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周新国等:《江苏辛亥革命史》第四章(2)(3)

辛亥革命网 2017-02-04 14:48 来源:未知 作者:周新国等 查看:

惜阴堂产“政府设鄂,议会设沪”方案



 
  唐文治(1865—1954),字颖侯,号蔚芝,晚号茹经,清同治四年 (1865 年) 十月十六日生于江苏太仓,民国元年(1912 年) 定居无锡。著名教育家、工学先驱、国学大师。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官至清农工商部左侍郎兼署理尚书。后退出政坛,潜心于教育事业。曾任“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及“邮传部高等商船学堂”(上海海事大学前身)监督(校长),创办私立无锡中学(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前身)及无锡国专(苏州大学前身)。1954年4月在上海病逝,终年90岁。著作有《茹经堂文集》、《十三经提纲》、《国文经纬贯通大义》、《茹经先生自订年谱》等。
 


唐文正书法“性理之学盛则人心正”
 
  此时的上海军政府正忙于上海的稳定和攻取南京的调整;陈其美正需要苏人特别是立宪派的支持。

  张赵等人接着采取的一个明显步骤就是发电函通告全国独立光复各省都督和未独立各省之谘议局,倡议各派代表来沪集议建立统一政权机构。而这也当然少不了上海革命党的合作。

  在《赵凤昌藏札》中保存的《组织全国会议团通告书稿》记录了通告的主要内容:

  “自武汉事起,各省响应,共和政治,已为全国舆论所公认。然事必有所取,则功乃易于观成。美利坚合众之制度,当为吾国他日之模范。美之建国,其初各部颇起争端,外揭合众之帜,内伏涣散之机。其所以苦战八年,卒收最后之成功者,赖十三州会议总机关有统一进行、维持秩序之力也。考其第一、二次会议,均仅以襄助各州会议为宗旨,至第三次会议,始能确定国会长治久安,是亦历史必经之阶级。吾国上海一埠,为中外耳目所寄,又为交通便利、不受兵祸之地,急宜仿照第一次会议方法,于上海设立临时会议机关,磋商对内对外妥善之方法,以期保疆土之统一,复人道之和平……”

  通告显然强调了这样几点:第一,拟将建立的政权是共和性质的,而美利坚合众制度是“模范”;第二,拟议的政权机关是仿美国独立战争中“十三州会议总机关”(第一次会议)模式,其性质只是临时性的;第三,该拟议机关设在上海。

  据张謇11月11日的日记记载,当天张赵约集:庄蕴宽、伍廷芳、温钦甫、雷奋、杨廷栋、黄炎培、沈恩孚等商议“临时议会”即拟议中的全国临时性统一政权机关的实施办法。同样在那份《组织全国会议团通告书稿》中所附保存了经讨论确定的《集议方法及提议大纲》:

  集议之方法:一、 通告各省旧时咨议局举代表一人常驻上海。一 、通告各省现时都督府,派代表一人常驻上海。一 、有两省以上代表到沪,即先行开议;续到者,随到随议。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