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严孝潜:1912年1月16日,严复族侄严伯勋的刺杀袁世凯行动

辛亥革命网 2021-11-27 10:23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严孝潜 查看:

1912年1月16日,同盟会京津分会的严伯勋、杨禹昌、黄芝荫、张先培实施了炸杀袁世凯的行动。

1912年1月16日,北京东华门大街与王府井大街转角处爆发出巨响,这是一起震惊中外的暗杀事件。行刺者所欲炸杀者为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的袁世凯。但三枚炸弹爆炸后,袁世凯安然无恙。

此次行动的实施者为同盟会京津分会的严伯勋、杨禹昌、黄芝荫、张先培。

本文作者严孝潜为严复曾侄孙。




当时的英文报纸报道袁世凯遇刺之事


  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中,有一组时任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坐马车被炸的镜头,但在剧中没有展示是谁向袁世凯所坐马车投掷炸弹的。
 
  到底是谁组织了这次暗杀行动?是谁执行这次行动?
 
  答案是:是同盟会京津分会暗杀部组织了这次行动,由严复族侄严伯勋等四人执行;向袁世凯所坐马车投掷炸弹的人,是严伯勋。
 
  1905年,孙中山先生在日本组织成立了同盟会。随后在国内各地的革命党人,纷纷组织成立了各地的同盟会分会,北京、天津的革命志士也成立了同盟会京津分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清廷恐慌,命陆军大臣荫昌统率陆军,海军提督萨镇冰卒领海军,兵分两路开赴武昌,镇压革命。由于开赴前线的陆军是袁世凯的北洋旧部,荫昌难以指挥,清廷被迫只好重新起用袁世凯,当时袁世凯在1909年1月被清政府“开缺回籍养疴”。10月14日,清廷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但袁世凯认为这时正是他向清廷讨价还价的好机会,就在10月16日复奏清廷,以尚在调治疾病为借口,称疾不出。
 
  清廷迫于形势,只好在10月27日改任袁世凯为钦差大臣,命令他火速上任,前往湖北督师镇压革命党人。然而,革命烈火己燃遍神州,10月27日,京师附近的新军将领张绍曾蓝天蔚等五员新军将领发动滦洲兵谏,以兵临城下胁迫清廷立宪。10月30日,清廷入太庙宣誓立宪,下诏罪己,承认用人无方,施治寡术;又表示从即日起实施宪政,解散“皇族内阁”,开放党禁,释放汪兆铭、黄复生等。
 
  11月1日,清政府宣布袁世凯充当内阁总理大臣。11月3日,清廷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令袁世凯回京组织责任内阁。11月13日,袁世凯从彰德入京,就任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回到北京后,一方面向清廷表示“誓为清廷保全社稷”,一方面著手组织责任内阁。11月16日,袁世凯内阁成立。
 
  袁内阁成立后,袁世凯一方面部署镇压革命党人;一方面他又通过进攻汉阳给南方革命党施加压力,但又注意将武力威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利用革命力量要挟清室。
 
  鉴于袁世凯是当时清廷的内阁总理大臣,是清廷镇压革命党人的关键人物。同盟会京津分会遂决定设立暗杀部,锄杀袁世凯。海军出身的严复族侄严伯勋和黄芝萌、张先培、杨禹昌等四位同盟会会员被授命执行锄杀袁世凯的行动。


 

严伯勋(1880—1933)





杨禹昌(1885—1912)


 


黄芝荫(1888—1912)





张先培(1890—1912)


 
  他们集合于北京十三陵、门头沟荒山制作炸弹,并练习投掷炸弹等技巧。严伯勋等人还数次潜入北京城内,观察、记录袁世凯的行动路线、卫队配备、藏身地点,开始制定暗杀计划。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严伯勋他们了解到,袁世凯的内阁政府就设在石大人胡同迎宾馆,这段时间,袁世凯每天早上乘马车经东安门大街到东华门,进宫上朝。遂与时任暗杀部部长的彭家珍一起,制定了详尽的暗杀计划。1912年1月15日召开了暗杀筹备会议,决定在1月16日执行暗杀行动,在出发前,他们给家人写信诀别,抱定此去无回的坚定信念。
 
