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慧斌:《浅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之“显了般若”(2)

辛亥革命网 2021-11-24 12:41 来源:慧斌:《浅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作者:慧斌 查看:

解析“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本书作者  三宝弟子慧斌,系辛亥先驱向海潜哲嗣向榕铮,湖北黄石大冶人,现居台湾台北,潜心佛学。其亦为台湾辛亥武昌首义同志会荣誉理事长,多年来为海峡和平奔波两岸。

 



王羲之《心经》部分, 此《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中之《心经》。经怀仁禅师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所得,刻制成碑文。
 


(贰)、广陈实义

 
 
一、拂外疑
 
 

经文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解题

本段经文以下,即开始广陈实义,就是要开始讲述本经真实的义理。首先本段是在拂外疑,是观自在菩萨陈明五蕴皆空实义,拂除众生心中的疑惑。


 
注解
 

舍利子  就是《阿弥陀经》中所讲的舍利弗,玄奘法师译经时,因避免世人误会其为佛,故译为子,因他的母亲眼睛像舍利鸟(即鹫鸟)的眼睛一样明亮,所以称舍利。但弘一法师引《法华玄赞》所释,认舍利鸟即为百舌鸟,他母亲的辩才聪利,所以她的儿子就称舍利子。另传布法师则认为「舍利弗」是取其父母的合名,其母为舍利,其父弗恒罗,意为圆满,为印度著名论师,他们夫妻俩的儿子就称「舍利弗」。但不管何说为是,舍利子是佛的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此点并无争议。所以观自在菩萨宣说《心经》时,以他为当机者,实际上是以他代表众生。

色  心经上所讲的色,是指五蕴中的「色」。凡有体质、有阻碍的法(物质)都称色法,内而根身、外而世界都包括在内。

不异  无差别即是不异。

即是  就是等同之意。



 
语释


舍利子,「」既是真空实相的第一义空,而真空实相又是一切事物的基础、依据,一切事物由此而生。五蕴中的一切色法虽是从缘而生,缘散即灭,当体即空,了无自性。但它毕竟还是有个形相,这个相就是真空理体表现于外的相(外相)。

如果没有这个相,真空理体也无从显现了,所以两者是互相依存的,因此一切众缘生出的幻色(外相),都是真空理体显现于外的相,这些外相与真空(本体)并无差异,因此说「色不异空」。

同样的,真空(本体)显现于外的,既是幻色(外相),那么真空(本体)也就等同于一切众缘生出的幻象(外相)了,因此说「空不异色」。但此论点,色与空仍是二法,如进一步观想,色既是真空(本体)显现于外的相,那么色也就等同是真空(本体),因此说「色即是空」;真空(本体)显现于外的既是色相,那么真空的本体藉由色相来显现本体的功能,因此说「空即是色」。所以两者实是一,不是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法如此,更进一层观想,其他受、想、行、识的诸心法,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所以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心得分享


一、心经中的「空」与「色」,其意义为何?斌宗法师说:「缘起假象谓之『色』,缘生无性谓之『空』」。因为世间一切万物皆莫不由各自需要的种种条件─「缘」组合而生,故曰「缘起」。但因无自性,故曰「性空」。这其实就是《金刚经》所说的「性」与「相」的关系,空就是性,色就是相。

」是本体,也是我们人人本具的佛性,永恒如如不变的。而「色」则是随缘而生,缘灭即散,千变万化而不恒久的相。性是相的体,相则为性显现于外的表象,相非性不融,性非相不显,离相就无性,离性也就没有相,所以两者二实为一。如前面所说,以水为例,「冰不异水,水不异冰;冰即是水,水即是冰」即可明了。因此所谓无相无色者,并不是要消灭掉相或色,而是教我们要解悟真实的理体实相,不要执着于外表的虚假妄相。

二、观自在菩萨宣说佛法因材施教,因受教者的根性及修持的程度有异,而说深浅不同的法。凡夫人数众多而又欠修为,因此观自在菩萨先要向凡夫说法,而凡夫对佛法未有接触,致对五蕴皆空的道理存有疑虑,尤其是色法,他认为明明有件物体存在,怎么说它是「空」呢?

