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交社成立之后,1908年2月25日,陈去病、徐忏慧又在杭州成立了秋社。继续团结大批文人志士,对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口诛笔伐。可以认为,秋社的活动是神交社的继续。这些都为南社的正式成立作了重要的准备。但陈去病在1908年夏再次拟在杭州开会追悼秋瑾,为清政府发觉,被迫逃亡广东。回到上海后,又生了一场大病。半年后才医好,这耽误了南社的成立。
在经过了数年的酝酿,联络了大批文人的基础上,南社于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正式宣告成立。那一天,参加南社成立大会的17名南社社友,雇佣了一只画舫,直驶虎丘张公祠。张公即张国维,明末著名的抗清将领,兵败殉节。后人在苏州建张公祠以纪念之。南社选择这样的一个地方召开成立大会,是有着很深的含义的。它寓示着南社志士要以历史上抗清英雄的光辉事迹为榜样,以推翻满清王朝在中国的腐朽统治为目标,决心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二)南社的成立与初期活动
1、南社的成立
南社的成立大会于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的张公祠召开。参加成立大会的共有19人,包括社友17人和来宾2人。这17名社友是:陈巢南、柳亚子、朱梁任、庞檗子、陈陶遗、沈道非、俞剑华、冯心侠、赵厚生、林立山、朱少屏、诸贞壮、胡栗长、黄宾虹、林秋叶、蔡哲夫和景秋陆。这17人中有14人是中国同盟会会员。另一南社早期社友,未出席这次大会的高天梅还是同盟会江苏分会的会长。由此足见南社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密切关系。出席会议的社友中,诸贞壮、胡栗长又是清廷江苏巡抚中人。
在南社从酝酿到成立的各次会议上,出席会议的代表中,有些人在后来始终没有加入南社,又有些人在南社外从事文化革命和社会革命活动。它表明,即使如南社这样的组织,也不可能全部包容中国当时各式各样的知识分子。在中国的全部历史上,知识分子并不是一个整体,它分属于不同的阶级,他们宣传不同的思想主张,为不同的阶级服务。它同时又说明,南社从一开始就与其他知识分子或知识分子团体发生密切的关系。这为南社分社的建立和南社与其他文学社团共同战斗打下了基础。至于曾参加南社筹备会的刘师培、何志剑后来叛变,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社成分的复杂。南社组织成立后,社友的思想意识,情趣志向远没有走向统一。所以,从第一次雅集的诗词之争始,南社的内部斗争和纠纷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南社在虎丘第一次雅集时,还通过了《条例》十三条[ 邓逸梅《南社丛谈》,9页。] 。这是南社的重要资料。现抄录如下:“一,品行文学两优,得社友介绍者,即可入社。二,入社须纳入社金三元。三,愿入社者,由本社书记发寄入社书,照式填送,能以著述及照片并寄,尤妙。四,社友须不时寄稿本社,以待汇刊,所刊之稿,即名为《南社丛刻》。五,社稿岁刊两集,以季夏季冬朔出版。先两月集稿付印。六,社中公推编辑员三人,会议书记各一人,庶务二人。七,社稿以百页为度,分诗、文、词录三种。八,选事由编辑员分任。九,社稿出版后,分赠社友每人一册,其余作卖品。十,各社友散处,每以不得见面为恨,故定春秋佳日,开两次雅集,其地址时期,由书记于一月前通告。十一,职员每岁一易人,雅集时由众社友推举,连任者听。十二,雅集费临时再行酌捐。十三,条例每半年于雅集时修改。”从《条例》中可以看出,它对社友条件、入社手续、经费来源、主持社务的人选及社友集会等作了具体的规定。它相当于南社的组织大纲,多少体现了近代的民主主义精神。这是以前旧式文人团体组织所没有的,显示了前所未有的特色。它表明了南社与旧式文人组织有着明显的区别。
2、南社初期的主要活动
