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朱唯真、楼朋林等|缅怀浙江辛亥先贤俞丹屏

辛亥革命网 2024-03-31 21:19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朱唯真、楼朋林等 查看:

丹心可鉴


01
辛亥江浙革命活动及军人历程

 

俞丹屏先生少将军衔照

俞丹屏先生(1872—1942),原名炜,字载熙,号丹屏,后以号行世,浙江嵊县卮山乡前岗村(今下王镇乡泉岗村)人。

 
今泉岗村鸟瞰图景,左侧小高岗上建筑为俞丹屏故居,誉名将军楼。

 
改建后的俞丹屏故居实景

俞丹屏自幼务农,11岁始跟堂叔伯读书学习,至17岁已通古籍。他喜好书法,临《勤礼碑》,练写得一手好字。因父早亡,家境贫寒,后家中连遭火灾,则生活更为窘迫。遂带母携妻儿赴绍兴及杭州谋生,时20余岁。起初做过脚夫,又做过石匠等体力劳动挣钱维生,后又开始代人写家书、信函、诉状、遗嘱等度日。

甲午战争之后,帝国列强虎视眈眈,中国已呈被瓜分豆剖之势,看到国势日趋衰危,俞丹屏遂决心投军报国。

1901年夏天,俞丹屏30岁,投身军旅,染发现清朝绿营官军内部腐化堕落,与己冰火难容,考虑再谋出路。

1904年春,他考入在杭州的浙江武备学堂第五期正则科。1906年夏,浙江弁目学堂成立,他被调往该校任区队长。

俞丹屏接受了一系列革命新思潮的冲击在学堂期间,课余时间里,他与学生议论共和体制,讨论推翻帝制,逐渐倾向革命。

1907年2月前后,适逢女革命家秋瑾来至杭州,结集会党,发展光复会会员。亦多次到浙新军、武备学堂、弃目学堂、绍兴大通师范学堂等处鼓吹民族革命,号召“光复汉族,大振国权”。吕公望、朱瑞、周凤岐、叶颂清及俞丹屏、周亚卫、裘绍等学堂任事都被秋瑾吸收,加入光复会。俞丹屏又在弃目学堂发展了几十个学生、运作了巡抚衙门几十名下级官兵卫士加入了光复会,为起事作内应。

1905年,徐锡麟按光复会关于“积极联络会党,准备起事”的指示,与已联络的以竺绍康为首的众多会党领袖共同商议创办大通师范学堂于绍兴(也称大通学堂),暗中筹措钱款购置武器,为武装起事作准备。8月,大通学堂开学,徐锡麟任总理,竺绍康任襄办。俞丹屏协助绍兴大通学堂组织内务,负责筹划内部组织,制订教学计划,设置训练课程。为武装斗争做准备起见,在大通学堂专门设置体育专修科,并从会员中挑选精壮人员300余人学习兵式体操和军事学,俞丹屏并推荐自己的学生魏励劲、张健当体育教员,为绍兴大通学堂培训了一批骨干力量。转年夏天,从日本大森体育学校毕业的王金发即也当任体育教员,操练光复会会员。徐锡麟还邀请东阳大开和尚至绍兴大通学堂,鼓励大开组织僧兵共举大义,大开和尚慨然应命。

由于俞丹屏办事热忱,运作活动能力强,军界同志推荐他为专门负责联络外界代表,他不负同志期望,将警、政、交通等各界革命志士都联络整合起来,使光复会会势大振。

1907年,徐锡麟在安徽安庆起义失败,秋瑾于大通学堂被捕后英勇就义。随之,许多教员、学生处境艰险。家境并不富裕的俞丹屏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变卖,资助死难者家属,并继续联合军界等同志筹集资金,以图再举。

1910年,俞丹屏赴海宁秋操,有人告密,称其家中藏有革命党,巡抚衙门遂派出几十人前往围捕,但未能查获证据,而得幸免。

1911年5月,四川铁路风潮涌起,保路运动发生,是清政府欲霸夺民财,穷凶极恶衰败末落的显徵。浙江光复会党同志感知革命起事时机将至,上海的陈其美、姚勇忱、黄郛、王金发等迅急密集联络浙江各路会党准备起事。后又于杭州白云庵等先后多处约集顾乃斌、褚辅成、吕公望、俞炜(丹屏)、朱瑞、童保暄、葛敬恩、吴思豫等筹划浙江起义事宜。俞丹屛时任八十一标副官。

10月10日,湖北武昌起义爆发,浙江急谋响应,派俞丹屏联络杭沪线各火车站职员的光复会员,取得起事时兵运交通之便。又与陈国杰暗暗测绘上海制造局及沪淞炮台地图,并调查由浙江至江苏水陆通道。

11月3日,俞丹屏正卧病在床,接到秘密通知,即赶往顾乃斌家,与王金发,张伯岐、蒋介石、褚辅成、朱瑞、童保暄、顾乃斌、葛敬恩、吴思豫、王桂林、韩绍基、来伟良、徐士镳、傅孟等开会部署起义。起义之事决定,俞丹屏被推举为民军第一路参谋官,并以他家“红门局”为第一路军机关驻所,不料被巡警道署的侦察科长密告于官府,官府欲捕杀,得报后,商之于浙绅,浙绅以为不可草率,于是将机关秘密转移到“梅花碑(楼景晖家)”。接续运动驻杭水、陆各营及军装局(也称军械局)之防营守备官兵,要他们于起事时策应。

