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周新国等:《江苏辛亥革命史》第二章(6)(3)

辛亥革命网 2017-02-04 15:03 来源:未知 作者:周新国等 查看:

长江盟主赵声之死;中部同盟会之建立


  同盟会江苏分会与孙中山和东京总部也保持着密切联系。“丙午、丁未间,孙总理常来往日本南洋,舟过沪江时,每由在法租借公董局服务之法国友人向同志传达音讯,于是剑公、葆康、陶怡、亚子诸人,恒至吴淞舟中相见,兼请示进行方法。又东京出版之《民报》、《复报》、《洞庭波》、《鹃声》、《汉帜》各刊物,亦以健行公学为总汇,陈陶遗每携至福州路奇芳茶楼品茗集书,与徐敬吾所设之书肆成犄角,围观者如堵墙”。 

  在同盟会江苏分会的领导下,除了上海的革命之势,大有恢复当初“爱国学社”时期的高涨景象之外,整个江苏的革命活动也一时活跃起来。从同盟会江苏分会、中部同盟会直到辛亥武昌起义前,据不完全统计,同盟会江苏会员至少达近万人。                                                                                                             
                                                                                                                 
  在南京,1905年冬,赵声由黄兴介绍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06年春,安徽同盟会支部盟主吴旸谷奉孙中山之命,至南京与赵声联系。赵声介绍陶俊保、柏文蔚、冷遹、李竟成、伍崇仁、孙麟、韩金声、林述庆、何遂、杨韵珂、倪映典等第九镇新军官佐及陆师学堂等校革命青年加入同盟会。据林述庆回忆:“赵君声(伯先)、柏君文蔚(烈武)、林君之夏(凉生)、伍君崇仁(寿卿)联合军队将校数十人,设革命机关于江宁,使卢镜寰与孙逸仙先生互通消息。” “公推赵声为长江盟主,另设机关于鼓楼之东,选定玄武湖神庙为会议地点。由吴君呈报中山先生批准,特派员贵印信及委任状到宁,并颁发会章,公布革命纲领为‘驱逐靴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自此以后,赵声的革命生涯进入了受孙中山同盟会领导、广结同志运动新军的新时期。 由于第九镇实行征兵制,士兵大都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爱国思想,在赵声等人引导下,“学生、兵士闻风加入者千人以上,构成以后革命之良好基础。” 南通革命志士沙淦(字宝深)曾于1905年在东京成城警监学校留学时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至南京策动新军起义,两江总督端方侦悉此事,严令捕决沙淦。“侦骑四出,几不得脱”,幸得赵声“阴为设法,予以一舟,使与渔夫相混,始免于厄。” 在同盟会组织下,第九镇广大官兵革命思想“莫不深入脑际,其精神每每流露于不知不觉之间,因此颇为满清官僚及驻防旗兵所嫉视,目为革命党。” 赵声、倪映典、熊成基、柏文蔚等人因故相继离开了第九镇,但他们已为革命事业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玄武湖湖神庙遗址
 
  在偏远的徐州,顾振声设立了同盟会徐州支会。 1906年在日本留学的韩志正加入了同盟会,留学回徐后,积极从事同盟会的组织发展,酝酿反清斗争。在苏州,同盟会会员袁希洛在苏州公立第一中学(草桥中学)任监督,组织学生进行军事操练。 在常熟,同盟会员庞檗子编辑《国粹学报》,“提倡风雅,导扬民族主义”。在昆山、江阴,同盟会员张栋、章砚春分别以昆山小学和江阴小学为据点进行革命活动。在太仓,俞剑华等4名同盟会会员建立了秘密机关,开展革命活动。 1906年,陈去病在芜湖由刘师培介绍,加入了同盟会。随后,他至徽州府中学堂担任历史教员,他在教学中努力启发学生的革命觉悟,表现“尤激烈,随机启示,遇事取譬。从此萃萃学子,在新潮之哺乳中。” 他还与革命画家黄滨虹组织革命团体—“黄社”,以继承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的学风和文风:“遵梨洲之旨,取新学以明理,忧国家而为文。”

 当然,从当时形势与革命发展来看,蔡元培、秋瑾、于右任、马君武等一批旅沪外省革命者也一起发挥了极大影响。

  蔡元培作为上海分会会长,以其极大地影响力,以个别谈话方式发展了一批同盟会员。其中1905年-1906年经他介绍入会而有文字可查的,有黄炎培、李衡、倪时渡、王麟、陈嘉祐、邓恢宇、梁嵍、陈家鼎、谢寅杰、唐友厦、林桢干、张天宋、唐公哲、王邦吉等十余人。 黄炎培曾忆述说:“民国成立前七年乙巳秋,吾师忽召至其寓庐,郑重而言曰:‘我国前途至危,君知之矣。诸强邻虎视于外,清廷鱼烂于内,欲救亡舍革命无他道。君谓然否?’则敬答谫:‘然’。曰:‘欲革命,须有组织,否则力不集,事不成。今有会焉,君亦愿加盟乎?’则答曰:‘苟师有命焉,何敢不从。’期以某日深夜宣誓,中有句:‘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驱除鞑虏,光复中华。’吾师既指‘平均地权’句说明其理由,小子卒在吾师之前宣誓加盟焉。” 黄炎培入会后,“同盟会人廖仲恺过沪,先生负责为安置住处。孙中山过沪,托法捕房巡官麦克兰秘密招往会晤,因不知卖之用意,未克应约”。在蔡元培出国留学后,“继蔡任同盟会干事”。

