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张宪文、田玄:辛亥革命——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新纪元和新境界(4)

辛亥革命网 2016-07-22 11:41 来源:《江海学刊》2002年第1期 作者:张宪文 田玄 查看:

本文以中国城市现代化路径及其变局为视角,考察辛亥革命后新政制生态下扮演推进中国城市现代化角色的两个新政权(一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南京临时政府;二是以袁世凯为首的传承了共和政

     结 论
    辛亥革命建立共和民国,这不但是中国政治变革和社会改造的新纪元,亦是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新纪元和新境界。以此为标志,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并为其发展开辟了广阔的路径。辛亥革命排除了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严重障碍,仅就这一点而言,就是对中国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就是对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巨大贡献。辛亥革命的建设性作用不只是体现在城市化的理论构思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革命之后(民国初年)的城市现代化发展上。
 上述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无疑是辛亥革命所带来的一个极具革命性的巨变,其功不可没。任何贬低辛亥革命对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历史功绩的观点都是不正确的。然而在着重强调其正面效应的同时,要注意的是,辛亥革命的这一贡献表现是不平衡的。辛亥革命的社会基础是市民社会和市民阶级,因此这场革命是一场发生在城市的革命,对城市中旧的制度、旧的势力、旧的文化冲击较大,从而对城市工商业的推动作用较大,对城市现代化的促进作用较大。相反,这场革命对农村触动较小,没有一个大的农村变动,农村中旧的制度、旧的势力、旧的文化基本上还是原封不动,因而革命对农业生产推动作用较小,对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贡献较小。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其缺陷和不平衡性日渐显现,对此,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曾深刻地指出:“城市自身却越来越孤立于中国这个国家之外了。它们的进步和西方化———这必然和它们的现代化联系在一起———扩大了它们与农业社会的鸿沟。作为一个庞大的农民帝国的中国,怎么能够从少数几个沿海的大城市来加以治理呢?”(34)
    费氏的确看到了一个辛亥革命后发人深省的问题,即中国农村的现代化问题。但是在中国这片小生产的汪洋之中,资产阶级已难以担当大任,真正能够实践这条道路的只能是代表更先进生产力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然而这一问题已超出了本文所要讨论的范围。(张宪文、田玄:《辛亥革命: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新纪元和新境界———提供一个反观辛亥革命自身价值的新视角》,《江海学刊》2002年第1期,第148——154页)

 ①《孙中山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9页。
 ②皮明庥:《近代武汉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95页。
 ③参见《辛亥革命》资料丛刊,第8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4、27、2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版,第523页。
 ⑤ ⑦ ⑧ (16)(18)( 22)《中华民国史档案史料汇编》第3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6、16~ 18、23、235、235、348~ 421页。
 ⑥黄逸平、虞宝棠:《北洋政府时期经济》,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3页。
 ⑨  (33)(34)费正清等:《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 1949)》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39、854、854页。
 ⑩参见张约翰:《前共产主义中国的工业发展状况:一种定量分析》(JohnK.Chang,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pre- communistChi-na:a Quantitative Analysis,爱丁堡大学出版社1969年版)。
 (11)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134页。
 (12) (13)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3辑,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663、668页。
 (14)(15)参见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 1949)》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36、837页。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版,第478页。
  (19)《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882- 1931),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第208页。
 (20)祝慈寿:《中国近代工业史》,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454~455页。
  (21)《中华民国史档案史料汇编》第3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63、369、415页。
  (23)《中国基督教事业统计(1901- 1920)》下册(内部稿)。
  (24)《上海(钱庄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02页。
  (25)( 27)( 28)罗志如:《统计表中之上海》,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季刊,1932年第4期,第21、15、16页。
  (26)( 31)邹依仁:《旧上海人口变迁的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1、90页。
 (29)《理查德·菲瑟姆的报告: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Richard Feetham,Report of thdHon Richard Feetham:The 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上海,《字林报及北华捷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 and Herald),1931年,共2卷,第1卷,第347页。
 (30)《费唐给上海工部局的报告》两卷,1,第347页。转引自费正清等《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 1949)》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43~ 844页。
  (32)参见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 1949)》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937、846页。
     
 作者简介:张宪文,1934年生,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田玄,1954年生,军事科学院军史部研究员,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