俞丹屏觉得子弹不足,密商硖石站长王涛向商团团长徐光溥商借,徐因商团子弹很少遂同往袁化镇,向商团团董李仲坚处筹借子弹四千余发,交傅其永由硖石押运至南星桥交顾乃斌接收。起事前夕,俞丹屏嘱钱寿彭至长安、硖石买茶食数百斤作为晚间干粮。一面密约王涛派同志二三人至嘉兴切断电话线,以断绝官场通讯,关闭消息。再买白绫数匹,请徐士镳、鲁保士及俞丹屏的母亲、妻子分别星夜赶制起义军药包,以备炮台使用。

一切准备就绪,11月5日凌晨, 响起了光复杭州的号炮。时俞丹屏任浙江新军八十一标第三营督队官,率新兵五队与王金发、蒋介石等率领的敢死队分路入城前行汇合于陆军小学堂附近后,一起攻下了军械局(清兵的重要装备据点)后,又赴援尹锐志、尹维峻姊妹的女子敢死队,和张伯岐率领的敢死队攻下了巡抚署、藩司署。同日,清朝绿营兵投降,傍晚全城宣告光复。 浙江各府县在一个月内也先后光复,建立了新政权。俞丹屏后任步兵第七标管带。

此时,清政府犹作垂死挣扎,调动军队向武汉反扑。为了牵制清军去救援武汉,上海和浙江的革命党人决定尽快攻克江南战略要地南京。浙军组成攻宁混成支队,于11月13日誓师出发。
支队长朱瑞、参谋官吕公望以镇江做为浙军军需后路兵站,做为调运输送人马、采办粮食、接济弹药等重地要处,因需办事周密牢靠,留俞丹屏担任镇江兵站专地司令官。俞丹屏为充足前线军需,奋发寻源,夙夜筹运。

11月18日,俞丹屏同司令部副官傅其永化装成僧人,昼伏夜行混进南京城侦察敌军军情,并攀登紫金山巅,窥测天堡城形势,不料敌军搜查,幸躲进寺院内,混在和尚中,赖寺僧住持智亮、意周(也为光复会党人)掩护未被发觉。

至夜,俞丹屏同随工程营地雷队搜索前进,欲炸朝阳门城门,至离城半里许,被城头探照灯发现,守敌惶恐,一时步枪、机枪、大炮齐发。他因黑夜蹬城侦查失足,腿部受重伤,由傅其永扶归司令部,向江浙联军总司令官徐绍桢报告说:“我们观察了阵地形势,我军若要夺朝阳门(今中山门),非先取天堡城(今紫金山天文台所在处)不可,愿司令官不忘此言。”

11月24日,攻取南京的战役全面打响,以浙江革命军为主力,组织了以叶仰高和张拱宸带领的近二百人的两支敢死队,至山侧背壁攀陡岩而上,攀至多半,遇敌发现,交战奋勇而惨烈。同时江苏军、镇江军、扬州军、沪军、宁军各一部分革命军,分路围攻,分散了清军火力后,历时两日,终于攻取了清军最高炮台—天堡城;随之全部克复了南京城,全战役历时八日余。由此,江南革命形势得以稳定。此间,俞丹屏在前线任浙江攻宁支队副官处长。

1912年元旦,孙中山由沪抵宁,晚10时就任临时大总统。浙军支队被编为陆军第六师,朱瑞任师长,俞丹屏被任命为混成旅旅长,由临时大总统授予陆军少将衔,颁发龙虎勋章一枚。5月,浙江成立稽勋局,时任浙江都督蔣尊簋聘俞丹屏任局长,负责调查光复浙江、攻克南京的有功人员及编纂辛亥革命史料。 

1912年6月,浙江各军政分府撤销时,绍兴军政分府不肯撤销,省督署派俞丹屏前往处理,经二个多月的磋商,协助王金发结束了绍兴分府,办理善后事宜。王金发在绍所编练的一师军队,除给资遗散一部分以外,尚余下一团,由俞丹屏率领赴宁波驻扎,被编为八十九团任团长。

本年12月上旬,俞丹屏接到省督署急电,令他返杭,代表浙省督署前往上海专程迎迓孙中山光临浙江视察,同行赴沪者有卢临光、蒋著卿、杭辛斋、杨韵琴、王卓夫、杨竹笙、沈葆廉、张心芜、陈仲权、徐寄尘(自华)。孙中山随行者有陈其美、姚勇忱、陈惠生、吴飞如、钱振椿、刘氏畏、王文典等。孙中山在马坡巷法政学堂欢迎大会上发表演说,称赞攻克南京时浙军的忘我牺性精神。会后由俞丹屏等一行陪同前往白云庵访问了同情、帮助革命的僧人智亮、意周师徒。陪同历时六天至本月十二日。

1912年12月,孙中山(二排中)前来浙江视察,途经嘉兴,在南湖烟雨楼前的狮子峰与各界代表合影。(前排席地而座,左五者为姚勇忱),前排站立右五着军装者俞丹屏。

1914年,俞丹屏被举为第一届国会议员。入国民党。

1915年6月,原任绍兴军分府都督的革命同志王金发、姚勇忱,被同是光复会员且曾并肩共同参加杭州、南京光复战斗的,后又投靠了袁世凯的浙江都督朱瑞诱捕于杭州陆军监狱,俞丹屏闻讯后,前往与朱瑞理论,朱瑞呈出袁世凯政府密令,不予通缓,俞丹屏悲与王金发见面,告知内情,王金发悉知内情后,镇定思虑,摘下手上黄兴爱人徐宗汉赠予的戒指,转交俞丹屏托付将其与沈氏(雄卿)所生5岁小儿王克华助辅养之,至成婚。2日午后4时,王金发被用枪击杀害。其后岁月,王克华长成,俞丹屏将自己的第三女儿俞虹月嫁予王克华。以慰先烈!