  于右任作为拟设的中国同盟会东部支部长,是下辖江苏分会和上海分会的领导人,虽然东部支部一直未能建立,但其组织创办的《竞业旬报》和《神州日报》等报刊,依托“中国公学”及其回国留学生群体,极大地推动了这一时期的革命的宣传,1907年,他创办《神州日报》,一度成为联系“东南八省”的革命机关报,大力宣传民族民主革命,号召“扫除数千年专制政体,建设一完全新共和国”。1909年以后,他相继创办《民呼报》、《民吁报》、《民立报》,发表了大量揭露清廷腐朽、抨击“预备立宪”的文章。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革命派理论水平的提高,宣传重点也发生了转移。最初,他们只注重于“反满”“排满”,但后来转向民主启蒙宣传。 



于右任像

   “同盟会成立后一二年,寓沪同志发刊报纸者有数种:一为丙午年秋瑾女士所主办之《女报》,此报出世甚短,故功用不广,二为竟业旬报,出版于丙午年夏秋间,馆址高在铁马路爱而近路庆祥里,主持者为傅钝根、谢诮庄、丁慧仙、胡适等数人。时香港中国日报尝委托况业旬报以通电报告新闻事务。适是岁十月萍乡醴陵革命军起,谣传已攻破长沙省城。傅钝根、谢诮庄等信以为实,竟电中国日报谓革命党军克复长沙。中国日报遂特发号外,宣扬革命军胜利。后乃知不实,大为保皇报所指摘,诚趣闻也。三为神州日报,出版于丁未年二月二十日,主持者为于右任、杨守仁、汪允中、叶仲裕、金怀秋诸人。是报鉴于往日苏报及国民日日报之覆辙,对于时政之批评,惯用旁敲侧击之文字,故不易为清吏所挑剔。刊行未及一载,以邻居失火,不幸殃及,全馆悉付一炬。杨守仁缘电杆而下得免。事后于右任以无力恢复辞退,仍由杨守仁、叶德裕、汪允中诸人设法重整旗鼓。逾年杨守仁渡英轮留学,叶德裕以病自沈于江。旧日发起人留者,仅汪允中、王  生数人耳。是报支持至民国后数年,易主多次,论调亦变化无常。其文章最精彩者,为关于辛亥年三月黄花岗一役之发难纪事及诸烈士传记,与后起之民立报,可称一时瑜亮”。

  1906年底,湖南萍浏醴起义失败和光复会绍兴安庆起义的失败,上海、江苏包括浙皖等省的革命形势又处于低潮。曾在“夏寓”住过的革命党人杨卓林等人被捕。杨英勇不屈,坚不吐实。但其同伴李根发供出“夏寓”为同盟会江苏分会秘密机关部,朱少屏、高旭为机关部主持人。两江总督端方指名捉拿朱少屏,查禁《复报》,查封健行公学。徐锡麟刺杀恩铭案发后,两江总督端方照会租界当局:“革命党人多匿迹租界,嗣后有剿捕事宜,不得干涉”。 风声越来越紧,革命党人相继外出避难,高旭被迫解散健行公学,取消鼎吉里机关,上海同盟会的革命活动暂时受挫。尽管如此,江苏其他地区的同盟会活动却没有停止。

  “及明年,丁未夏,徐锡麟、秋瑾事起,清吏照会沪租界当局大索党人,人心为之讻讻,诸同志多他适避之。健行公学始解散,鼎吉里四号机关亦取消,自是丁未至庚戊(1910年)之三四年间,同盟会在上海之党务几完全停顿,长江沿岸各省之革命工作亦无所进展。其后陈其美出而重张旗鼓,始自空言而渐进于实行,而党务为之振焉”。 “及丁未五月,锡麟在安庆事败,瑾于六月为清吏擒杀,光复会自是一蹶不振”。

  江苏同盟会会长高旭,因两江总督端方的严拏压制,独门家居,一隐竟三年!柳亚子后来回忆道:“1907年,健行公学解散,天梅郁郁家居,百无聊赖,有《海上神交社集,以事不得往,陈佩忍书来索诗,且约再游吴门,邮此代简》一诗,刻入他的《未济庐诗》内。

  原诗如下:弹筝把剑又今时,几复风流赖总持。自笑摧残遽如许,只看萧瑟欲何之。青山似梦生秋鬓,红豆相思付酒巵。怕听夜乌啼不了,沼吴陈迹泪丝丝。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