包围中”,常都督马总长出见贤方,贤方谢罪。“赵家艺见贤方如此跋扈,而宁波军队尽出北伐。城防空虚,乃告总统孙中山,总统扎委家艺在宁波招募民兵,派夏翊(香孙)为督办,向富户募饷,方欲举办而南北统一矣,逐罢。”子据以附录之。

志勤记于一九八二年六月。




在赵家艺的女儿、即作者母亲赵珍离家15年后的1950年,其兄赵志勤,其姊赵琳特地从宁波赶到上海与之团聚。图为三人合影。从左至右:赵珍、赵志勤,赵琳。



1977年,赵家艺妻周氏(中)八十大寿,儿女们分别从北京、上海、芜湖相聚在宁波:前左赵志勤、前右大女儿赵琳,后左小女儿赵璇、后右二女儿赵珍。不久后,周氏过世。


前排左起:赵家艺之女赵珍,赵珍之子张建儿,赵家艺女婿、赵珍丈夫张鏖;后排左起:赵珍女儿张二宁、张卫平、张波平、张小滨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2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