  
王克华、俞虹月夫妇合影

王金发被害后,俞丹屏与陈子明、谢飞麟、张伯岐、胡士俊、陈志庚等一众光复会党同道人,在杭州昭庆寺为王金发举办了大型追悼会,并葬于西子湖滨的卧龙桥畔茅家埠。后被解放军空军疗养院圈入,现移葬于嵊州革命烈士陵园。

1916年4月,朱瑞被多位部属恨之,并在共同谋算下,择机武力攻击,使其得不到护援,继而仓皇逃亡。转年朱瑞逃至天津病亡。继推屈映光接任浙督,然屈氏却暗投袁世凯,暴露后,部属们强逼其辞职,推吕公望继任浙江都督。为防皖境袁派军伐来犯,俞丹屏等三个团被派往浙皖边界设防,俞丹屏带领一个团部队驻防泗安。与此同时,浙军又编组了一个护国军独立旅,以俞丹屏为旅长,预备跟随它省响应讨伐袁世凯。然是年6月,袁世凯病亡,遂告熄。

1917年春,北洋段祺瑞政府派杨善德继任浙江都督,杨善德对浙军存有疑戒,多施监控,仍感卧榻不安。恰年中北洋电旨其派兵赴援闽,便借机将俞丹屏所从童保暄一师全部调驻闽,以解心戒。赴援途中,童保暄消极缓行,并暗与广东护法军取得联系,商决,得北洋军需补充后,即相投。然而由陈肇英所领先头部队先期抵闽时,立被正在广东的原浙江僚属,吕公望、蒋尊簋策动投粤护法军,随之又得报北洋政府所供军需物资半路被粤军劫去,失去征战物力的童保暄部队,退踞厦门一隅。在陷于北洋军地盘衔制中,断无机会反投广东军政府了。童保暄于1919年客逝在厦门的职位中。

析《东方日报》载:“童伯吹(保暄)、陈肈英辈成立浙军,率部入闽,氏任步兵九十八团团长,转战闽粤,见重于孙总理。”赴驻闽历时两年。俞丹屏时任九十八团团长。此间俞丹屏可能得机会,往广州护法军活动,见到过孙中山。

1920年,卢永祥来任浙江督军,至浙江军置直皖军阀冲突中(史称,齐卢之战。实质是直系苏都齐燮元为争夺皖系卢永祥对上海这块经济肥源的主控权的战争)。在此期间,其子卢小嘉,搭勾上日特冈村宁次、酒井隆做顾问,却不知两日特也是对方军阀的顾问。居中离间双方,继而自坐壁上观两方征战互伤。战祸所及地方,民设财产及性命被损惨状无计其数。

1924年,孙传芳乘虚战入,尽占东南五省(苏、浙、皖、赣、闽),组五省联军,原浙军的两个师被编入其治下。军中原浙江省警务处长夏超被任命为浙江省省长,夏超任命俞丹屏为省财政厅长,不久后又被孙传芳指派的人换下。

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孙传芳与北伐军对战于江西。中共杭州地委和国民党省党部皆有派人联络,掀起浙江自治活动,促使夏超脱离北洋政府。夏超经与广东革命政府秘密联络约定:配合北伐军夺取九江后,浙江响应,宣布浙江独立起义。经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的努力,广州国民革命军政府任命夏超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中将军长,军中组织起浙江自治军委员会,俞丹屏为七委员之一,遂开始布防。孙传芳得报后,速派淞沪两支部队入浙镇压,夏超布署御敌,但因敌势及装备火力过强,激战不过,纷纷败退,由俞丹屏等护夏超等上火车,退至杭州艮山门休整。后夏超在去寻找亲友途中被抓而被杀。夏超被杀转年,得到国民政府褒恤。

与此同时,军中在前线的周凤岐部依早先与夏超的密约,也与北伐军暗得联系,并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军长。在前线,周凤岐与孙传芳内外周旋,暗给北伐东路军避让入浙进途,至使孙传芳部队全线溃缩。此间俞丹屏参与了东路军北伐活动。报载,俞丹屏有为北伐军和后来的抗日军队运筹粮款工作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俞丹屏任过:浙江省财务委员、嵊县抗日自卫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公路局局长、粮政局业务部经理,调配粮食协助军需及民食,成绩卓著。

网络信息显示,有记者采访俞丹屏家乡的乡干部,称俞丹屏与朱德、叶剑英也有过交往。

辛亥革命元老之雄笔——于右任,曾挥毫敬赠俞丹屏一幅古人诗对:

于右任赠俞丹屏“宝剑长三尺,金樽满百花” , 俞丹屏耳顺照


02
力行发展民族实业

 

 
 

俞丹屏感到,辛亥革命后,中国仍然军阀混战,争权夺利,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要国家富强,唯有实业救国。他除军政界职务外,又任了中国交通在浙江的省银行监察官。以后就逐步脱离军、政界,致力于浙江实业之发展。