南社成立后,以上海为中心开展活动,在全国各地发展自己的力量,建立南社分社。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绍兴、沈阳、广州、南京等地相继成立了越社、辽社、广南社和淮南社。它们和南社一样,成为重要的反清文学组织。陈去病在《越社叙》中号召浙东知识分子以“百折不回”、“无所恐怖”、“人定胜天”的精神,力挽狂澜,挽救中国的危亡。周实、阮式的淮南社,到武昌起义前已发展到七、八十人。姚光在《淮南社序》中写道:“今此社之结,因文学而导其保种爱类之心,……二淮沉毅果敢之民风,犹有存者,早今日慷慨悲歌之伦,安知不即异时挽狂澜、扶大厦之士乎?”可见,南社各地分社的成立,是想与南社总部互为犄角,为推翻清王朝作摇旗呐喊的旗手和号角。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团结了各地的反清志士,为辛亥革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从南社成立到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的辛亥革命期间,南社共举行了八次雅集。1910年四月,南社第二次雅集在杭州西湖的唐庄举行,到会社友有17人。从第三次开始,雅集就固定在上海举行。1910年8月,第三次雅集在张园举行,到会的有19名社友;从第四次雅集到第八次雅集都是在上海的愚园举行。愚园后来成为南社雅集的大本营。通过雅集,南社社友互通声息,相互激励斗志,哀掉死难社友,共商反清方针。南社雅集主要集中在上海举行,这主要因为当时上海是国内资产阶级宣传革命的中心,那里最容易接收外界的信息,那里的活动也最容易形成全国影响,引起全国的关注。另外,当时许多南社社友在上海众多的报刊杂志中担任主笔,其集结也比较方便。
除了雅集外,南社的另一个主要活动就是出版《南社丛刻》。《南社丛刻》是南社所出版的唯一刊物,它实际上是南社的机关报。《南社丛刻》从1910年1月开始出版。按规定每年出两集,但由于各种原因,《南社》的出版并未全按规定进行,有时一年未出一集,有时一年又出版四、五集。辛亥革命期间,《南社丛刻》出版最多的是在1912年,共出版了三集,而1913年竟未出一集。《南社丛刻》的第一集编辑是高天梅,第二集编辑是陈去病。但柳亚子嫌这两集太杂乱。于是,在南社第三次雅集时,柳亚子当仁不让地担任了《南社丛刻》的编辑。此后,整个辛亥革命期间,《南社丛刻》几乎是由柳亚子一手操办,所用经费也多次由他个人垫付。他为《南社丛刻》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胡石予《与柳亚子书》中说:“足下既独任编纂之劳,郑夫人复慨助巨款,如此风谊,大江南北,再靓为难。我‘南社’诸子,不当同拜孟梁耶?”傅熊湘也说“尝见其每集稿成,皆朱丝阑,亲端书,偏左空其右。逐字圆规,光黑万珠,曾不少苟。”可以说,没有柳亚子就没有《南社丛刻》。《南社丛刻》一共出了二十二集,“分文、诗、词三类,大抵以甄综文献、激发性情为其骨干,而以史事、考据、掌故为其条理。于忧深虑远之旨,未尝不三致意焉。近代民族人物及革命轶事,所载尤多,几于触处皆是。衡其性质,既与《国粹学报》不同,亦与诸革命刊物异。”辛亥革命期间,《南社丛刻》一共出了七集。它集中地表达了南社社友反帝反清反袁的强烈心声,并对在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表示沉痛的哀掉和对反动阶级的血腹暴行进行猛烈的抨击,大张了革命气焰,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响亮号角。
另外,从1911年2月起,南社开始编印《南社社友通讯录》(后改为《姓氏录》)。第一次编《通讯录》时,社友有193人。到武昌起义前,社友有228人。1912年3月,第三次通讯录载社友311人。[ 《南社纪略》原文为“321人”,杨天石、刘彦成《南社》也作“321人”,《南社纪略》重印本作“311人”,据《南社通讯录》也为“311人”。] 二次革命失败前的1913年4月出版的《姓氏录》上有社友共403人。在整个辛亥革命期间,南社的发展相对于后来的发展显得比较缓慢。
3、南社的分期
