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 三宝弟子慧斌,系辛亥先驱向海潜哲嗣向榕铮,湖北黄石大冶人,现居台湾台北,潜心佛学。其亦为台湾辛亥武昌首义同志会荣誉理事长,多年来为海峡和平奔波两岸。
《心经》,文征明(明)/书
(四)、诸佛修般若所证得的菩提智果
经文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解题
本段经文是说明三世诸佛修般若法门,而得的菩提智果。
注解
三世诸佛 「佛」全称应为「佛陀」,是梵文,中文应译为「觉者」,也就是说佛陀觉悟了「缘起性空」才是宇宙真理和人生实相,因而突破人生迷团,不为颠倒妄想所迷,故被称为觉者。而「觉」有三层意义,自觉、觉他、觉满。分述如下:
一、自觉:自身觉悟,外而一切诸法幻化无常,内而人人有个不生不灭的常住佛性。
二、觉他:以大悲心,不忍坐视众生因痴迷而沉沦苦海,将自己所觉悟的真理向众生宣说,使这些众生也能一同觉悟而离苦得乐。
三、觉满:三世诸佛自觉、觉他的两种功德都做到万德具足、究竟圆满。
所谓三世诸佛,系指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就时间言,三世是指一切时代;就空间言,诸佛包涵了十方世界一切的佛。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为梵文,译成中文,应为「无上、正等、正觉」,其意就是超出九法界众生,成佛的菩提果位。
《心经》部分,文征明(明)/书
语释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在因地修行时,也都是依般若波罗蜜智慧,修习到彼岸的这个法门,因而证得超出九法界众生成为无上、正等、正觉的佛菩提果位。
心得分享
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梵文,「阿耨多罗」意为「无上」,「三」意为「正」,「藐」意为「等」, 「菩提」意为「觉」,因此中文译为「无上、正等、 正觉」,是佛的菩提果位。
「正觉」是正确的觉悟, 即离颠倒戯论的一种正智。因为凡夫自无始以来, 妄想执着,将本觉真心埋没于五蕴之中,迷而不觉;外道心外求法,所求之道,非妄即邪,是邪觉而非正觉。所以「正觉」须超出六道凡夫,唯有二乘圣人才能称「正觉」。
「正等」是不偏而平等,必自觉之后,毫不自私,力行利他工作,才是「正等」。 小乘圣人自觉之后,但求自利,不去利他,乃偏而不正,只能称「独觉」而不能称「正等」,唯有菩萨自觉觉他,自利利人,才能称「正等」。
「无上」,指智慧圆满,万德俱备,无有能过其上者。菩萨虽超出二乘法界,成就了正等正觉,但其自証的智慧未圆,尚有微细的无明未破,而利他的功德也未满,还有上位佛果可求,因此只能称「正等」「正觉」。
佛陀经过历劫的修行,超出菩萨的法界,一切业行得到彻底净化,脱离三界六道轮回的束缚,离苦得乐,得到人生的大解脱,对宇宙人生的真理达到究竟的觉悟,福慧双足,究竟圆满,超九界以独尊,所以唯有佛陀才能称「无上、正等、正觉」。
二、观自在菩萨为什么说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提其他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因为三世诸佛的修行,发心,到修习六度万行,直到证果成佛,无不是以般若这种大妙智慧为前导,经云:「五度如盲,般若如眼。」修行五度时,有了般若妙智来观察鉴别,才不致盲修瞎练。
斌宗法师说得好:「布施无般若,惟得一世荣,后受余殃债;持戒无般若,暂生上欲界,还堕泥犁中:忍辱无般若,报得端正形,不证寂灭忍;精进无般若,徒兴生灭功,不趣真常海;禅定无般若,但行色界禅,不入金刚定。
万行无般若,空成有漏因,不契无为果。」因此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当有般若的摄持,始能圆满万行,成就佛果,否则成为有漏之法。