1912年,俞丹屏在江山县平顶山开煤矿,以后又去长兴县办煤矿,即现今的长广煤矿。

杭州原有一所大有利电灯公司,是浙江省最早的发电厂之一,选址在杭州板儿巷(今杭州建国南路电力局所在)。1907年由杭籍珠宝商人金敬秋和商人杨长清、陈素臣发起筹建。金敬秋首出资二千元,购得七亩多地,作为建厂基地。转年,杨长清招请到绍绅陈文卿、陈竹卿各投五千元入股;陈文卿出面招请官家入股,并办申请立案、定名称、取证照;陈文卿又招请到以吴毅庭为首的绍兴金融界人士入股,资本二十万,官商股各半(官股实为空股),定名为“浙省官商合股办大有利电灯股份有限公司”。1910年始建造,聘时为杭州商会会长王芗泉任总理,陈文卿任经理、吴毅庭任协理等人创设,装机容量为3 套x 250瓩,1911年正式发电。由于装机、调试、维护、备件工具、灯泡灯具线具等皆被洋人洋商绑附进口,运营成本无不增负;又由于社会对新事物认知,缺乏专业知识的顾忌,推广用电市场艰难;加之运营工作的操作与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不入行,更使得业务不振。运营两年多已负债累累。

原公司协理吴毅庭1914年病故前,曾邀俞丹屏,借助他在政界、金融界、军界的声望出面主持拯救。后经公司再次邀请,1915年,俞丹屏进驻公司,扩大社会吸股,招省财政厅入股,公司资本增至三十五万(商股二十八万、官股七万);成立股东大会,推俞丹屏任董事长,董事成员有:陈文卿、吴铁君、金润泉、顾子才、张暄初、张伯岐、吴厚卿、王芗泉、吴位西等,监察为钱雄波、汤拙存、阮汉三等;俞丹屏致力于改善经营管理,废除原体制。他分析公司业务不振的原因有用人不当,而使用户逐年下降。因此他首先整顿了管理人员,量才录用,他用一首诗来说明他的用人标准: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俞丹屏了解到,用户下降的原因是用电不安全,外线工技术素质不高,为此公司对技术操作进行鉴定,不及格再进行技术培训才能上岗。并进行了财务整顿,经过一系列整顿,公司经营走上了轨道,业务蒸蒸日上。1917年,再经用电市场得到推扩后,将所欠债务全部还清。用电市场的扩大,又出现电能不敷供应所需,决定在原址旁再增购用地十余亩,增购扩充装机量先后为400瓩和1000瓩。至1918年装机总量为2150瓩;公司资本再增招至七十万元(官股十四万、商股五十六万);公司经营阔步欣荣,不但扭了亏,还有了盈余,股东有所分红,职工工资外还有所奖金了。职工的奖金以存单式给记,公司增资时则转入股本,这样,职工也成为了公司的股东;此间,公司不但能建起一座三层的办公楼,还创立了一所“光明小学”,职工子女则可免费入学。

但因其所处地理环境对水源、煤运、扩容都受限,俞丹屏遂于1920年在杭州艮山门建造新厂,扩充机量到2250瓩,直至1923年,依原规划设计,装机总容量扩到5100瓩。与此同时俞丹屏还于厂内设立了职工俱乐部,活动项目有:京剧、文明戏、演讲、足球、网球、围棋、象棋、扑克、无线电话等,设施物品齐备,维持运转的资金则是由职工薪资中比例抽取,足每月伍仟元为限。也是鼓励员工踊跃参加,丰富健康的工余活动。

 

以后,俞丹屏又在海宁硖石、余杭县城、长兴泗安、诸暨枫桥先后创设了电厂。1929年,杭州举办西湖博览会,规模宏大,从外西湖到里西湖全划为展览区,用电量很大,浙江省省主席张静江提出博览会期间用电由大有利发电厂供给,电费付一半。 俞丹屏及其他厂方负责人不同意,提出付三分之二电费,张静江坚持付一半,否则三天之内将发电厂收归官办。俞丹屏秉性刚强,不愿委曲求全,自此大有利发电厂就被强迫收为官办。   

 1917年,俞丹屏为调济所办企业之资金,在杭州筹股创立了道一银行(营业历时1919年—1932年),行址设在今杭州中山中路149号(惠民路口,即现在浙江省教育厅招待所所在地),当时大有利电灯公司收入的电费存储,及各厂的资金周转和调济,都通过道一银行,以后创办的武林造纸厂的资金也通过该银行周转调济。1929年大有利电灯公司被迫“官办”,武林造纸厂易主,道一银行也随之停止。  

俞丹屏在经营大有利电灯公司时,曾经朝鲜东渡日本考察,归国后于1919年在杭州小河和睦桥创建武林造纸厂(浙江省第一家机械造纸厂),有制黄版纸机一台,月产量约十余吨。1929年因大有利电灯公司收为“官办”,清理资产,归还股金;又因武林造纸厂产品滞销,且遭火灾,借用了大有利电灯公司资金,为了偿还债务,只得将武林造纸厂作价变卖,此即今日的杭州华丰造纸厂。

1921年1月,浙江省成立“浙江省道筹备处”,是浙江省最早的公路管理机构。 1922年3月改为“浙江省省道局”, 由周凤歧任局长。1925年4 月,俞丹屏到省道局任帮办。1926年改任副局长,负责实际工作。1927年周凤歧离职,俞丹屏任局长。