关于整部南社的历史,柳亚子把它分为三个时期:“自己酉至辛亥为第一期,……是曰酝酿时期,不啻全盛矣。自壬子至丙辰为第二期,……是曰摧残时期。自丁己至癸亥为第三期,……是曰堕落时期。[ 柳亚子《南社丛选序》,胡朴安《南社丛选 (一)》,11页。] 杨天石、刘彦成认为:南社历史大体上可以辛亥革命为分界线。革命前是上升期、发展期;革命后,开始分化、堕落。”[ 杨天石、刘彦成《南社》,5页。] 柳亚子的“三个时期说”虽比较正确,勾勒出南社的发展过程,但柳亚子把己酉年即一九○九年作为南社酝酿的开始显然是错误的。杨天石、刘彦成对南社历史的划分则嫌线条太粗,不能对南社的发展过程作清楚的说明。其实,南社的酝酿应定在1907年夏神交社的建立。从1907年夏到1909年11月南社的正式成立应为南社的酝酿时期或筹备阶段。从1909年11月南社成立大会始,南社进入了发展阶段。这时期,不仅南社的成员增加得比较迅速,而且南社分支机构纷纷出现,组织不断壮大,《南社丛刻》高扬起革命的主旋律,更有众有的社友投入到时代革命的洪流中。在反清革命的浪潮中,在辛亥光复的硝烟里,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政坛上,在反妥协议和的斗争中,到处可见南社战士的身影。这一阶段应为南社的发展时期。1912年4月,袁世凯最终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南社人士在此前后口诛笔伐,对袁世凯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但袁世凯在对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进行残酷镇压的同时,又采取利诱分化的手段。这里南社内部的矛盾就逐渐暴露出来了。南社出现了分化。分化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南社步入后期,走向衰落。1912年10月,第七次雅集上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柳亚子主张改编辑员三人制为一人制,为大多数人所反对。结果柳亚子宣布出社。南社从此更趋衰落。此后,南社如一盘散沙。虽然后来柳亚子重新入社,《南社丛刻》及时补上以前的空缺,社友人数也不断增加,但南社已人心焕散。已全没有以前的那种“提倡气节”、共同对敌的精神风貌。“连社友也觉得无甚意味了。”[ 柳亚子《南社纪略》,86页。] 更有些社友卖身投靠,成了可耻的败类。随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兴起,那些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或顽固不化的南社成员更是被时代的的洪流远远地抛弃在后面。到1923年,南社基本上已停止了活动,新南社已崛起。这一时期是南社的分化和瓦解时期。南社就这样虎头蛇尾,草草收场了。
这里对南社历史的划分是从南社社友的思想发展角度来划分的,而不是单从人数的发展上来划分的。事实上,南社人数在辛亥革命期间增加得并不是很快,直到1913年4月《南社姓氏录》的编印,南社共有社友403人。而到1916年冬编印《姓氏录》时,已发展到1100多人。[ 此说据柳亚子《南社纪略》146、181页。朱剑芒《我所知道的南社》说有1325人(《江苏文史资料选辑》三辑3页),黄娄生《谈南社》说有1200余人(《文化史料选辑》二辑15页,文史资料出版社)。] 三年时间入社的社友增加两倍以上。从人数上看,这一时期是南社发展最快的时期。
4、南社性质
关于“南社”社名的含义,柳亚子在后来说:“它的名字叫南社,就是反对北庭的标志。”[ 柳亚子《南社纪略》,100页。] 陈去病后来也说:“南者,对北而言,寓不向满清之意”。[ 胡朴安《南社丛选(一)》,32页。] 宁调元说:“钟仪操南音,不忘本也。”[ 宁调元《南社集序》。] 可见,南社的命名,是与北庭对峙,隐然抗拒清王朝。它遥接明末的几社、复社的反清革命传统,与当时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活动相互支持。高旭在《周烈士实丹集序》中说:“当胡虏猖獗,不妄与友人柳亚子、陈去病于同盟会之后更介设南社,因以文字革命为旗帜,而意识不在文字间也。盖柳、陈二子深知往时人士入同盟会者,以思想有余,而学问不足,故借南社以为沟通之工具。”