  1912年1月16日早上,严伯勋与三位暗杀部战友一起,进入北京城,他们在王府井至东华门设伏卡三道。严伯勋守候在东华门外不远处,路南的一个茶叶店(三顺茶叶店)门外,黄芝萌、张先培在丁字街一临街酒楼上,杨禹昌在东安市场门口。(陈燕平:《袁世凯东安门外遇刺》)
 
  当严伯勋“行至三顺茶叶店门外,见一烧饼小铺,买饼二枚食未毕,复至门侧,见一卖手巾棉带小摊之旁置一储钱木柜,高坐可远望,严伯勋以小银二角购一毛巾,向摊贩商坐柜上。开皮包,去报纸,暗以毛巾在皮包内将炸弹裹好,置怀中,一手持饼徐徐食之,目注东华门内。”(欧阳云:《炸前清袁内阁纪实》)
 
  快到中午时分,在11点45分左右,袁世凯下朝后乘双套马车回府,“顷警笛嘘嘘,马队步卒拥袁世凯马车出”,当行至东华门外三顺茶叶店前时,“沿道护卫兵警及旁观者,目皆前视。严伯勋双手捧白巾裹弹,侧身步行丈许,从人丛后抛掷之。”(陈燕平:《袁世凯东安门外遇刺》)
 


炸弹击毙之马,在三顺茶店东侧




炸弹炸毁的自来水防护箱
 
 
  炸弹掷于袁世凯马车下,但因投炸弹时间稍缓,而车速又甚疾,因此爆炸声浪只是将袁世凯掀翻在地,警卫营长袁金镖当场被炸死,另有十余个警卫被炸成重伤,双套马车中的右侧马虽被炸伤但仍能跑动,车夫刘二旋驱车改道往南狂奔。时严伯勋非常沉着,见状乘人声鼎沸、军警慌乱之际,暗退入茶叶店内,将怀中手枪插入茶桶中,从容出门逸去。(陈燕平:《袁世凯东安门外遇刺》)
 
  出门后,警察见到严伯勋以枪指之,严伯勋佯作非常惊骇状,泪直流,哀告系平民通过,实则见事急,早以豫储之堕泪药揩眼,故得随警察行脱险。(邹鲁:《光复之役》)
 
  在丁字街酒楼上的黄芝萌、张先培听到爆炸声后,即开窗持弹等候,但因袁车已改道,未得一击,反被街上军警察觉,上楼捕去。杨禹昌闻声持弹奔出,亦暴露被捕。(税西恒、何鲁、唐午园:《记京津同盟会二三事》)
 
  袁世凯遇刺后,一方面致意同盟会京津分会,言欲效力革命,另一方面下令杀害了黄芝萌、张先培、杨禹昌三人。严伯勋在众多海军老乡的帮助下,连夜潜出北京城,避居天津。

     武昌起义爆发后,之后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呈土崩瓦解的状态,清朝政权几乎名存实亡,无奈派出袁世凯同南方革命党人和谈。1912年1月16日同盟会京津分会刺杀袁世凯的行动虽未成功,然革命者的屡仆屡起,志在共和,震慑着清廷君臣,不敢出来主持危局,而宁愿到青岛、天津求田问舍,作富家翁。可以说,严伯勋他们的刺袁行动,为帝制之推翻,民国之建立作出了贡献。
 
       1912年2月12日,大势已去的清朝隆裕太后携6岁的溥仪在乾清宫颁发了退位诏书。2月15日,作为交换条件,在南京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与外国使节合影
 
 
     后来,牺牲的黄芝萌、张先培、杨禹昌三人被追认为烈士,脱险的严伯勋,因为袁世凯当上了民国大总统,考虑到严伯勋的人身安全, 同盟会组织上为他保密,隐秘不宣严伯勋的事迹。
 