俞丹屏至省道局后,适值浙东发生大水灾,人民受灾严重,他使用以工代赈的办法利用灾民劳力,并以代兵为工保存军力,应付裁军呼声,抽派部份士兵参加省筑公路建设,首先于1925年12月初,完成了杭州江边至西兴一段公路,先行通车营业。1926年 2月续通柯桥至绍兴一段,3月始全线通车,这就是浙江省第一条省办公路肖-绍公路。另外他又以工代赈的办法雇用新昌灾民修筑了嵊县-新昌公路。在杭州城内还筑拱宸桥—三廊庙段公路,当时称“省道基本线”,但未及完工俞丹屏已离任。俞丹屏在省道局任内还先后举办了两期“机司养成所”和一期“车务人员养成所”。由于俞丹屏对此十分重视,要求严格,所养成的专业人才,不仅成为本省办公路交通运输的业务,技术骨干,而且有些人员调到外省后,他也为外省的公路交通运输事业作出贡献。

楼景晖(映斋)于1895年在浙江肖山县东门外创建了通惠公纱厂,其间历经兴衰, 1933年受外纱倾轧影响,销路滞钝,纱价大跌,亏损甚重,无力维持,遂聘任俞丹屏为总办,进行机械设备和人员整顿,工厂转危为安,继续开工。至1937年抗日战争暴发,才停工。

楼景晖(映斋)在肖山县东门外还有一家合义和丝厂,创办于1896年,于1922年改组为庆云公司,原有设备为意大利直缫式座缫车340台。1933年俞丹屏租赁了该厂进行生产。第二年向全国经济委员会贷款购置立缫车198台,四叶式煮茧机一台,扬返车160台和检验设备一组,于1935年投产,并陆续将座缫车直缫改为再缫,相应地添置扬返车24台和M0型煮茧机一台,对设备、管理等作了改革,庆云丝厂主要是为蚕丝统制会加工代缫,直至抗日战争煤发,被迫停工。1940年,俞丹屏将庆云丝厂用全国经济委员会贷款购买的立缫车、扬返车、煮茧机及检验设备等拆迁至嵊县苍岩镇安装建厂,为富华贸易公司加工代缫。1942年5 月嵊县沦陷,第二次被迫停工。同年秋洪水暴涨,所有厂房设备全遭冲毁,以后又被日军封存,最后仅剩从上海购买的2台多管式锅炉。


楼景晖(映斋)



发行的股票



参股立约书

    


03
兴办桑蚕产业

 
 
 

桑蚕丝绸业是浙江农村一大特产。以前,全省蚕农养蚕沿用土蚕种,品种杂、病害多、质量低劣,生产不出优良蚕茧。因而缫制成的生丝也是品位低、缫折大、价格高,无法与日、意、法等国在国际贸易中进行竞赛。有鉴于此,浙江省建设厅遂大力提倡改良蚕种,宣传农民科学养蚕,提高蚕茧质量,以利于缫制高档生丝,扩大国际市场。

俞丹屏是一位具有革新思想、尊重科学的实业家。在当时来讲,制造改良蚕种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新兴事业,得到浙江蚕丝界陈石民、朱新予等学术专家的鼓励支持,帮助指导工艺技术设计。

俞丹屏于1929年筹建西湖蚕种制造场。场址在杭州拱宸桥西小河的严家桥,与他的宅邸毗邻。建筑规模是能饲养蚁蚕40两,春秋两期可制种6万张。与此同时,还筹建源重种场于临安南门和盛龙岭分场。第一期工程,总场建造蚕室七楼七底,调桑室、贮桑室三楼三底,检验室和标本室平房五间,另有办公室、宿舍、厨房、饭厅及其他附属设施。还建造为制造秋蚕种人工越冬用冷藏库一座,并栽植速成桑园20亩。1932年第二期工程竣工,建成12间四层大楼一幢,底层地下室为贮桑室,楼上三层为蚕室,占地20余亩。嗣后又逐步扩大自备桑园100亩,蚕种注册定为“五福牌”商标,是当时私营制造改良蚕种业中,设备齐全,规模较大的一家蚕种场。

1930年,总场开始生产。第二年,临安原种场和盛龙岭分场亦各投产。俞丹屏总揽全局,下设总务、技术、原种、推广等部。聘请技术专家朱铭新、徐淡人、蒋师琦分别担任总场及原种场的技术主任。还聘用信砂、竹内等四名日籍技术员,以吸取该国的先进饲养技术。1932年,淞沪战争发生,四名日籍人员返国。为了培养技术人才,场内开设蚕桑传习所,收男女青年60名,学期两年,边学习边养蚕,毕业后再经两年技术工作,即具技术主任资历,成为场技术骨干,分别担任分场的技术主任和技术员,或到各蚕桑改良区任技术员。