为了去除凡夫这项疑虑,所以观自在菩萨先说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然后再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唯有去除凡夫心中的疑虑,才能建立佛法在凡夫心中的信心,也才能使凡夫认真的去修习佛法。

但斌宗法师则另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这四句是观自在菩萨分别对凡夫、二乘圣人及权教菩萨说的。因为凡夫不知缘起性空之理,处处执着,故观自在菩萨说「色不异空」,使其了达诸法当体皆空之理。二乘人虽能了达诸法当体皆空之理,我执虽破,但空执未忘,一味耽空滞寂,观三界如牢狱,只独善其身,不肯救度众生,所以观自在菩萨说「空不异色」,使他们了解真空理体并非离了一切诸相而别有者,应就诸相而见真空。

权教菩萨虽能入空证道,出假度生。唯其入空时,认为有理可证;于出假时,又认有生可度,所以是其「空法未忘,还不能圆融中道」所致。观自在菩萨因而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使他们明白体用和融、色空不二的道理。

弘一法师也说:「能知色不异空,无声色货利可贪,无五欲尘劳可恋,即出凡夫界。能知空不异色,不入二乘涅槃,而化度众生,即出二乘境界,如是乃菩萨之行也。」足见他们二位高僧均认观自在菩萨此语并非仅对凡夫所说。


 

 
王羲之《心经》部分, 此《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中之《心经》。经怀仁禅师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所得,刻制成碑文。

 


二、总显法体
 
 
经文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解题
 

上文菩萨遣除诸疑后,就进一步总显法体,即是告诉我们总的来说,诸法的理体,就是真空实相

 
注解


诸法   佛教的「法」约有二义,一是指章典规范,如佛法的经典、戒律。另一种意义,是指一切万物。

《大乘义章经》卷二:「一切世谛有为无为,通名法相」;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中亦说:「法字义广,包罗万象,一切事事物物皆在其中,不论眼见耳闻,即不能见,不能闻,而为心所想及者亦称为法。凡世间法、出世间法均包括在内,故称一切法。」所若以连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四圣谛等只要叫得出名目的,都可以称之为「法」。

空相   诸法的真空实相,即指宇宙间诸法皆是真如缘起的一种现象,当体即是真空实相。


 
语释

观自在菩萨叫了一声舍利子说:「舍利子!我所说的一切世间与出世间万法,它的「相」虽然是假,但它的本体却是真空实相。

真空不是没有的空,而是妙有的真空;实相也不是虚妄之相或生灭之相,而是真实的理体之相。所以一切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等诸法的理体,就是「真空实相」。


 
心得分享

观自在菩萨以大悲心宣说佛法,广度众生,首先告诉众生,总的来说,诸法的理体,就是「真空实相」。

因为众生的心本来常住不动,只因五蕴集聚心中,生出私欲遮蔽真性,才会有种种执着,才会妄执外境为有,才会误五蕴为真实,只有般若智慧才能如同利剑般斩除诸多迷惑,使上根利智的人对当体就是「真空实相」的道理能有所领悟。

此是观自在菩萨对上根利智人说的法,他们一听就懂;至于其他中根下智的人,听了还是不会明了,于是观自在菩萨在后文则再详为说明。



 
三、别显法体
 
 
经文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解题


本段经文是在别显法体,即是在总显法体后,再详加解释「真空实相」的内容。

 
注解


不生不灭  是针对凡夫说的法。即真空实相中,本来就没有所谓「生灭」的妄相。

不垢不净  是针对二乘人(即声闻、缘觉)说的法。要了解真空实相本来就没有所谓「出障为净、随流为垢」的妄相。

不增不减  是针对权教的菩萨说的法。要了解真空实相本来没有所谓「悟时为增、迷时为减」的妄相。垢指众生被无明烦恼所牵 。净指菩萨己消除无明烦恼。


 
语释


观自在菩萨再进一步解说:诸法既是真空实相,凡夫要认清「不生不灭」的法,了解五蕴既空,便无法可生,若法不生,自无生死可灭,所以真空实相中,本来就没有所谓「生灭」的妄相。同时二乘圣人也要本文/ 壹、显了般若认清「不垢不净」的法,了解真空实相本来就没有所谓「出障为净、随流为垢」的妄相。而权教的菩萨们更要认清「不增不减」的法,了解真空实相本来就没有所谓「悟时为增、迷时为减」的妄相。

 

 
王羲之《心经》部分, 此《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中之《心经》。经怀仁禅师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所得,刻制成碑文。


 
 
心得分享


一、佛教所称的二乘圣人,是指声闻与缘觉,而声闻在先,缘觉在后,声闻的位子比缘觉的位子要高。

兹说明如下:

(一)声闻

1、当佛在世时,听闻佛讲四谛法而开悟者。

2、佛灭后,得着佛的经典遗教启示,而觉悟四谛真理者。


(二)缘觉   梵文为「辟支弗」,「辟支」中文应为「因缘」,「弗」中文应为「觉」,合称应为「因缘觉」,简称为「缘觉」。 系指下列三种圣者:

1、生于佛世,闻佛说十二因缘法而悟道者。

2、虽非生佛世,蒙善知识开示,或自己阅读经典而能悟道者。

3、虽生佛世,但未禀受佛的教法或蒙善知识开示, 或未生佛世,亦未蒙善知识开示,自己独宿孤峰或随处任缘,以宿世善根,能够睹物悟道者,又称独觉。



二、佛教中权教与实教有什么不同?如何分辨?

