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周新国等:《江苏辛亥革命史》第一章(4)(4)

辛亥革命网 2017-01-20 08:49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周新国等 查看:

士人游幕,东南互保


冯桂芬像
 
  未仕以前冯桂芬曾入两江总督陶澍幕僚,“名重大江南北”。1853年(咸丰三年)父丧“丁忧”回籍,在苏州以在籍京官身分奉诏举办团练。1860年太平军攻克苏州,冯桂芬逃至上海,1862年(同治元年),筹划由江浙官绅组成的上海“会防局”,在李鸿章率领淮军到上海后,投入李的幕府。

  冯桂芬秉承经世之学,注意研究西学,寓居上海的经历使他眼界开阔。他曾建议李鸿章创办上海广方言馆,以“求博通西学之材,储以济变” ;认为要“裕国”,必须发展农业。主张在东南一带减赋、均赋,改革漕运;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理论,主张“采西学”、“制洋器”,发展军事工业以及其它事业。

  他的思想对洋务派有很大影响,同时又被资产阶级改良派奉为先导。著作有《校邠庐抗议》、《显志堂集》、《说文解字段注考证》等。1898年,光绪曾下令把《校邠庐抗议》印发臣工作为变法参考,“迅即印刷一千部,克日送交军机处,毋稍迟延”。

  “桂芬读书十年,在外涉猎于艰难情伪者三十年,间有私议,不能无参以杂家,佐以私臆,甚且掺以夷说,而要以不畔于三代圣人之法为宗旨,志此者有年。一官无言责,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重以衰病逡巡,无用世之望,惧遂泯没,爰以避地假日,笔之于书,凡为篇四十,归作附者又二,用后汉赵壹传语,名之曰‘抗议’即位卑而言高之意”。

  赵烈文(1832-1893),常州人,字惠甫。

  赵烈文于1855年乙卯(咸丰五年)到南昌,入曾国藩幕。咸丰六年,即丁母忧回籍,1859年庚申(咸丰十年)重回曾幕。

  1856至1859年间,赵烈文往来于沪常两地,以谋生活,亦曾长时间旅居上海,“遂有许多机会与外人接触,因此得知欧美之政治制度,并且略知英法革命、美国独立之历史”。1859年曾上书曾国藩,历陈“西夷政修国治,民富力强,上思尽理,下思尽能,人人奋勉,好胜而耻不如”。 赵烈文还“盛称太平军中之干王洪仁玕所著《资政新篇》一书,说他颇有见识”。 赵烈文,甚至“对于太平军之排满行为亦平心加以研究,而并无恶意批评之语”。 赵烈文眼光深邃,见解独到,他认为“欧美民权之文化,至迟五十年,必能普及于全国,到那时的满洲统治者,虽欲以高官厚禄收买汉人,亦不可能矣。他对曾国藩说‘后王之德泽,未足恃也’”。

  “研究晚清历史不能不研究曾国藩,研究曾国藩不能不研究赵烈文”。

  “未及见甲午战事之发生,但在十九年以前,即预言李鸿章治军与用人之不当,而忧虑海防之不可恃,真可谓先知先觉”。
 
  马建忠(1844-1900),丹徒人,字眉叔。少年时代随家迁徙定居上海。“少好学,通经史”,后弃科举,专门研究西学。

  1876年(光绪二年),受李鸿章器重的马建忠被派赴法国留学,兼任驻法公使郭嵩焘的翻译。1879年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入李鸿章幕,办理洋务,曾去印度、朝鲜处理外交事务。并任轮船招商局会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

  撰《适可斋纪言纪行》,认为“讲富者以护商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他如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提出对外通商是“求富之源”,认为要发展对外贸易,就必须发展新式工业和农业,争回关税自主权。还主张由“商人纠股设立公司”来兴办新式工商业,反对洋务派的垄断政策。

  马建忠精通英、法语文及希腊文、拉丁文,所著《马氏文通》,从经、史、子、集中选出例句,参考拉丁语法,研究古代汉语的结构规律,为中国第一部较全面系统的语法著作。


马建忠像

  薛福成(1838-1894),无锡人,字叔耘,号庸盦。

  1865年(同治四年)“以副贡生参曾国藩戎幕”。1874年被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聘为幕僚,协助李鸿章办理洋务外交长达十年之久。1879年(光绪五年)作《筹洋刍议》。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任浙江宁绍台道,结束幕僚生涯。1888年任湖南按察使。次年出任驻英、法、比、意四国公使。

  1879年薛福成在《筹洋刍议》中,纵论国家内外之政,指陈时弊,力主变法。在见识了西方具体政治之后,更是称赞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弊,最为斟酌得中”,认为西方“以工商立国”,“工实居商之先”,主张效法西方国家,发展中国的工商业,用机器“殖财养民”,强调“工商之业不振,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主张让私人集股成立公司,提出“圣人正不讳言利”、“人人欲济其私”论点。


薛福成像

  王韬(1828-1897),长洲(今吴县)人,初名利宾,字紫诠,号仲弢,别号弢园老人。十八岁考中秀才,后屡试不中。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应英国传教士麦都思的邀请,离家乡赴上海,任职于英国教会办的墨海书馆。曾屡向清政府献“御戎”、“平贼”等策,未被采纳。1862年初回乡,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为清政府获悉,下令缉拿。在英国领事麦华陀庇护下,逃往香港,为英国传教士理雅各翻译中国经书。1867年至1870年间,游历英、法、俄等国。1874年在香港主编《循环日报》,评论时政,主张变法自强。

  1884年获得李鸿章的默许,王韬回到上海,主持格致书院,与丁日昌、盛宣怀等交游,隐为李鸿章幕客,为其出谋划策。

  王韬提出“富强即治国之本”,认为学习西方的“富强之术”,必须“先富而后强”,因此应广贸易、开煤矿、兴铁路、兴织红、造轮船。主张允许“民间自立公司”,兴办工矿交通事业,认为“官办不如民办”。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