1933年,浙江省建设厅成立改良蚕桑事业管理委员会,对全省蚕丝改良事业进行统一管理,除萧山、临安两个樸范区外,在嘉兴、吴兴、杭县、海宁、海盐、德清、武康、余杭、嵊县、诸暨、长兴等十一县设立蚕桑改良区,大力推广改良蚕种,取缔土蚕种和自留种。余杭土蚕种有悠久历史,是土种主产区,推广改良蚕种替代土蚕种的变革,涉及制土种商贩的切身利益。1933年春蚕期准备消毒工作之际,余杭、临安两县土种商贩“聚众滋事”,杭州总场首先接到余抗盛龙岭分场烧毁,紧接着又是临安原种场相继被焚的消息,感到十分突然。民族工商业在当时得不到政府扶持,俞丹屏在精神上遭到沉重打击,经挤上又受莫大损失,可是为了恢复生产,他将个人住宅和西湖蚕种场房地产,全部向银行抵押借款,进行重建,并把临安原种场改为普通种场。是年,改良蚕种在农村受到普遍欢迎,饲养量大增,供不应求。

1934年1月,俞丹屏被任命为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蚕丝改良委员会委员。

1934-1936年,又增设青山、上泉、萧山三个分场。

1937年,设立“丹屏初级蚕桑职业学校”,成为一个正式进行蚕桑教育的机构。此时总的生产能力发展到春蚕期间养蚁蚕100两,春秋两期年产改良蚕种14万张。就在此逐渐获得复苏之际,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人员遗散,场部撤到浙东嵊县,总场的房屋器材均遭严重破坏劫掠,不待抗战胜利,早已荡然无存,仅临安分场得以保全。

1938年,浙西、浙东地区仅有萧山、嵊县、新昌、诸暨、于潜等县养蚕。西湖蚕种场在新昌和嵊县的沙园、湖头、藕岸、平顶山、湖北、溪西、官家岭、龙皇塘等地与蚕农合作制种,饲养春蚕一期。

1939年,在新昌的龙皇塘和官家岭设立东兴蚕种场(西湖蚕种场改名),饲养春蚕一期即停业。

1940年,租赁嵊县北门外的剡山蚕种场饲养春蚕一期。这三年的年产改良蚕种量约为一万张左右。西湖蚕种制造场至此亦宣告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

俞丹屏老人自1930年至1940年的十年中,耗尽精力、财力,为改良蚕种,提高蚕茧质量,造就技术人才,振兴国家桑蚕产业, 作出了可观的贡献。


04
为家乡办公益事业

 

 
 

俞丹屏自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一生办了许多事业,但从来不忘家乡,为家乡父老办了许多建设性的好事。

1914年,俞丹屏出资在泉岗村创办了“起祥小学”,其后曾辟为卮山乡中心小学,校舍式样新颖,占地6亩,从岩石坑上筑起涵洞,铺上石板,挖山填洼,工程浩大,先后费时9年,出资银币10003元。课堂桌椅、教学用具、体育卫生设施等在当时山乡学校中堪称完备。另外又筹资2千元聘请师资。远近四、五十里的青少年都来该校入学,为普及山乡文化教育,培养人才作出了贡献。

1914年由俞丹屏出资兴建的“起祥小学”遗存

 现由本村村长俞芳华出资,完整修复。辟为“中国辉白茶博物馆”兼启祥小学遗址、俞丹屏纪念馆。受到浙江省文物保护。

迎门内,廊梯后的屏风板上仍保留着书有“起祥”之俞丹屏原真手迹。

1921年嵊县受到台风袭击,暴丽洪水成灾,倒屋毁田,灾情严重。俞丹屏毅然捐输家产。出钱买粮,赈济本村群众大米成人6斗,小孩3斗,共赈放大米600余担,使群众渡过灾荒。.
1935年到1936年,俞丹屏带头出资,发动乡民修筑了自前岗至动石山15公里路。这一段路山势陡峭,蜿蜓盘曲,有九曲岭之称,俞丹屏躬身力行,与群众一起垒石砌坎,颇为群众敬佩。他还发动村里人修理村中道路,将盘山的破碎小径修成了石板路。通过修路还训练出了一批能开石筑路的青年筑路工人。 继而又在高家头建造了一座公房,作为全村的会堂( 1980年改建成为卮山乡绸厂的厂房)。

1936年,俞丹屏回到老家前岗,发现家乡赌博风行。他痛心地对乡亲们说,赌博有碍家庭和睦、社会不安。目前世界列强视中国为东亚病夫,日寇入侵,国难当头,大家学点拳术,锻炼身体,以备今后为国效劳。这一建议得到大家赞同。于是由他承担一切费用,开设了6个拳坛,组织村里8一40岁的人学拳术,结果有150多人参加。每到农闲,入夜灯火明亮,刀枪叮哨,到处是一片习武之声,赌博随之敛迹。这样坚持了5年,1942年日寇占领嵊县时方止。1945年,日寇投降后又重新恢复,6个拳坛还合起来办了一个狮子 班,舞的是表示武术高强无敌的黑毛狮子。其时,卮山乡的武术水平,名列全县之冠。

1937—1938年修筑全村道路。离前岗45华里的浦口镇边,原有一座便桥,是里东一带群众进城的通道。以原木为桩,桥板用几根小松木拼成,铁链相联。每遇大水,整座桥都被冲坍,行人到此,只得望而兴叹。有鉴于此,俞丹屏出资在原桥址以水泥石块垒成桥墩,加高桥身,上架钢轨,铺设木板。从此大桥屹立溪上,再不忧为洪水吞没矣。

抗日战争开始后,俞丹屏从杭州搬回家乡,勇担五联乡乡长。那时农村连年遭灾,生活极度困苦,他便一面设法采办种子,扩种杂粮,组织生产自救,一面向政府报告请求救济。为了救灾,他就地开积谷仓,将3万余斤积谷救济农民,以后又拨来大米175石(折合稻谷23500斤),使全乡农民渡过困难,投入生产。