初修众常有疑惑。依人间佛法菩提杂志所载「方便与究竟:佛教中的权实之辨」一文中说明:所谓「权教」,就是方便善巧的一种方法手段,用来使众生有机会接近佛法。之所以称作「权」,是因为它只是一种暂时性的权宜之教,本身并不一定能使学人直接契入正法。

它是用来使众生能进一步学习「实教」的方法。像净土法门就是权教的最佳例子,它本身并没有详细地讲四圣谛、八正道等直接修行的教法,只是要修行人行善,然后发愿回向,往生西方净土。但往生西方的目的仍然是见佛闻法,修学实教而解脱自在,利益众生。因为它终极的目的仍然是实教,它的教法本身虽不能使众生完全解除烦恼,但能使众生深信因果及精勤习定。

由信而入,身心柔软,能作为实教的助道因缘,故我们说它是「权教」。所谓「实教」,当然就是能直接使众生解除苦恼的方法,也就是四圣谛的修行方法论及八正道的修行体系。因为它是如实教说而没有再凭借另一个过渡阶段,所以被称为「实教」。

三、观自在菩萨以大悲心宣说佛法,广度众生,说完总显诸法空相后,虽然上根利智的人对当体就是真空实相的道理已能领悟,但菩萨慈悲,忧心有些中根下智的人仍不能领会,所以又再对「诸法空相」,具体的详加解释。

菩萨说法,观机逗教,因人而异,所以观自在菩萨说空,针对凡夫说「不生不灭」的法,菩萨认为凡夫的心都是妄想心,念念生灭,不是真实的心,凡夫见的一切人人物物,乃至山河大地,这些法都是凡夫妄想心执着出来的,一旦明白了实相理体真常不变的道理,因不变的缘故,色现时,身心不随之而生;色灭时,身死亦不随之而灭。如此我们就能了解一切法从缘而生,皆是本体自性显现于外的相。

就拿我们凡夫的身体来说,所谓生灭,只是肉体(相)的生、死,也不过是地、水、火、风四大体的聚合与散灭,但实相理体是永久存在,并不随之而散灭的。

我们的肉体虽灭,但实相理体永远不变,那有生灭可言?生时犹如实相理体住宿旅舍,灭时有如离开退房,肉体虽灭,但实相理体永存,那有生死可言。所以生的时候,虚妄而生,生即无生;而灭的时候,也是虚妄而灭,灭实无灭。

由此,我们可以了悟一切的法,都没有真实的生灭。犹如明镜,能照万物,万物在镜中,呈现有消有长,有生有灭,有来有去之相,但明镜的反照体性(性质),是无来无去,无生无灭的。

故观自在菩萨对凡夫说「不生不灭」的道理,使我们了解在真空理体中,那有所谓生、灭虚妄的假象?观自在菩萨又针对二乘圣人说「不垢不净」的法,菩萨认为二乘圣人我执虽破,但法执未破,所以认定三界以内的法,都是污染法,只有超出三界以外的法才是清净法,他们这种想法,还是对待的虚妄之法。

因实相理体本自空寂,因空寂故,凡夫緃染于有漏的恶法,也不会使之垢;圣人熏于无漏的善法,亦不致使其净。犹如大圆镜,当圆镜抺得明亮时,人来照人,物来照物,明亮清晰;但当布满尘埃时,所照的影像虽然模糊,但圆镜照人、照物的体性(性质)并没有改变。因此大圆镜根本就没有垢净可言,所以在真空理体上,从来就无垢无净,并无所谓「出障为净、随流为垢」的妄相。

观自在菩萨又对权教菩萨们说「不增不减」的法,因为菩萨忧心权教菩萨们虽知我也空、法也空,但他们对于佛果这个障碍,还不能尽除。所以用「不增不减」来说明要彻底认识真空理体本自圆满,因圆满故,当我们修般若豁破无明时,真空理体不会有所增加;当众生未修般若,被无明烦恼所障迷而不觉时,真空理体也不会因而减损。

犹如天上的明月,照着千泓江水,千江照出千百的月影,但月亮(主体)只有一个。所以我们要认识到真空理体是不增不减,永恒不变的,从来就没有所谓「悟时为增、迷时为减」的妄相。

四、观自在菩萨如此苦心,宣说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之理,无非希望凡夫、二乘圣人及权教菩萨们,都能澈底了悟真空实相的真实义。因为在真空实相的空性中,无圣亦无凡,无因亦无果,唯一空性。

如了悟般若真谛,一切见解、业缘、烦恼皆脱落清净,独露真常,事事无有,唯一清净佛性,所以说真空自性中,无一切色相。观自在菩萨以般若妙智,照见五蕴皆空,故说「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若有五蕴,则有我、法二执,即有生死;今无五蕴,我、法二执则空,世间及出世间法一切皆空,此即佛的清净法界。





 
——待续——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