所以佛家常说:「般若为正行,余五度是助行」。因此三世诸佛,都是依般若波罗蜜的前导下修持,才能达到三觉圆满、万德俱备的庄严佛果,而得证「无上正等正觉」。
《心经》部分,文征明(明)/书
(五 )、总结本经殊胜功德
经文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解题
本段经文是总结般若波罗蜜多大法的殊胜功德。
注解
咒 梵文为「陀罗尼」,中文译为「咒」,俗称「咒语」; 又称「总持」,谓「总」一切功德、「持」无量义理。又能总持一切善法,令不失去;也能使一切恶法, 令不生起。亦有译为「真言」,意指系诸佛真心宣说出来的心法;或译为「密语」,即诸佛秘密不可思议的语言。
「咒语」因系佛的心法,只有佛与佛才能通透,所以法师大德们对咒语多不作翻译及解释,我们只须一心诵唸,功夫到家,即可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外,并能增长福慧,灭二障(烦恼障、罪业障),成就二严(福德、智慧)。
大神咒 「深不可测」谓之「神」,「能量无限」故云「大」,「大神咒」即是说明此部经典,是总结「般 若」(智慧)的无上法义,具有能消除无明烦恼、解脱生死的无量功德。
大明咒 明,有「照了」义。说明此咒能破除众生昏暗、 愚痴的心思,得大光明,照见无明虚妄,使我们能真正明白一切法的真相,故曰「大明咒。」
无上咒 无上,有「超胜」义。此咒能使修菩萨道的菩萨们,万行圆满,胜过一切法门,直趋无上菩提,没有比这个咒语再超越的了,故称「无上咒。」
无等等咒 无等等,有「最高」义。第一个「等」是哪一等, 第二个「等」,是等于这个咒。意即表示没有任何一种咒语等于这个咒,它能令我们在因位修菩萨道的人,觉行圆满,果德圆通,成就佛果,亲证菩提。
语释
前面讲了许多般若波罗蜜多的胜能,因而我们可知般若波罗蜜多咒,是一种大神力的咒、是一种大光明的咒、是一种最高无上的咒、是一种超絶无伦比的咒。它能除去我们人生的一切苦,也能除去三界以内的分段生死苦,以及三界以外的变昜生死苦。这个咒语的功能真的能彻底永除一切诸苦,那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没有些许虚假。
《心经》部分,文征明(明)/书
心得分享
一、众生根性各殊,世尊因材施教,故说法时,有时显说,有时密说,有时显密兼说。所谓显说者,是以语言(后人整理为文字)或行谊阐发义理,令人闻之而启悟,开发智慧。而密说者,则是不将经文义理明示于人,亦不事解释,仅授以诸佛威力加被,具有秘密功德的咒语,令众生一心持唸,即可获得无限功德。而显密兼施,更是相互融通,无机不被。总之无论显说、密说或显密兼说,均能使众生增长福慧,灭二障(烦恼障、罪业障),成就二严(福德、智慧),证得无上菩提。
二、众生或许怀疑观自在菩萨在未说咒语前,何以就说出咒名?原因有二:
(一)表示密显功德一致,意谓显说既有如此殊胜功德,而密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如能一心受持,都可做到心无罣碍,乃至得证无上菩提。但因咒语秘密不可解释,故在未说咒语前先说咒名,来彰显它的功能。
(二)使人生起深信仰慕之心,因这些咒名,皆从其功能而命名,如大神咒的功能,即是显说的心无罣碍,无恐怖;如大明咒的功能,即是显说的远离颠倒梦想;如无上咒的功能,即是显说的究竟涅槃、无上菩提;如无等等咒的功能,即是显说的亲证实相般若。证明这些咒语功能,确与前面显说的功能无异。
三、此段经文中「真实不虚」四字有二意:
(一)叮嘱劝信之意,因咒语多不翻译,佛恐世人信心不坚,狐疑猜忌,所以在未说咒语前,预先叮嘱劝信,表示此咒语有无上的功能,是真真实实而没有半点虚假的。唸此咒语者,绝对要深信不疑,才不失此般若胜益。
(二)表示究竟之意,唸此咒语者,确能做到三惑完断、二死永亡的真实脱苦。「不虚」就是不假 之意,即示众生依此般若修行,便可真实永除一切苦。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