报载,俞丹屏在抗日战争初期还为抗日部队做筹粮工作。

1940年,俞丹屏还担任了浙江省粮食管理局业务经理。

抗日战争期间,海关封锁,有名的前岗珠茶无法销售,山区人民生活陷于绝境。俞丹屏看到当时红茶还有销路,就选青壮年去外地学制红茶,同时又去邻省安徽屯溪聘请红茶师博传授制红茶技术,他自已收购青茶制红茶示范,终于大开销路,增加经济收入,挽救了茶叶危机。

俞丹屏回家后,还在前岗办起农场,按山区特点,因地制宜,一部分种植果木,有贡梨、李子、桃子等,一部分种植经济作物桐籽、油茶等。由于他的倡导、示范,当时有不少农民开垦了荒山种植了桐籽、油茶、果木等经济作物,开发了山区经济。他还推广水稻良种及先进科学技术。当地农民赞誉说:“丹屏先生当官不忘本, 为我们乡里办了许多好事。”
 


05
简朴朴实的生活品格

 

 
 

俞丹屏出身寒微,又是在农村长大,因此他一生始终保持着俭朴的本色,不锦衣华服、食必珍馐。俞丹屏青壮时携母及妻儿举家往杭州谋生,后定居城内红门局(现杭州西湖东畔),但他特地选址,在拱宸桥西小河严家桥另营新居。该地处于农村,稻麦遍野,桑地成片,一派田园风光,为的是让家人与城市远离,避免沾染浮华习气。俞丹屏夫人是同邑沙园人,持家都是按家乡的习惯方式。

俞丹屏限制孩子们进城,除非探亲、就医、入学等。家中儿女及孙辈儿的幼少学习教育都是家请教师,直到他们各自升入正规学校。

俞丹屏平生不喜豪华排场,不讲虚伪之事。每天为事业而奔波,家中生活艰苦朴素。他本人总穿一件蓝布长衫、布鞋,有车不坐,常爱步行。从家中西小河到杭城上班有13里路程,他手拿公文包步行。有时偶因身体不适或其他原因而备轿,也是乘坐得少、行走时多,遇到翻山越岭,更非要下轿自行走一段,体谅轿夫之吃力。

吃的方面,青菜淡饭是常事。有时到厂里去,看到给他另外准备的饭菜,就很不高兴。他说:“难道我要过特殊生活吗?”有时已到开饭时间,但到处找他不着,殊不知他早在食堂与女工们围坐一桌,谈笑风生,吃得津津有味。

据报载之《俞丹屏逸事》,有“常见其先食饭两碗,又食山东馒首八个,然年青人亦不能与匹”,夸张其饭量很大,全因他曾做石匠维生和军旅生涯所至。

俞丹屏对嫁女娶媳则一概不请酒席排场。

俞丹屏弃军政从事工商,虽然事所富有,但从未忘记以往同生死、共患难的僚属部下,对家境困难的更备极关怀。每逢年节,便差人送去钱物,让大家过个欢乐年。这些事他从不向人道及,即使家人中也鲜有知者。俞丹屏自奉俭朴而能急人之难。故另有报载《俞丹屏轶事》,谓“俞既富而有名,何其贵同乡不来绑票者,何也?盖俞常为桑梓尽义务,如水灾戏等事而匪知其愿为桑里效力,既不忍下手。” 俞丹屏还常向妇孺救济会捐些钱物。

抗日战争时,俞丹屏回泉岗居住期间,某年冬天,他特命家人缝制黑色土布长齐膝、对面襟的棉僧袍、棉僧帽,布袜棉鞋,穿戴身上。有人问他:“为何这身打扮?” 他说:“当年攻打南京, 我这样乔装去前线侦察,途遇敌人,避入寺内,混在僧众之中。敌人进寺搜索,方丈为我掩盖说寺里都是和尚,没有外人。今天我是怀念过去,不忘其旧啊!”这套服饰,以后他亦常常穿着。

1939年,有一临海商人因走私茶叶被海关查获没收。在拍卖缉私物资时,俞丹屏买进这批茶叶,经过加工再行出口,获利颇丰。他将这商人找来,分给他部分盈利。该商人与其素昧平生,得此意外钱财,感谢莫名。有人笑说:“丹老,你是否担心钱用不完?”他却以一笑报之。

1942年1月22日,俞丹屏患肺炎逝世于永康高园住所,享年70岁。浙江省议会及军界同仁组成治丧委员会操办先生丧事,归葬于其老家前岗村,并报请政府褒扬。1948年,政府行政院褒扬令补发。


06
后记

 
 
 

综观俞丹屏的一生:前期献身于辛亥革命推翻清廷,建立共和;后期致力于实业,开掘煤矿、投资办发电厂、办缫丝厂、办纱厂、创办乡村小学校、创办乡村拳坛、主政浙江省的交通筑路工程、发展蚕桑产业、垦拓家乡农场,并培育了一批电力、筑路、采石、缫丝、桑蚕、等各行业的专业人才,遵孙中山先生之宏愿,为基本建设复兴中华共和之国家的实业,在浙江作出了诸项务实的贡献,虽非惊天动地,却总为家乡人民追念和称颂。俞丹屏对国家对人民之建设与服务倾献出自己的一片赤诚丹心。

当年地方名仕俞志民,颂赞俞丹屏谓:
“君之勋业,不后浙将;
君之名位,不先浙将;
君之筹划,伏波忠亮;
君之气度,大树谦让;
衡君之才,岂容斗量;
君之言行,后代模范。”

俞丹屏平生历军界、政界、实业界及城市、乡村路建、农桑改良、粮农与茶叶生产,无不遇到世变波折损伤,却看不到他有愁缩,仍去努力接续再创,永向光明激奋,携慧智进。是谓俞丹屏的生平写照。楷后代承习之!