  严伯勋(1880—1933),福建候官(今福州市)人,谱名家鹄,字鼎元。祖籍福州市仓山区阳岐村。祖父严恭澜,清例授修职郎,父严传慎,是严复(传初)的族兄,居阳岐严氏祖居“大夫第”后座,前座为严复祖产。
 
  严伯勋有兄弟四人,长兄严家鹤(字鼎铭、又号铭官、又盘),次兄严家鸿(字鼎坤),以及同父异母的四弟严家鹰(字继畬)。
 
  严伯勋少时跟随严复到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天津,尚未毕业的他就随严复避难上海。1905年在闽结婚后,又回到天津在海军部门任职,並参加了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开始从事地下革命活动。
 
  严伯勋参加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后,又使用有字号“鼎元”的倒个“元鼎”以及“岐峰”的名字。“岐锋”中的“岐”字,釆自家乡“阳岐”中的“岐”字,表示是家乡阳岐的革命先锋。
 
  在参加暗杀袁世凯行动前,严伯勋的公开身份是清海军部军法司司长。(税西恒、何鲁、唐午园:《记京津同盟会二三事》)
 
  1913年,北京各界为纪念刺杀良弼而殉难的彭家珍烈士,举行周年纪念追悼会。严伯勋送有挽联,自署“候官严元鼎”,挽联云:“忆去年报国共烽烟,生死盟心,弃我更谁共患难;痛此日孤身离京洛,风尘扑面,吊丧何以慰贤豪。”
 
  在挽联之后,严伯勋还自注写道:“武汉起义,东南各省次第光复。徒从满党把持北方,兵祸相延,不能立墟清室。烈士与余步惄焉忧之,遂结合同志数人分途行刺。丁字街之役,杨、张、黄三烈士不幸被捕,余得脱虎口,方图以此余生再拼一命,冀与烈士获相追随于地下。不意彭烈士先获我心,炸杀良弼,与之同毙。”(《义烈千秋—彭家珍大将军》中《烈士周年北京追悼会挽联》)
 
  严伯勋本人虽对刺袁一事三缄其口,但在名字的使用上却十分注意。在参与涉及革命之活动时(如参加彭家珍追悼会),即会变换名字,使用“元鼎”或“岐峰”名字,但在公职活动中,依然沿用严伯勋名字,如在1914年8月北洋政府海军部职员准备发起成立“中华国民救亡团”时,在其传单上即有“严伯勋”签名。(程尔奇:《1912年袁世凯被炸案之再考证》)
 
  一直到1916年袁世凯病亡,严伯勋才重出江湖,任北洋政府海军部上校军需官。

 

严复(1854—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县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主要译著有:赫胥黎《天演论》(1896—1898年),亚当斯密《原富》(1901年),斯宾塞《群学肄官》,约翰·穆勒《群已权界论》、《名学》,甄克思《社会通诠》(1903年),孟德斯鸠《法意》(1904—1909年),耶芳斯《名学浅说》(1909年)等。生平译著汇刊为《严译名著丛刊》,另有《严几道文钞》、《疒俞壄堂诗集》行世。
 
  1918年11月,严复回闽为三子严琥举办婚礼,严伯勋倍同严复返闽,在坐火车到浦口过江检查时,因在严复的签押箱中被士兵查出带有手枪一把,于是大起麻烦,连人带枪被士兵扣留,后经严伯勋到南京城里找到一位同盟会友人林向欣作保,才被放行。回到老家阳岐,严复住在祖居“大夫第”前座老屋,三子严琥则在“大夫第”后座,严传慎家,与严伯勋同住。
 
  1927年国民党北伐成功,定都南京,严伯勋南下到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工作,1933年病逝南京石头城下,灵柩由海军部派军舰护送回乡,安葬于老家阳岐山上,享年53岁,坟墓现在尚保护完好。他的遗物,包括海军军服、军帽、军大衣、军刀等一直完好保存在一个铁制的大箱中,达33年。直到1966年全部被毁。
 
 






—End—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