俞丹屏育有三子四女:儿,俞奇章、俞偶章、俞泉卿;
女,俞秀章、俞芝章、俞虹月、俞匡章。

左起俞虹月、俞芝章、俞匡章、俞秀章

二女儿俞芝章,嫁予楼景晖之孙楼定沛;三女儿俞虹月,嫁予王金发之儿王克华;小女儿俞匡章,嫁予军医刘克蔚;参加过抗美援朝。

还值得一提的是俞匡章,她是家中子女最长寿者,住在绍兴上虞区,2023年5月仙逝,享年106岁。 

俞匡章在听到小女儿刘小珊参加社区公益团队的活动内容情况后,表示自己也就能织织围巾帽子,是否需要?受到欢迎后,她以97岁高龄加入到公益志愿者的队伍。99岁那年,俞匡章手织了99套围巾、帽子送给了藏区的孩子。100岁的时候,她又编织了100套围巾、帽子送给社区需要辅助的人们,以此作为自己的百岁纪念。

刘小珊说,一开始她以为母亲只是一时兴起,但没有想到母亲把这个当作了一件正事来做,没日没夜编织,有时候半夜睡不着,就在房间台灯下编织,生病住院了在病床上也坚持编织。在这些年里,俞匡章老人已经织了500余件围巾、帽子、手套,送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和老人,还亲自带着围巾、帽子去慰问困难人群。直至后来视力衰退,她仍情趣盎然地坚持盲织。
俞匡章自感这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

俞匡章老人去麻风病院给患者送戴织帽围巾

俞匡章老人和小女儿刘小珊公益团队为俞匡章老人庆生     


俞匡章老人给贫困地区的小学生亲自送毛线帽


俞匡章年轻时照片

俞匡章出生于杭州,童年时读的是家中的私塾,五年级进入外国人开办的“弘道女中”,因为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俞匡章从小学会下象棋、围棋,都是父亲俞丹屏亲教的。回忆过去,老人记得的还是开心的事情,她说,初中的时候因为好玩,所以进了学校排球队,后来考进了上海东南体育学院,那是自己风华正茂的年轻岁月。年轻的时候因为家境富裕,家中配有台球桌,所以她就学会了打台球,迷上斯诺克后,她成了奥沙利文的铁杆粉丝。前几年视力尚可的时候,只要有斯诺克赛事的转播,她就不会落下一场比赛,特别是遇上奥沙利文与丁俊晖的比赛,即使是凌晨两三点的直播,她依旧会守在电视机前为自己的偶像加油。除了喜欢斯诺克,俞匡章老人还精通中国象棋、围棋,会打篮球、排球,可以说,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乐活老太。

由此可见,俞匡章从小在父亲俞丹屏熏陶下,承袭了父亲生平中正直、善良、乐观的品格和生活习常,待人接物也含些许风趣,即使在经历社会动荡而生活受到冲击艰难的时期中,也以积极乐观风貌予待。其境界与胸怀都是宽广如其父——俞丹屏。
 

外孙:楼宇烈、楼宇雄、王小平;

外孙女:王琛玉、楼洁;

曾外孙:楼开睿、王森、王磊、顾琛、柯洪、楼朋文、楼朋革;

曾外孙女:楼朋竹、蔡敏、柯群、岑冶等谨识共缅。


 

本文由俞丹屏的曾外孙朱唯真(左一)、外孙女刘小珊(左二)、曾外孙女楼朋林(右一)于2024年共同勘考校编

 
 

参考资料

俞超程之《俞丹屏传略》、俞征程之《悼念祖父俞丹屏》、竺汝尧之《俞丹屏办拳坛》、施星六之《俞丹屏与蚕种改良事业》、沈英枝之《回忆翁公俞丹屏二三事》。出自1992年嵊县文史资料第8辑《辛亥革命史料》续编。(附记:俞超程、俞征程是俞丹屏之孙,沈英枝是二儿媳)。

俞瑶璋之《俞公丹屏传记》。出自1985年嵊县文史资料第1辑 《辛亥革命人物》。

1、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之《浙江辛亥革命回忆录》;政协浙江省委;文史资料研究委编

2、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之《浙江辛亥革命回忆录》续辑;浙江文史资料选辑 第二十七辑

3、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之《浙江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三辑;浙江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十辑

4、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之《浙江辛亥革命回忆录》第四辑;浙江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十二辑

5、1963年之《浙江文史资料选辑 》 第七辑,政协浙江省委;文史资料研究委编(内部发行)

6、1962年之《浙江文史资料选辑 》 第一辑,政协浙江省委;文史资料研究委编(内部发行)

7、民国三十一年 二月五日 星期四 《东方日报》

8、民国三十一年 一月二十三日 《东南日报》

9、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之《东南豪杰王金发》张继舜 著

10、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之《都督恨》马永杰、王小安 著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